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塘汇实验学校

塘汇实验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她创建于1906年,其前身是“塘汇国民第一小学”,建国后改为“塘汇乡中心学校”,2001年5月被秀洲区教育...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德育专栏 > 文章详情

着眼课堂阅读,提升效率

2014-05-04德育专栏作者:鲍洪芳浏览:434次

 4月29日上午,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举行本学期第二轮磨课活动。王水林老师执教四年级《三角形的特性》,全体小学数学老师参加听课活动。

王水林老师在戴明林老师第一轮磨课的基础上结合教研组老师们的建议,重新备课,进行了新一轮的磨课。王老师的课,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是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王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二是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王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1)、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特性。如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在固定四边形时,对固定法进行了比较,也使学生深刻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道理。

三是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王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分为四个层次,先用媒体出示生活中电线杆、桥、滑翔等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最后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固定四边形,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四是注重数学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安排了学生阅读课本的环节,学习三角形的“高”和“底”时,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己品读“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而后看课件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解画高的步骤,从而明白“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告诉我们这条线在三角形中位置,“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告诉我们高是一条线段,顶点和垂足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告诉我们“底”和“高”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流畅、层次分明,学生觉得开心、主动,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比较好。这次的“磨课”,我们收获不少,我们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顾菊根供稿)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