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第六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优秀文章 > 文章详情

站在90年后的阳光下

2013-12-24优秀文章作者:申英华浏览:399次

站在九十年后的阳光下

西昌六中   周航城

 

改变,既不是失去,也是不抛弃,而是前进,伴着我前进的便是韩愈的《韩愈集》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便是我最初接受到思想了,从小便在新闻报刊上看到了胜枚举的有关党的报导,那时认为党是神奇而又遥远的。思想的进步源于对事物有所期待,正是因为我有这份对光的执着的追求,我的心才会有变化。今天,当我站在这五月的阳光下,我更能切身的体会到这温暖。

不平则鸣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自一九二一年时便已注定了这个政党的不平凡,它象征着所有受压迫者欲鸣的心声,它代表着一个泱泱的文化大国在经历了漫漫的长夜后将自此而起,它更说明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又迎来了二个新辉煌。

从书中我读到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在现实中我也看到了这仁的体现,九十年的时光如梭,转瞬间便到了今天。回想起来,我的过去不过短短十余载,但在这之中,我为能在这党的光辉所普照下的生年而感到无憾。法国一位哲学家说“人是最脆弱的,就像理一颗苇草,但正是因为这颗苇草有思想,才使得人能做为万物之长。所以,思想即是人类全部的尊严。”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的思想领导下,才会在九十年间有如此地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韩愈对儒家的尊崇里,我看到了他艰百姓的焦虑,我对国之忧亦深埋于心,就像那深切感受的到却看不见连绵的雨。可能真有那不停歇的雨吧,但撑着伞走下去的话说不定会看到太阳下的雨吧!而雨滴也在这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样的精神不只是我,是整个民族都有的,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无数,鉴真的舍身求法,李光地的为民请命,近代无数英雄的牺牲,正是因为他们才构成了中国的脊梁。不论在今天还是在未来,这样的精神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时间是一位好作家,他总能在结局时写下完美。但时至今日,我们不该忘记时间的功劳,更不该忘记党所做的一切。这期盼就像是我在盼望眷风,盼望着海风变成陆风,在那转换的瞬间,风便会有这样短暂的间隙,像是没有风似的,而这个时刻,我愈加看到了他的美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本好书,我得以在正确的方向下成长。正是因为样的书,使得我的彷徨,我的迷罔在成长中随波而散。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未涉的我也铸就了独立的思想。

或者说,是书和从小接触到的这党的思想让人学会感恩。

九十年后的今天我在高耸的纪念碑下被感触着。时代的掘起和这发展下的沧桑巨变离不开党。所以,九十年前并非党委身于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了让党来进行新的开辟。

上一篇:微风过处
下一篇:一步步的发展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