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产业园区三完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幸福教师 > 文章详情

2015课改升级年来了 您准备好了吗?

2015-01-09幸福教师作者:董建新浏览:653次

2015课改升级年来了 您准备好了吗? 

 

改变课堂结构,到改变教学关系,再到改变教学意义,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第一代迈向第三代。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技术不断成熟,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新课改实现了的结合。

2015年,新课改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全面升级,成为万众瞩目的课改升级年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千呼万唤中揭开了庐山真面目

有人说,新课改注定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什么一部《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会激发如此大的反响,甚至一出台就被认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纲要》之所以会如此强烈地触动教育人的神经,是因为它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震撼。一路艰难地从工具功利教育中挣扎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第一次正大光明地喊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主张,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第一次理直气壮地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一次斩钉截铁地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此之多的第一次,让整个基础教育界耳目一新心灵震撼

课改的着力点在课堂

然而,在大力推动课程改革之前,许多学校选择先从课堂下手。在他们看来,课程如果离开了课堂的支撑,只能是镜花水月,教育的许多问题是课堂并发症导致的,脱离课堂教学的改革,永远只能是外围的改革,课堂是最顽固的堡垒,也是改革的心脏地带

当然,课堂改革的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改不好,会影响升学率,许多校长的思虑也不是多余的。然而,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时代就这样选择了两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和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上世纪80年代,洋思中学率先发起了对课堂改革的挑战。学校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尝试教育专家卢仲衡提出的先学后教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正是洋思中学敢于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带动了一大批草根学校从改革的幕后走到了前台,其中就包括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在校长崔其升的带领下,接过洋思中学的改革大旗,把课堂教学从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关系深入推进了一大步。进入2013年之后,杜郎口中学开始对自己的改革成果动刀,把改变教学关系引向改变教学意义的深水区。

不止是一所洋思中学,也不止是一所杜郎口中学,在湖南、在河南、在贵州、在甘肃……课堂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新的课堂模式正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远不止一套简单的杜郎口模式,而是从课堂出发,经由改结构改关系,再到改意义,从而建构形成了新教育学。杜郎口中学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贡献,不是发明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而是基于新课改的实践性研究,体现出新课改的生命力,拓展了新课改的内涵,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形态。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这样评价杜郎口中学:它不是山东的、中国的杜郎口,而是世界的杜郎口。

关于杜郎口中学的争议很多,但谁又能否认它带给基础教育界改革的启发呢?关注和审视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更是为了探究改革背后的价值。当课改进入深水区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温当年的课程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如崔其升所阐述的——“好的课堂要有震撼人心的穿透力,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修心、强志、壮胆、开智的过程。至此,我们应该恍然大悟,原来课堂教学才是达到课程目标的路径,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就是在帮助我们寻找这条路径。

课改的7个升级

最近有专家撰文指出,中国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工具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100年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概括当时的教育,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在他看来,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扪心自问,我们今天改了多少?3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30年之后,我们实现了没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学改革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已经有数个年头,我们付诸行动了没有?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那么,我们距离教育现代化还有多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是什么?

今天,我们大力推动课改,不是为了增强学校教育的升学竞争力,也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多少知识能力的人,而是为了给这个民族培养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国梦的筑梦者。当教育冲破应试的囚笼之后,当课堂教学解决了方式、方法的困扰之后,当一批课改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之后,教育去往哪里早就不应再有任何的争议。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基本的要求是从人出发,接纳人、尊重人、发展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从学情出发,就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从教情出发,善待教师,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从校情出发,以发展为本,关注育人模式和团队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的升级就这样摆在我们面前了,它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和探索以下问题:从课程中心升级到学习中心;从注重知识的学习到注重人格的修炼;从注重能力的培养到注重创造力的形成;从自主学习领域扩展到生活自治领域;从改造课堂教学技术到改造教室文化制度;从关注学习小组到关注学生成长团队;从学科教师升级成教育教师。

新课改作为学校育人模式的总抓手,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它必须紧扣教学意义来展现出巨大的能量;必须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能超越知识,抵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又如何不把所有的课都上成政治课。

超越教师专业化

美国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强调:爱是人格的展现。苏霍姆林斯基则这样说: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与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显然不是传授知识,甚至都不是上好每一堂课。他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在表达爱,爱是教师唯一的经验。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使命就是诠释爱,用爱来唤醒爱,用爱来滋养心灵。因而,教师本质上是一种爱的存在,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唤醒爱、表达爱、创造爱,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可以概括为热爱学生、懂得学生、利用学生。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就是学生中心的基本观点,也是教师从学科教师升级为教育教师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坚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中走出来,走出狭隘的专业化误区,不能把教学、备课、听课、评课等技能当成专业化的全部。教师真正的专业化是建构职业精神,是致力于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教师的升级究竟是在哪里完成的呢?又是什么在支撑着教师成长呢?答案是学科组。当改造学科组作为一个方案被思考之后,这就意味着,学科组不仅要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还要被赋予许多教育意义。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如何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一切都是教育意义,也是教育者必须追求的价值观。这样的学科组,就由关注教学技能升级为关注精神发育;由关注教学的知识目标升级为关注教学的情感目标和人格目标;由关注教学细节升级为关注教育行为;由关注教学流程升级为关注教育价值。

这一切,都不属于创造,它只是一种实践创新或者创新实践。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形态的课堂出现,都无需惊诧。无师课堂自驾课堂跨界课堂,这些都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课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放眼新课改,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就在那里,就在这里!

因此,我们大可以乐观地预言,一个崭新的2015,就在等待着我们! 

访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