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实验小学

   新化县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示范学校申报书 > 文章详情

湖南省新化县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申报表

2016-04-15示范学校申报书作者:罗建辉浏览:4317次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

“示范学校”申报表

 

 

 

学校名称:       新化县实验小学       

所属市州、县市区: 娄底市新化县

申报日期 :       2016年4月12日      

 

 

 

湖南省教育厅

二O一六年

 

 

填 表 说 明

1.“学校性质”,请在本科高校、高职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普通中学、中职学校、小学、乡镇中心学校、幼儿园中选择填报;

2.“建有省、市级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网络学习空间数”,在2015年申报时请填报本校教师入选“中小学教师优质空间课堂”、“中小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网络工作室”、“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名师网络课堂”等空间教学应用类项目的数目;

3.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应根据要求填写,相关指标“有”则填报,“无”则不填报。申报单位结合指标要求和自身实际,可以扩展相关表格宽幅或增加页码。文字使用小四或五号宋体,纸张限用A4,装订要整齐。


一、基本信息

申报单位名称

新化县实验小学

学校性质

小 学

学校通讯地址

娄底市新化县上梅镇人民路120号新化县实验小学

学校网址

www.xhsyxx.com

申报单位负责人

陈轶娟

联系电话

13786868899

项目联系人

曾志宏

联系电话

15873848856

电子邮箱

378450109@qq .com

学校发展情况

共有教职员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60个,多功能室10个,班级58个,学生4443人。

立项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名称、时间及通过验收时间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

校园网

学校出口带宽100M,校园 实现无线全覆盖。共有58个教室接入互联网,占全校教室总数的100%。

教学用教室配备网络信息终端

共有58个教室配备信息化终端,占全校教学班级总数的100%。

教师配备教学及办公信息化设备

共有_164_名教师配备信息化教学及办公设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_100_%。

建有计算机教室数

1个,占全校教室总数的1.8%。

建有数字阅览室数

1个

建有数字实验室数

0个

发放教育电子身份证号码

共发放EEID164个,占全校师生员工总人数的100%,激活使用164个,占全校师生员工总人数的100%。

部署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体系

是否部署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体系:□是,否;

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控:□是,否。

配置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是,□否。

建有数字化特色课程数量及名称

共0个,名称:_______________。


高中阶段以上学生参与资源建设

共有0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0%。

教师 “网络学习空间”

教师建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164个,占全校总数100%。

教学班级 “网络学习空间”

教学班级建有“网络学习空间”58个,占全校总数100%。

学生 “网络学习空间”

初中阶段以上学生建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0个,占全校总数0%。

经费投入

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总投入

__210__万元。

设置年度信息化专项经费及金额

_30__万元。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

参加各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培训

参加各类项目培训_164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_100_%。

教师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_145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_88_%。

管理体制

教育信息化工作职能机构名称及专职工作人员数

信息处3人

组织专项考评或将教育信息化纳入部门和教师综合考评指标的文件及出台时间

教育信

息化典

型经验

是否是省、市级“中小学网络联校”主校

□是,否。

建有省、市级“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网络学习空间”

省级0所,市级0所,共占全校空间总数的0%。

获得其他市级以上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荣誉和表彰和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情况

三、示范基础

(主要填报申报单位在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信息化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情况。请另附页。)

一、数字校园建设

1.指导思想

学校秉承“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电子白板设备安装至每一间教室,有覆盖所有课程和章节的传统教学资源,架设了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的无障碍通信平台,全面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基础条件

(1)新化县实验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余项。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素质精良、争创一流的教师队伍,教职工164人,学校共培养出小学高高级教师4人,省“信息化教学能手”1人,现有小学高级教师69人,大专以上学历116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人, “名教师”4人,“名班主任”3人。学校秉承传统,锐意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各项工作均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2)学校拥有设备较先进的教学楼、办公室,200余个座位的多媒体大会议室。有多媒体网络教室60间,有舞蹈室、声乐室等。

3技术及专业优势

当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教学中最具创新力、最富活力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我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并扎实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引领教师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我校业已形成了全员学习、全面应用的良好氛围,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

1.转变学习方式与整合学习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地位、课堂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资源的组成、资源的组织方式、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应发生改变。和课改配套的教育资源建设逐步完成并投入常规应用,产生教学效益,课堂学习的质量得以提高,学习的各个环节可跟踪、可评价、可操作,课前可预习、课后可辅导。

2.建立教学资源库

由于硬件设施的完善、软件的配套,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育所需的各种教育信息流是通达的、顺畅的;资源库也在应用中发展,也成为在有效的应用中成长的知识库。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均得到提升。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

