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原本相隔万里,尽管原来素不相识,但是因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亮人”;追逐一个共同的梦想——“海亮梦”,我们聚在了一起。回首过往,展望未来,立足当下,我们书写下华丽的篇章。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风生水起,教育领域的人才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全国一流的教育集团之一,今天的海亮唯有打好人才兴教这场战役,特别是打好青年教师培养的组合拳,对照目标找准差距,才能加压奋进有所作为,才能在教育的汪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注重实施源头管理
当前,海亮拥有一支较为优秀的师资队伍,然而这支队伍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存在薄弱环节。年轻教师作为生力军,却并没有充分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源头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倒逼机制,切实培养一批创新意愿强、改革势头猛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主动当好新老教师间的“红娘”,切实强化两种资源之间的互帮互助、相辅相成作用,积极为新旧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要开展“传、帮、带”活动,把新生教师当中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推广普及,也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发扬光大。学校可以指定一名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有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以此同时,我们的新教师也肩负着协助老教师指导课程实验、项目实践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项目实践设计的全部内容,增加实践指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要求新老师全程听老教师的课,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只有让新旧两股力量不断融合,最终拧成一股绳,才能拉动整座教育航母又快又稳地前进。
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重视推进基础管理
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他们身上也许还保留着作为学生的一些习性,对于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能很快完成过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让更多青年教师成为一块块无暇美玉,基础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从时间空间上加以整合,分步骤实施,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听课,进行教学观摩,同可以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集体备课1-2次,适当加入竞争机制,挑选出一批杰出的青年教师代表进行交流。青年教师要认真执行教研室主任和老教师听课制度、学生教学反馈等制度,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交流,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其教学能力。在基础培养过程中,学校还要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团队成长的平台,提升整个团队的技术技能,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供条件,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协作的教育科研活动,让每个陌生的面孔在最短时间内绽放熟悉的笑容。只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才能为个人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从而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三、培养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强化开展精品管理
当前,随着海亮教育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时代和教育形势的需求,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的重要性。因此,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名校品牌化建设的保证。学校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老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科研课题研究、参加老教师的教材和专著编写,鼓励其向国内重要期刊、计算机辅助教育大会投送学术论文等。加强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要不断强化团队教师精品课程建设意识。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并组织课程团队教师参加全国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继续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开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眼界,学习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现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各级各类名师,他们是学校品牌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丛林中冒尖拔高,必须要造就一支精品化、特色化,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是一支年轻、有为、灵动、富有激情的团队,也是一支教学经验、案例积累相对较厚的团队,这样,才能使教育知识尽快转化为教育能力,使老树结出新果,新树开出新花。
“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蓬勃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君自海亮来,应知海亮事。相信随着海亮教育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所有海亮人一定能重振翅羽,扶摇直上,开启海亮航程上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