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产业园区三完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幸福家庭 > 文章详情

新课程三年级上册语文言语形式点赏析

2014-12-05幸福家庭作者:南大港产业园区三完小学浏览:820次

新课程三年级上册语文言语形式点赏析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9、古诗两首………………………………………………………………  

10、风筝 …………………………………………………………………  

11、秋天的雨 ……………………………………………………………  

12、听听,秋的声音 ……………………………………………………  

13、花钟… ………………………………………………………………林上幸

14、蜜蜂… ………………………………………………………………林上幸

15、玩出了名堂 …………………………………………………………林上幸

16、找骆驼… ……………………………………………………………林上幸

17、孔子拜师……………………………………………………………林上幸

18、盘古开天地…………………………………………………………林上幸

19、赵州桥………………………………………………………………林上幸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林上幸

21、古诗两首……………………………………………………………林上幸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林上幸.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林上幸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林上幸

25、矛和盾的集合………………………………………………………刘婷婷

26、科利亚的木匣………………………………………………………刘婷婷

27、陶罐和铁罐…………………………………………………………刘婷婷

28、狮子和鹿……………………………………………………………刘婷婷

29、掌声…………………………………………………………………刘婷婷

29、一次成功的实验……………………………………………………刘婷婷

30、西门豹………………………………………………………………刘婷婷

31、给予树………………………………………………………………刘婷婷

32、好汉查理……………………………………………………………刘婷婷


 

课 题

言语形式点

  

价值分析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的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使语言赋予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个语段,可以让学生试着背诵积累、进行模仿写话训练。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达到语感的提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课标在第二学段重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体会。本训练点从侧面描写小动物烘托民族小学的欢乐气氛。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也领会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

《金色的草地》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这句话在全文中最为精彩有趣,活画出两个活泼儿童以蒲公英为游戏的顽皮、嬉戏场面。其中的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弟弟也假装打哈欠两个关键词语更突出了二者的活泼、顽皮。

这段文字极具画面感,细细品读这段文字,能感受到孩子的天真、顽皮,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里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蒲公英花张开、合拢这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

《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小作者兴致勃勃地来到天都峰脚下,抬头一看,天都峰太高了,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又太陡了,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多么险峻啊!她感到畏惧了,心里直发颤。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陡、险以及作者对天都峰的畏惧,为下文写自己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困难终于爬上天都峰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感受天都峰的高、陡、险,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槐乡的孩子》

 

鸡儿热得耷拉着翅膀,狗儿热得吐出舌头,蝉儿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个排比句读起来琅琅上口,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语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进行写话训练。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像觅食的小鸭子。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把孩子们捡槐米、塞槐米的动作描述地活灵活现。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在作者的描述下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这个语段是朗读训练和积累语言的好素材,可以适当进行背诵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进行写话训练。

5

《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在这个句子中每次”“都要”“仰望,讲列宁怎样喜欢灰雀,经常讲常常给灰雀带来吃的,具体地讲了列宁怎样喜爱灰雀。

通过细心的揣摩文中的这些词句,使学生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文本中学到如何用独特、丰富准确的词语进行恰当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训练。这样的揣摩使学生领悟了言语的规律,语感得到了提高。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

从这句话中,开始男孩支吾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是肯定地说,最后一定会飞回来!是坚定地说。从男孩语言的变化,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心里虽然充满矛盾,但是当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时就决心改正,是个诚实的孩子。

在阅读中,体会感叹号、句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使学生学会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

《小摄影师》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从摆弄微笑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吩咐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文章小男孩对大作家怎么可能吩咐?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

1、让学生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文字中包含的情感。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这个句子用了不过表示前后的转折。后一句话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 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稍做细读,便能体会到高尔基对孩子的喜爱。一定” 一词的运用,更把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刻画得深入人心。

1、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2、在阶段目标的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再则,感受体会关联词的表达效果。

                                                                                                                                                                                                                     

7

《奇怪的大石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1、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通过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8*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从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让孩子们细细品读,感受用词的准确、形象,在阅读中积累这些词语。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使学生学会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9

《古诗两首》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作者运用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和两个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表达的精确。学会赏读优美的古诗词,达到积累和应用的目的。

 

 

10

《风筝》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