浅议爱心培养从小开始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有教育投资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早期智力开发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早期思想品德的培养。
关键词:望子成龙、自私自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著名大文学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但根据对当今独生子女为人处事情况的调查分析,许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合作。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大敌。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也是造就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蕴育中充实和发展,孩子从小就渴望能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有某个小朋友在家中吃虾,每次都是爸爸将虾肉给她,而将虾头留给自己。这一天,家中又吃虾,妈妈看到还有剩的,就让爸爸来吃,没想到那小朋友却说:“爸爸不爱吃虾,只爱吃虾头。”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心中会怎么想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父母,这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打下基础。”裴斯泰洛齐也指出:“儿童因把这种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爱转到对他周围的人身上,然后达到全人类;儿童应意识到自己是伟大的人类整体的一员。”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心是从小培养的,认识到这一点,下面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浅谈一下对孩子爱心的培养。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向孩子进行敬爱父母、老师及长辈的教育
1、由爱父母开始到爱周围的人。
幼儿每天接触的人无外乎就是幼儿园及家人。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体验到享受爱和奉献爱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使人快乐;让孩子懂得顾虑到别人的安宁和感受。教师生病时孩子知道体贴,同伴之间知道互相帮助。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先、最多接触的人,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同时让父母教孩子爱长辈、爱花草树木、爱小动物等,还可让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或是吃饭时给老人夹菜,饭后给长辈捶捶背、倒杯水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知道了大人们工作的劳累,以培养他们对家人的热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及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爱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老师的爱,从而增进师生之情,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家中让父母做到能孝敬长辈、关爱幼小、勤俭持家、夫妻和睦、友善待人、助人为乐等。我和家长积极的情感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懂得回报,培养幼儿的爱心。
我国有句古话:“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父母的并不希冀什么回报,做子女的一定要知道回报。可当今的独生子女在溺爱中长大,从不知什么是回报,他们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此,这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疼儿不让儿知道”的做法,要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也知道去付出“爱”。在对孩子进行“爱妈妈”主题教育时,就与家长配合好,要求他们与幼儿谈心,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平时,我也常常让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为他们付出很多,希望他们好好学本领,以回报老师和爸爸妈妈。我班上的孩子总体水平很不错,班上常规很好,这就是孩子最好的回报。
在家长园地上让父母也会利用身边的人,眼前的事适时、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如乘车时,可教孩子给年长或幼小者让座;拾到东西时,一起寻找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还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帮助残疾人或孤寡老人,献爱心支援贫困地区或灾区群众。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及时给予热情帮助等等,孩子的爱心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二、培养爱心,要及时强化幼儿的积极性的动向,把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
幼儿思想单纯,模仿力强,在受到他人的认同或表扬时容易产生积极的动力,会将受到大人关注的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所以,当我发现幼儿表现爱心举动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上有一位极度肥胖的幼儿,起先班上的幼儿都不喜欢他,嫌弃他,说他胖、说他臭,不愿意和他玩,看到这样情况,我便多用几份爱心去关心他,给他设计减肥方案,帮他洗澡,经常抱抱他,摸摸他。从此,孩子们也被我感染了,一天一位小男孩看到小胖子摔倒了,就马上上前扶起他,并给他扑扑身上的灰尘。我及时对小男孩的行为给予表扬,强化了他这种积极的动向,被表扬小男孩很高兴,别的孩子也都学着他的样子主动地帮助旁边有困难的孩子。那以后,班内就出现了互帮互助的景象。我们应引导幼儿把“爱”的能力,“爱”的情感落实到“爱”的行动上。
三、注重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有成效的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必须协调一致。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我们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我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如交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这段时间,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还鼓励家长及时向我反映孩子在家爱心的表现,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情况,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幼儿园和家庭只有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实处。
素质教育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正是由我们来培育,我们的责任不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安乐窝,而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知道怎样给别人带来快乐。使其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为我们的民族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
2、 幼儿书籍爱心培养早教书
3、 爱与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