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讲座提纲
2014-03-28论文下载作者:管理员浏览:371次
教科研讲座提纲 |
| 第一部分 教育科研方案的撰写 一、 教育科研方案 1、 课题论证报告 其任务是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角度与研究思路,并对此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与研究思路的盲目性。因此,应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研究什么? 从选定的研究范围中浓缩、提炼的问题,或从事实问题转换、延伸、概括所得到的研究问题,并进而提出研究的假说。 (2) 为什么要研究? 迫切性、针对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 在什么起点上研究? 分析与本课题相关的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进而说明本课题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4) 怎样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策略步骤。 (5) 预期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表明研究的目标及成果形式 (6) 能否研究? 即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作出分析(包括人员结构、研究基础、任务分工、物质设备、时间与经费的保证等),以确认能否完成本课题研究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可见,课题研究报告的制定实质上包括了教育科研过程中选择研究问题、制定研究假说与查阅参考文献三个研究环节,其核心则是通过研究问题的揭示,形成研究假说,从而使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进一步清晰、明确起来,并由此而反映出课题的价值和创新程度。因此,课题论证报告是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操作实施方案的基础和前提。 此外的两个用途是:一是向上级研究部门申报研究项目,二是作为前言,用于研究报告的开篇。 二、 课题操作方案 我们说,如果课题论证报告的质量决定着课题的价值和创新程度的话,那么,课题操作方案则是保证课题研究操作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它的质量决定着课题的科学性、规范性程度,并由此影响着课题研究价值的体现程度。 课题操作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 课题研究的操作模型 即在研究假说的基础上,确切地把握住变量关系,形成期待成果的初始模型。 (2) 所要操纵的自变量及其原则和呈现方式,以及相关资料的积累要求。 (3) 因变量及其测量指标和测定方法以及相关资料的积累要求。 (4) 研究过程的控制程序及调控过程中的资料积累要求。 三、 课题管理计划 目的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课题管理计划应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 (1) 研究队伍的组织 人员结构的安排、分工、对研究人员的认识水平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咨询、研讨活动的具体安排。 (2) 研究条件的创设 时间、经费、设备、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课题组内外的协调、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考虑与安排。 (3) 研究过程的监控 这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点所在,包括:对操作方案落实情况的经常性检查措施与研究过程中阶段性小结、评价的时序的安排。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 研究报告的结构 1、 前言 阐述问题的气候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显然,这部分内容与研究方案中的课题论证部分是完全一致的。 2、 方法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1) 对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 (2) 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 (3) 课题中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及其操作定义; (4) 研究的操作设计 (这部分内容与研究方案中的“操作设计”基本相同) 3、 结果 这是又一个主体部分。包括: (1) 列举以原始资料为依据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 (2) 用逻辑的和统计的技术手段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或结论; (3) 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 4、 讨论 5、 参考文献和附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