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新化三中 廖晓初
新化三中在尊重生命的强烈意识的影响下,提出了“生命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学习第一”的口号,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学校成员的生命安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赢得了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信任,为学校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新化三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以一年为周期,包括计划、执行、检查等环节,分6个步骤开展:l.提出学校的安全管理计划。2.制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项行动的职责。3.提交校务会批准。4.按计划执行。5.定期向校务会汇报进展情况。6.进行年度检查,准备下一年的安全计划。
在计划、执行环节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或修正)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学校成员安全职责、安全管理程序、校园安全教育计划等。
安全政策是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及相关法规政策指导下制定的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安全目标包括目标、内容、责任人、完成日期等具体内容。在安全职责的分配中,学校成员各自有明确的安全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总负责人,政教处为全校成员提供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保证校内设施安全,制定学校安全计划,做好危急事件的管理工作,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政教副校长及政教处负责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政策制度的具体实施工作。政教副校长协助校长管理校园安全事务,参与学校安全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向校长或校务会提交学校安全报告,确保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教职员工遵守并执行学校的安全政策、计划及实施程序,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工作安全,确保没有行为导致他人的危险或采取行为避免危险的发生等。
检查环节的主要工作则是对学校安全目标的达成情况、学校成员的参与度、学校对相关安全法规的遵守及执行情况、安全工作的改进过程、安全教育开展情况、学校中仍未解决的安全问题、提高学校安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检查,为下一年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二、校园安全危急事件管理
危急事件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化三中把校园安全危急事件管理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特别加强了对校园危险、突发事件的管理,并建立了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
(一)校园危险管理
校园危险是指在学校范围内能够导致危害的活动、情形或物质。新化三中把校园危险分为五类:物理方面(物体掉落、电击、室温过高或过低、噪音等)、化学方面(实验室化学制品的储藏搬运、实验中化学用剂添加等)、生物学方面(烹饪设备、盥洗室不卫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等)、设施方面(路灯照明及维护、道路维护、工作区域安排、窗户拦栅、桌椅高度等)、个人及心理方面(危险行为、压力、疲劳、暴力、恐吓等)。新化三中对校园危险的管理通常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
第一步:确认危险。了解学校的自然地理状况、校内外安全巡查、校园安全讨论、学校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分析、已发安全事故调研、关注学校临时来访者(临时来访者进入校园可能与学校环境、时间安排等因素冲突,对学校安全产生新的威胁)等是发现确认校园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第二步:记录危险。对于任何新发现的危险,要将其具体特征、地点及后续阶段的危险等级评估、控制情况等记录在“危险登记簿”中。它不仅是学校安全隐患情况的记录册、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来源,更是日后产生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和在校园危险管理方面采取适当措施的依据。
第三步:评估危险。通常采用计算危险等级的方法对发现的危险进行评估,对可能造成重大伤害的危险采取优先控制。计算方法是,先将危险的严重度和频发率定级,严重度分为4级:可以忽略的损伤或疾病;轻微的损伤或疾病;严重损伤或疾病;死亡。频发率分为5级:几乎不可能发生;过去曾在其他地方发生过;极有可能发生;在学校中曾经发生过;在学校中总是发生。定级后严重度与频发率相乘的结果即为危险等级,等级分数较高的为优先控制的危险,最高等级为20分。
第四步:控制危险。学校根据实施效果、费用及人员需要等情况对危险采取消除(修复、移除)、隔离(悬挂警告标志、设置防护栏等)或降低(使用防护设备、开展培训等)的方法进行控制。其中,“消除”是首选方法,“隔离”次之,在“降低”是唯一可用的方法时,学校则必须密切监控危险和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为所有可能与危险有接触的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装备,并将对危险的控制情况告知学校成员。
第五步:监控危险。为确保记录在案的危险始终得到有效的控制,学校要经常检查、查看危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危险的增长或消减状况等。同时,为确保能及时发现新的危险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学校在每个季度还需要开展一次全面的危险巡查工作。
例如,学校对教室中可能导致摔倒的危险的管理。学校通过日常观察、讨论、事故调研等方式确认这类危险的存在,并对危险的特征、地点及后续进行全程记录。如某某教室地面上的设备、玩具、电线、绳索或溢出散落的饮料食物等可能导致滑倒或绊倒的危险,接着根据计算公式认定其是否为需要立即采取控制的重大危险。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
身体撞击等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学校通常将其定级为10~15分,属优先控制的重大危险,采取“降低”及“消除”的方法进行控制。如提醒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将地面收拾干净,提醒学生将书包、衣物等放在存物柜中,保证教室内过道不被仪器设备、玩具等杂物占用,清除教室过道上的所有电线、绳索,使用防滑剂或选用防滑材料地板等。对这类危险的监控是时刻进行的,此外学校还将经常开展针对此类危险的巡查管理工作。
(二)校园突发事件管理
新化三中把校园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及其成员安全产生威胁的大范围事件。通常分为自然发生和人为造成。自然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水、暴风雨、火山爆发、化学制品泄漏等,人为突发事件如突袭、携带凶器的罪犯闯入校园、打架斗殴、严重受伤死亡、学生失踪等。
对校园突发事件广泛采取了“四步”的方法进行管理:减少、准备、反应、恢复。
1.减少。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及其潜在的影响,通过加强对校园范围内危险的管理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准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学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应急行动程序、救援联系人名单(如学校负责人、校医、地方急救人员、消防、警察等)及电话号码、学校地图(标明紧急集合地点、紧急出口、警报器、灭火器所在地等)、学校师生员工中需要接受帮助的残疾人员名单(包括事发时该人可能所处的地点、所需要的帮助及指派为该人提供援助的人员姓名等)、急救器具清单等内容。
