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谎是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谎,这会让我们感慨、气愤甚至失望。以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 说谎事件
有学生为了向家长骗取零花钱,故意编造学校交钱的事实;有学生迟到,会说自行车坏了;或装病请假;还有在电话里冒充家长的声音请假;找人冒充家长开家长会;给老师虚假的家长电话号码;犯错后拒不承认等。
二 说谎原因
学生撒谎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1、学生个人的因素。
为了逃避责任,免受责罚而说谎,为了维护自尊而说谎,为了某种目的,挑起是非而说谎。正如美国作家梅尔说过:“所有的人说的谎—小谎、大谎、善良的谎—都是为了确保社会安宁、心理舒适采取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以谎言掩饰我们对生与死、许许多多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恐惧和焦虑。” 学生说谎也是一种学生自我保护的本能。
2、家长和老师的原因。
长辈说谎的不好示范,过于溺爱或严厉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或不信任是导致学生说谎的重要原因。
3、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虚假现象,例如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弄虚作假等。社会环境中的虚假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中某些说谎和欺骗现象的模仿导致学生开始学会说谎。
三 应对方法
1、控制情绪、理性看待
如果班主任认为学生说谎是为了欺骗班主任,逃避责任,违背诚信且不可谅解,对此非常反感,班主任的情绪上就比较容易激动,处理起来就容易走极端。这样,师生关系可能会更紧张,学生也更不会和老师说实话。罗素曾经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一位教育家说过:“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的人性,在我们接手教育之前,学生内心深处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对这个自然世界,我们显然应该因利势导,而不能置之不理。”班主任应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达到能够理解他的情感,并且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班主任对学生说谎行为应多进行换位思考予以平和对待。我们怎么就不能宽容学生说谎呢?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一辈子不说假话,一辈子不说谎的人根本是没有的,教师自己也做不到。
2、善于观察、识别谎言
要识别学生的谎言,需要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首先听声音。注意说话人声音的音调是否比平时有所变化,比如声音发哑或变粗。其次看眼神,飘忽离散的眼神是典型的撒谎标记。除此之外,比如眼睛、鼻子、嘴巴、手的表情或动作来判断是否撒谎。应该根据说话人的面部、身体、声音和语速来综合考虑,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班主任平日熟悉学生的常规行为举止,必然能发现其撒谎的线索。比如手动作的微小变化,手势变化次数的差异,耸肩动作与平时不一致等。还要注意在谈话中关键点上的体态和行为的变化。比如平时最爱说话的学生遇到关键话时却缄口无言;或者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却变得滔滔不绝地说话。
3、勇于认错、宽松教育
班级管理中学生说谎都与其违纪行为联系在一起,我们提倡在班级管理中倡导违纪后主动承认错误。对于情节较为轻微的违纪行为,犯错误后主动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的学生,班主任坚持不予批评,不追究,不处罚,视同没有违反纪律的原则。对于违纪情节较为严重,达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的违纪行为学生主动承认错误,班主任首先对于其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予以肯定,再予以减轻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有许多是能够自我矫正的,主动承认错误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这一做法也为学生讲诚信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让说谎的学生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诚实信用的好处,并能提高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当然在实践中,也极少数学生会利用这一政策的空隙,经常性违反纪律而又主动承认错误,使其陷入“违反纪律—承认错误—免予处罚-再违反纪律”的怪圈,对于这种学生一旦出现了上述现象,班主任可以个别告诉他,这一政策对他不再适用。因为这属于个别现象,不会影响诚实守信的宽松环境。
4、树立榜样、诚信教育
学生说谎重在预防和教育,树立诚信榜样,进行诚信教育就必不可少。榜样示范法的优点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其教育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在班级中每月评选“诚信之星”,并给予公开表彰,给获得此荣誉的学生家里寄喜报,在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评价中,将诚信这一优点予以特别强调,能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此举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荣誉的价值,从而形成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对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乐意去做,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此外,利用班级团队活动的时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大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弊端。
5、谈话教育、等待成长
不可否认,在经过以上措施后依然会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违纪后不主动承认错误,且说谎掩盖。班主任应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违纪情况没有改观,还以为说谎可以掩盖自己的所犯错误,这种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了,班主任就有必要与其谈话了。谈话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要使学生明白,上次处理他违纪的时候,他说谎了,并且班主任当时就已经知道,之所以当时没有指出来,是考虑到他的自尊心,并且相信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自觉的改正,他有成为优秀学生的强烈愿望,但这种愿望不是靠说谎就能实现的,这种信任现在并没有减少,但他必须为自己的说谎违纪行为承担责任。学生意识能到这些,班主任对于其说谎违纪问题的批评或处罚,学生容易从心底里理解和接受,批评或处罚的实效性就更强了。
学生说谎问题的处理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和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人格的特殊形式”班主任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给予学生以适度的宽容和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问题,为学生矫正说谎习惯营造宽松的环境,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班主任建立与学生的互信机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提升个人魅力,增强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孩子,他的行为总是不成熟的。对学生一定要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思索,少一些抱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正确对待学生说谎,当我们的学生有过失该惩罚时,我们不是报以训斥、处罚,而是给予谅解和信任,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说,有时候宽松比处罚更有力量。用我们的爱心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做个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