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产业园区三完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幸福教师 > 文章详情

做幸福的中小学教师

2014-12-04幸福教师作者:南大港产业园区三完小学浏览:795次

做幸福的中小学教师  

                                      葛明荣  

  

一、提高自身幸福感  

爱自己,才能爱学生,才能爱教育。  

把人人看成天使,我们生活在天堂里;把人人看成魔鬼,我们生活在地狱里。(魏书生)  

(一)热爱教育事业  

1.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将培养学生成才,促进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  

2.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  

3.热衷工作的人永不疲倦。  

Marva Collins, 20世纪30年代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她父亲是非洲裔美国人,母亲是印地安人。她出生的时候,种族岐视风行,幸运的是,对于Marva,她父亲对她非常有信心,从小他就对她说,Marva,你将会有所作为,你可以成为一名秘书。他说他女儿将会成为秘书,那就是无形的障碍,或者说是有形的障碍,鉴于她的种族背景,鉴于她的性别。Marva Collins努力工作,她很聪明,她成功了,她成为了一名秘书。做了几年秘书之后,虽然干得不错,她觉得这不适合她,不是她的使命,她真正的热情在于教书,她想成为学校里的一名教师。于是她上夜校,几年之后,她得到了教师证书。她结婚了并和丈夫搬到了芝加哥,在那儿加入了芝加哥的公立学校。她在那里看到的现实是大量犯罪,毒品泛滥,最重要的是没有希望。老师们的希望是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尽可能呆久点,为什么?因为这样他们就不会在12岁加入街头帮派,这样他们就不会接触毒品,不会犯罪。我们怎样让学生呆在学校里?老师们问,Marva Collins面对这种现实说,事情将有所改观
在上课的第一天(她教一年级到四年级),她对学生们说,我们要练习自信。她不断地重复地说着这则信息,整个学期犹如不断重播的唱片,最后坚持了一年,几年。我相信你,你能做好,你能成功,你能承担生活的责任。你能停止抱怨,停止抱怨政府,停止抱怨老师,停止抱怨父母。成功与否全在你自己。她继续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信息,她对学生们充满期望,把眼光放在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上,并加以培养。奇迹开始发生了:这些被老师认为是不可教的学生,到了四年级便可以读欧里庇得斯、爱默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些不可教的学生在十岁时,便可以做高中的数学题。关于Marva Collins的谣言开始传播:她怎能让这些学生在教室里呆这么长时间,而其他学生却想着离开学校?她一定是在强迫学生。
Marva Collins受够了谣言的中伤,她离开公立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学校,就在她的厨房里。开始只有四个学生,其中两个是她的孩子。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Marva Collins的学校——她称之为西岸小学——一开始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公立学校退学的,Marva Collins是他们成为街头混混前最后的希望。奇迹继续发生,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她不得不搬出去,他们在芝加哥租了一个小房子,冬天寒冷无比,夏天酷热难当。然而学生被他们老师的热情所驱动,他们继续学习,奇迹继续发生在他们身上:Marva Collins所有的学生都从小学毕业了;所有学生都上了高中,并毕业了;她所有的学生最后都上了大学,并从大学毕业。Marva Collins数十年生活困苦,她努力平衡收支——毕竟,她的学生都无法付学费。但是,月继一月,她熬过去了。
1979年,情况一夜发生了变化:CBS《60分钟》的制片人得知了Marva Collins的故事并制作了15分钟的节目,她一夜成名。1980年11月,新当选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打电话给Marva Collins,请她做他的教育部长。Marva Collins拒绝了邀请,她说,我太喜欢教书了,我属于教室。  

(I love to teach too much. My place is in the classroom.)  

恰好八年过去了,新当选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再次打电话给Marva Collins,请她做他的教育部长。再一次,她说我太喜欢教书了,我属于教室。1995年,一位富裕的慈善家损赠了数千万美元给Marva Collins,现在全国都有Marva Collins学校,数千名学生在里面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教师,前来目睹Marva Collins的奇迹。今天Marva Collins的学生里有政治家,商人,律师,医生——而最多的就是老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老师的功劳。  

(二)确立人生目标  

1.没有目标,欲往何处。博恩崔西说: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释!  