1.拥有较多信息化教学能手,学校引进了亚洲教育网云平台,该平台以现有数字校园及其应用软件为基础,实现了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终端访问,实现了校园网、班级网、博客、微博的及时沟通互联和共享,为家校互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该平台整合的优质资源包括有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我校教师开发的资源等,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设置网上空间互动平台,大力开展网络协作教研,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并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

2.教师专注三个个课堂

努力建好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主要针对特殊需要的课堂,集中力量做好一批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举办“我的教学故事”专题系列活动,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名校网络课堂:在我校开发的高效课堂资源的基础上,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或区域内其他学校学生选修小学网络课程提供服务。

四、信息化管理体制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信息技术中心。

1. 组织保障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领导和部署信息化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陈轶娟 副组长: 曾志宏

成 员:欧建湘 向凤英 罗梅欣 李振兴 李基定 罗建辉 罗桂华 曾伟业

工作小组组长: 罗建辉

成 员: 唐亚娜 曾湘红 王 忠 刘 普 吴光中 李 宁 刘 珊

信息化创新应用办公室主任: 曾志宏

信息化创新应用办公室副主任:罗建辉 曾伟业

2. 制度保障

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制度,录播课堂推荐评价制度等,充分发挥组织架构的领导和保障作用,形成以教研组为主体、相应部门协同进行的研究机制,指定项目方案,并落实、实施和跟踪,完成相应文案的收集与整理。

3. 经费保障:

近两年来,我校在信息化教育中共投入经费240万元,完成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资源开发和人员培训工作。

预计还需追加经费,需四方筹集资金。

四、已形成的典型经验

(主要填报申报单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形成的,能够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经验。要求提炼出条目,并就已经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示范效应做具体说明。请另附页。)

  下面重点就我校近年以来积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现代化发展认识,以管理理念创新推进实践应用

  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首先是管理者办学理念的先进性。我校领导班子牢固树立“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关注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新态势与新趋势,努力将思想观念立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了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工作均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相连,处处有体现、处处有应用。领导小组经常性通过召开学习会、外出考察观摩活动汇报会等形式,与广大教师深入交流,及时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动态和技术要领,结合学校实际探讨应用的途径和模式。领导小组以对教育现代化的不懈追求的共同认知,团结协作,不断开拓进取,从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制度管理,落实经费保障,推进教学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确保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稳步推进。

学校要发展,制度管理是重要的因素。学校先后制订出台的《信息技术装备(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以及办公、教学电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并根据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加以完善。在学校各级分层机制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下,确保了制度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努力做到管理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对专用教室如网络教室的管理,采取科任教师负责制,加强管理监督,提高使用者的责任心;对办公室计算机的管理,由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管理员,做好平时电脑的维护工作,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二、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添置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自2008年起,学校先后建成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接入100M宽带网络,网络端口均接入每间教室和功能室,实现了校内管理办公自动化。课件制作室使用率高,成效显著,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学校加大了技术装备的硬件投入,至目前,学校配有算机教室1间,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64套,配有电脑学生机60部,教师机80部,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一套,各办公室均配有办公计算机,全校计算机都联入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实现带宽100M。设有全自动录播室1间、多媒体(多功能)教室4间(配有实物展示台,计算机,投影机等),设有校红领巾广播站并铺设校园广播系统;本年度学校继续完善了校园网站(www.xhsyxx.com),主要开设有学校概况、政策法规、校园新闻、管理动态、教研天地、教师风采、学生天地、网上学校等12个板块,可以顺利访问国家、省、市教育资源中心。

  三、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应用能力

  由于充分认识到人员素质水平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使教师转变观念,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工作,建立教学、教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采取定点、定时、定内容进行辅导讲座与教师自助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组织教师参加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学校组织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了:电教设备的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网站的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常用软件、网络应用、信息检索加工等方方面面。

  这些培训,使教师树立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理念,掌握了教育教学实用的信息技术;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合作、反思,使教研、教学日常工作成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同时,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优秀教师先行者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经过几年的培训,学校教师100%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和利用网络收集、处理信息。一部分教师能够掌握Flash的使用方法和多媒体素材收集、制作,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掌握网页的制作和网站的建设技能。

  高投入、高配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实际教学的有效应用。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同时,学校鉴于当前电子白板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果断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点和着力点,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工作思路,通过采取日常培训应用和开展竞赛推进“两步走”的措施,迅速形成了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省电教馆举办的三优联评大赛中,我校自2008年开始,多名教师荣获一、二等奖;如黎明华老师两次参加三优联评,荣获六个省一等奖,在省说课荣获一等奖后,还获得省教学能手称号,伍瑞花老师和刘思全老师也获得多个一等奖,并参加省说课获得二等奖,吴雄姣老师参加省小语说课荣获一等奖,参加省小语竞赛课荣获二等奖,罗建辉老师获得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有多位老师参加各种省级竞赛,获得多项省级一、二等奖。

