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第七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育科研 > 文章详情

2013年5月教研简报

2013-12-25教育科研作者:谢兵浏览:1632次

教 研 简 报

 

 

第三期

 

西昌七中教科室编                                 2013年5月31日

●在西昌市2013年“中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派出参赛的六名教师均获得名次,其中康大丽、张放、蒋超分别获得高中英语、初中历史、高中地理一等奖,肖华、唐天敏、李辉分别获得初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化学三等奖。据了解,本次初中、高中组的比赛共有140名教师参加,全市共评出一等奖34名,二等奖53名,三等奖37名。

●5月12日上午,我校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组邀请课题组顾问、州教科所何良仆主任在西昌市普洱茶专卖茶庄开展活动。活动重点对两栋教学楼文化建设设计方案了和美德教育课程大纲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两项方案得以基本确定,并将在修订完善后加以实施。

●截止5月17日,我校2013年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圆满结束。评委老师对五位参赛教师的说课、献课、自评课这三个环节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评比,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巫琼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获一等奖,徐海英的《Module 6 War Peace   Reading: The  D—Day Ling》、高洪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集》获二等奖,宋兴玉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陈伟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从5月13日开始,为期一周,每个教研组推荐了一位教师参赛,每天下午利用第三、四节课安排一个教研组开展研究课活动,为老师们进行业务交流和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活动中,参赛教师先面向本组教师和评委进行5到10分钟的说课,随即组织学生上一堂40分钟的课,课后当场进行评课。

老师们在评课中积极发言,实事求是,切中肯綮,大家指出,在说课环节,几位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较明确,教学思路较清楚。在献课环节,参赛教师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到位,个人基本素质充分展现,多媒体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评课环节,参赛教师基本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但与此同时,几位教师普遍存在课堂容量过大、教学节奏缺乏张弛、学生参与不够、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

●5月23日下午,我校在综合楼二楼会议室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谢兵、王康贵、张崇美、巫建红和全校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评委张瑜老师对刚刚结束的2013年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张瑜教师指出,五位青年教师在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中仪态大方,思维流畅,语言准确,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在说课环节,大家准备充分;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上,大家能十分娴熟地制作和运用课件,总体说来,研究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几位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调动不够,师生互动不足;上课比较紧张,存在抢时间、赶进度的现象,课堂节奏把握不恰当;在使用电子白板时还要注意对板书的运用。

随后,副校长王康贵围绕青年教师成长这一话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王康贵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希望青年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积极转变观念,尽快驾驭教材。王康贵表示,目前我校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有30人,占到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青年教师培养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将给青年教师以更多的成长机会,青年教师也要努力奠定长远安展的基础,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出力。

会上,校长谢兵对青年教师作了题为“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专题辅导。他指出,要让教学更有效,一是需要有效的目标,紧紧抓住学生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二是需要有效的课堂,通过调整自身状态、设置教学情景、把握课堂逻辑、利用分组讨论等方法向四十分钟要效率;三是需要有效的检测,抓好作业和测试,做到“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最后,副校长张崇美、巫建红分别向西昌市有效教学优质课比赛和我校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中获奖的教师颁发了奖状。

●日前,我校推荐三套课件参加四川省教学信息化比赛,它们是:高洪教师的《不等式及其不等式的解集》,徐海英老师的《Module 6 War Peace  The D-Day Ling》,巫琼教师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5月18日,我校六名教师到西昌市教师进修校参加了三笔字、简笔画教育技能项目的检测。

●5月24日,我校教师罗鹏、李传江到西昌市教师进修校参加教育技术提高培训,此次培训为期13天。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