2.我们教师要对自己进行认真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发展、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职称晋升等方面制订一个清晰的取得相关成绩的时间表,确定目标要量化。(学生不是照着我们说的去做,而是照着我们做的去做)  

3.制订计划。以周为单位,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的上午、下午、晚上,分时间段进行安排  

4.监督执行计划——写日记,这是很好地约束自己、督促自己反思的最好方式。  

我们教师要规律地工作生活和学习,会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生活质量。
(三)保持积极心态  

1.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2.不拿过去的错误惩罚现在的自己;  

3.日行一善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做好事可是我们幸福;邵逸夫25年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  

4.挫折、困难打不倒我们;  

5.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  

6.善于激励自己和他人;
如何赞美、表扬学生?   

哈佛大学塔尔教授介绍了一个实验:10岁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  

(1)做一道相对简单的题,都做对了。A组称赞他们的天赋(聪明、伶俐、很棒),B组称赞他们的努力认真你真努力,你很认真(effort, hardworking);  

(2)让其选择简单的题或困难但能学到东西的题,A组50%选择困难的题,B组90%选择困难的题;  

(3)让其做非常困难且没有答案的难题,A组很快就放弃了,B组更能坚持并且享受解题的过程,即使最后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结论:努力认真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因此成功也是自己能够掌控的;聪明伶俐是自然天赋,自己不能掌控,所以成功自己也不能掌控。  

班主任不能表扬学生你真聪明!”“你太棒了!”“你很出色!”……应该表扬学生你很努力!”“你很认真!”“你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赞美学生努力,学生会认为成功是可以控制的,学生会愿意为成功去付出自己的努力;赞美学生聪明,学生会以为成功是先天素质造成的,是不可控制的,学生会不愿意为成功付出努力。  

(四)提高幸福能力  

1.获得幸福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获得幸福的能力主要是指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做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  

2.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幸福与否,幸福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主观上是否具备获得与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往往并不缺乏幸福的客观元素,然而许多人却缺乏幸福的感受,甚至身在福中不知福,个中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幸福能力低下。  

如何做个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宏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  

师德高尚:爱教育、爱学生、爱学习、爱合作、爱奉献。  

业务精湛:有激情、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  

充满活力: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为人师表的亲和力、天生的教育魅力与感染力、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团结合作的战斗力、献身教育的意志力。  

微观: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十四条,61款)  

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五)保持身体健康  

(一)身体健康、感觉正确是中小学教师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  

(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1.节制饮食,健康饮食。  

2.锻炼身体。  

3.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的窍门:如何保障充足的睡眠  

(1)保证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可以晚上睡8小时,或晚上睡7小时左右,午休睡1小时左右。总之要保证一天有8小时的睡眠。
(2)如果条件不允许(如要应付评估检查、刚刚生小孩、参加某个考试等),可以小睡。小睡被证明极其有效,利用工作的间隙打个瞌睡,每次15-20分钟,虽然小睡不如有充足的8小时睡眠好,但也比缺乏睡眠强得多。小睡也是非常好的投资。
(3)睡觉前不吃东西,不剧烈运动。更不能边吃边睡,或者躺在床上要睡觉了再做30个仰卧起坐。
(4)对于入睡困难或失眠时不要强己所难。有的人睡前半小时喝一杯纯牛奶有利于自己入睡,有的人睡前烫一下脚有利于自己入睡,总之以平常心对待睡眠,不可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否则会适得起反。
(5)找到适合自身身体节拍韵律的睡眠规律。早睡早起、晚睡晚起,试着去创造一个和我们天性需求一致的生活方式,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什么时候需要睡眠。  

培养自身积极心理品质:  

1.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能力;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智慧(洞察力);3.不断学习、总结,提高领导能力;4.扩大人际交往,提高社交智力;5.热爱工作岗位,充满热情活力;6.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兴趣和创造力;7.积累幽默素材,做到幽默风趣。  