  每年,学校在学期开学初,即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开展了各教研组组内信息技术运用选拔课,并进行了学科组组内磨课,各部门积极予以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然后在全校进行比赛课。比赛共分为教学比赛和专家点评会暨颁奖仪式两部分。保障了比赛的质量水平,维护了比赛的公平公正,通过比赛,教师们进一步掌握了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投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开辟了学科有效教学的新天地。教师们在大赛中较好地实现了教师角色的华丽转身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迈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因我校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成效突出,2012年省送教下乡观摩课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在两天的观摩活动中,近三百余名参会代表分别听取了来省名校用我校的共8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其中我校吴雄姣、汪艳萍等两位教师代表进行了展示课教学。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运用,让听课者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在交流与体验中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研讨活动目标。  

2012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姜黎同学荣获省三等奖。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内涵式发展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的办学宗旨,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引领,不断改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全人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教学科研条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路子,积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在业已形成良好课题研究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申报了多个研究课题。同时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广大教师积极撰写电教、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和随笔,许多老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获奖。

五、拟开展的示范工作

(主要包括:1、示范工作目标与任务:请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应用机制创新、管理信息化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开展示范工作,提出合理可行的目标和任务。也可以根据实际,提出新的特色鲜明的示范工作目标与任务。

2、示范工作组织与管理方案:示范工作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协作和管理方案,示范工作实施阶段划分和进度方案;

3.示范工作技术方案:示范实施所采用硬件、软件选型、维护及运营模式等,技术方案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4.示范工作保障措施:政策、经费、条件保障等,特别是当地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套经费支持;

5.示范成果应用:示范成果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以及示范成果的使用、共享与交换模式。

请另附页。)

  在今后几内年,我校将拟开展以下示范工作:

  一、信息化学校建设的任务和成果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我校实现微机室配备要达到省定标准要求;我校于去年下学期各教学班全部配备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等课堂教学信息化设备,并配备了1间全自动录播室设备;探索信息化运转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筹措机制,为学生发展成长搭建信息化平台。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88%、课时覆盖率不低于60%,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参与学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校通过不同层次培训,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在做好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将派电教人员及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全体教师初步具备查阅资料、自制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加大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如通过微课制作、网络课直播评课等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技术教师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尤其对切合教学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通过课题带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项目、示范教师、示范学校,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5.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拓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时空,探索教师基于网络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平台的学习模式,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逐步完成覆盖全校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建设。选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鼓励学校创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架构基于网络的学校—家庭—社会互连互动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全校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活动,拓展教育的时空,使广大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进行学习、交流。

  6.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设开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与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全校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二、信息化学校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我校教育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网站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把我校教育网站建成“新化县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教育学习提供便捷的网上应用服务。

  (二)校园网络建设

  加快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是“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关键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切实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设计网络终端节点布局,使网络终端逐步进入所有教师办公室和所有教室,逐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学习和教学。2015年底以前我校实现“班班通”达100%,2016年底以前所有班级都建有规划合理的校园网。

  (三)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程

  本着“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国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校学生现行版本的教科书为基础教材,由我校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等广泛参与,共同协作,逐步完成覆盖小学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

  我校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学校先后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专门购置和建设资源库平台,并对全校教师在省资源网优质资源的上传下载及使用方法进行全员培训,每学期定期开展优质资源应用的评选活动、赛教活动。按制度要求教师必须每周上传共享一定量的优质资源,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中,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以确保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围绕教学案例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四)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

  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拓展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展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有效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课改信息化建设项目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新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

  学校将进行以信息化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计算机教室、班班通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查找学习资料,开展在线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成绩大幅提高,学生素质得到提升。让全校师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教学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巨大差距,并充分体会到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乐趣与效率。极大地增强全校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渴望。

  三、信息化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行政推动

  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对于我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学校领导加大行政推进力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项目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列入学校教育经费预算。

  (三)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做好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网络高效运行,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水平。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教育技术示点学校建设,结合校园网络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促进有效应用。建立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工作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课题(项目)带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未来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和专家智慧,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增强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申报

(如入选,承诺将申报材料向全省公开示范,承诺按示范实施方案按期按质完成示范目标与任务。)

 

同意申报,全力保障。

 

校长签名: 陈轶娟

(盖章)

                 2016 年 4 月 12 日

(盖章)

                   年 月 日

七、市州教育局遴选

姓 名

年龄

单  位

职务

职称

业务专长领域

备注

组长

(主要包括:对申报单位示范基础的审核、示范亮点的提炼和示范工作的建议等。请另附页。)

专家组组长: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访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