3.反应。按应急计划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如“学生失踪”的突发事件,学校的反应行动程序是:确认学生在上学时间在学校出现过——学生失踪——通知政教处——在学校范围内寻找——学生返回或找到——完成事件报告——通报家长,或是确认学生在上学时间在学校出现过——学生失踪——通知政教处——在学校范围内寻找——学生没有找到——立即报警——通报家长——完成事件报告。
4.恢复。事件结束后对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并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学校校长要召集学校安全委员会成员及事故涉及人员开会,评估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情况,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学校有时也要求教师、员工撰写报告,汇报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或者为部分人安排心理辅导。
以学校发生火灾为例,说明学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在此类事件发生前,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校园内火灾安全隐患的预防管理工作,并做好应对火灾发生的应急计划及相关准备工作。在学校发现火清后,校长将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发布撤离命令,拨打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在教室中的教师听到警报后,快速拿起学生名单,检查所在教学区域及厕所,指派责任人帮助残疾学生,带领学生从指定出口撤离到指定集合地点(在离开教室前关灯关门)。到达集合区后,教师将对学生点名并向校长汇报失踪学生情况、管理集合区的学生及等待校长进一步的指示。不在教室的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听到警报后,将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检查,向校长汇报火情及人员情况,并参与维护事发地与机动车道畅通的工作,以保证火灾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校长是突发事件的关键协调人,校长要把学校成员报告的火势、失踪人员等情况汇总向消防部门通报,管理集合区的师生员工,在火灾扑灭后还要与消防人员协商学校建筑的安全情况,讨论决定再次可以安全进入教室的时间,发布警报解除的信息,允许人员进入学校建筑物。在事件处理结束后,校长或安全协调员还要组织对学校此次火灾突发事件反应行动情况的检查会议,完善火灾应急计划,并开展相关的恢复工作,如敦促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更换灭火器等消防设备。
(三)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事故汇报和登记两个部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要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提交事故情况报告,与相关部门联手展开事故后续调查并听取安全工作改进建议等。此外,学校还要将相关信息向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汇报。
一方面,出于对学校成员权益的维护和尊重,另一方面,在仍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通报事故情况可以充分引起学校成员的注意并进行有意识的防范。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还要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备案工作,将事故发生时间、具体地点、涉及人员姓名、受伤类型及相应治疗、事故汇报情况、预防事故再次发生及事故索赔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学校的“事故登记簿”中。
三、校园安全教育的组织安排
新化三中十分重视入校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是新化三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校中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校成员了解在校园内可能面临或制造的危险,掌握在校园中减小发生危险和躲避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更为有效、有序地开展奠定基础。
新化三中校园安全教育的组织主要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时间地点安排、培训教员、预算及相关资源等方面着手。其中,教育内容依据学校的具体实际而定,主要参考学校的安全年度计划、危险登记簿、事故登记簿、事故调研报告、教育对象等方面,采取信息发布和培训的方式进行,如入校教育、张贴海报、悬挂特别标志、教师或学生手册、家长会、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会议、教职工会议、通过多媒体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等。校园安全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将在制定下一年度学校安全计划之前进行,主要对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适宜性进行检查,并讨论需要更新、添加的内容等。
新调入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都将接受校园安全事故管理、岗位安全职责、发现记录危险及事故调研报告方法、安全使用学校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短期安全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还将对这些员工进行一段时间的安全监督,有时还将继续开展安全培训,直到其能够达到
学校的相关安全标准要求。学生入学安全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安全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和报告危险情况、让学生了解校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学校紧急撤离的程序等,并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校内设施、火灾、地震避难等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在校园中防范发生危险和躲避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另外,家长在孩子入学时也会收到一本学校安全手册,包括学校地理位置、来访登记、学校安全指南等内容,在学校通过“家校通“致家长的信息中也会涉及学校安全方面的信息。学校来访者进入校园,他们将通过学校接待人员介绍、安全宣传印刷品、特别标志提示等获得学校安全方面的信息。
新化三中通过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校师生员工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为各种教育活动的进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为关注校园安全的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化三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保证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校园危急事件管理的各项制度有效地实现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学校成员获得了在校园中减少发生危险和躲避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新化三中校园安全管理的众多举措为建设和谐校园起了重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