二、善于体验幸福  

体验幸福诀窍之一是:拥抱  

拥抱:心理学家Virginia Satir 说:我们一天需要4个拥抱才能存活,我们一天需要8个拥抱才能维持,我们一天需要12个拥抱才能成长。” 
Jane Clipman的实验: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员,每天5个拥抱,拥抱不同的人,不仅仅是和自己的情侣,更包括朋友、同事,拥抱对某些人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男士,但参与实验的人大部分男士还是找机会或者想方设法地一天拥抱5次。她发现,4周以后,参加实验的一组成员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组成员的幸福感明显得到了提高,实验组成员都变得更加快乐了。   

教师是最能够做到每天12个拥抱的群体;关键是我们主动去拥抱;  

学生住校,努力做到每天拥抱一下每位学生(中学:男教师拥抱男生,女教师拥抱女生);  

关键在做;拥抱对某些人来说比较困难,特别是男士,但参与实验的人大部分男士还是找机会或者想方设法地一天拥抱5次。  

1.班级管理中体验幸福  

李镇西努力实现着一个朴素但却难而又难的愿望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福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营造班级幸福的时刻  

班级日常管理中体验幸福;转化特殊学生中体验幸福;班集体学生进步中体验幸福;工作得到他人的认可  

每天与与阳光单纯的学生在一起,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被学生需要”“学生懂礼貌了”“班级成绩位于年级前茅”“学生考入理想的中学(大学)学生的问候”“收到学生的来信”“毕业后学生来看望老师”“学生说我是个好老师”“学生毕业后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学校领导、同事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朋友托付孩子到自己班上等等。  

2.教学过程中体验幸福  

课堂教学中体验幸福: 授课顺利学生成绩进步学生求知的眼神上了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一个鲜活的例句一个满意的教案, 教学效果理想激情澎湃的教学学生的困惑得到解决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会心笑容课堂中传授知识的过程等等。  

同事团结协作中体验幸福:有志同道合的同事” 同事间的团结协作与同事交流上课的感受,同事间互帮互助,这些方面都会增加中小学班主任的幸福体验。  

学习提升中体验幸福:可以有大量读书的时间可以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有机会外出学习、提高等等。  

3.家庭中体验幸福  

持家的快乐:热爱自己的住房,喜欢自己家中的装修风格,满意自己修理各种家具的技术,得意自己的烹饪艺术,满意家中栽种的各种花草树木,等等。  

养育子女的快乐:促进孩子的成长,和他们交流知识、和他们一起学习,这都是当父母的最大的快乐。每天都能够看到自己孩子的笑脸,与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长相像自己的样子,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孩子对自己的爱, 看着女儿快乐成长孩子在幼儿园受到表扬孩子学习进步孩子越来越独立,能关心、体谅父母孩子懂事,有上进心,成绩也不错孩子的拥抱等等  

良好家庭文化的快乐:家庭设施干净、整洁、实用、美观、舒适,家庭饮食健康、科学、合理、可口,家庭成员服饰穿着得体。父慈子孝,婆媳和谐,夫妻友爱,邻里互助,民主协商。与家人一起进餐,吃妈妈做的菜,喝妈妈熬的汤,父母身体健康父母健在,对儿女疼爱有加妻子的体贴夫妻和谐回家一顿热乎的饭菜妻子善于持家爱人体贴、顾家、有责任感等等。  

三、做幸福中小学教师还应该做到:  

(一)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形势。  

(二)高屋建瓴、雄心壮志。  

(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探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六)立志成长为一名教育家。  

工作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所朝的方向决定我们的工作成就高度与深度。要站在建设全世界一流、全国一流的角度来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心存高远,成就也大。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监督实施。  

我们习惯把我们所读到的和认识了的东西变成我们的藏书和词汇的一部分,而没有把它们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善于及时记下在看书、听报告时我们产生的灵感。这些灵感既是我们解决实践问题、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启发。  

播下一个行动,我们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我们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我们将收获一种命运。  

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国家是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美国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教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  

家长回家时问孩子的问题:中国做完作业了吗,以色列问老师问题了吗?仅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获得的诺贝尔奖超过20%。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温家宝要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他们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教育家的主观条件:  

1.有长期教育实践。  

2.热爱、尊重、公平对待学生,因材施教。  

访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