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社团活动 > 文章详情

新化山歌考

2016-04-05社团活动作者:黎明华浏览:1234次

新化山歌考

  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长期洞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苗徭峒民,因为居地崇山峻岭,溪峒环列,很少与外界接触,加之长期和围剿他们的封建统治者抗争,生产和文化都落后,所以他们的事业没有文字记载,难以见诸往史。他们记录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男女之间表达爱情,敬神驱鬼消邪去灾乃至彼此传递信息和号令的主要手段就是山歌。这些山歌代代相传,不断演变和发展,就象一条冲山撞谷的山溪水,汇集于各个历史时期天地恩泽,而更加汹涌澎湃,形成了一股急湍了。在三湘四水这块土地上,新化就成为山歌之乡。

  一、 新化山歌的起源

  据有关史料记载,新化从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宋朝熙宁五年(公元1072)新归王化建县,有一千多年是不属封建王朝管辖的,就是建县后到清朝末年,也是分分统统,合合离离,纠葛不息。历代的文人学者也从来没有对这“牲鼯之性”的山歌进行过研究,县志和府志也没有记载。那么,我们研究新化山歌的起源,就只能从老百姓自己唱的山歌里去寻找踪迹了。

  新化人唱山歌,歌手们集合到一起,为了显示自己的根深源远,往往都要唱歌来彼此盘根究底。我在各地搜集的关于类似相传的山歌就有好几种。有一首流传在琅塘、白溪一带的《不唱山歌冷清清》是这样唱的:

  不唱山歌冷清清,

  唱起山歌就怕姐骂人;

  哪支山歌不搭姐,

  山歌无姐唱不成,

  秦始皇兴起到如今。

  这是一种说法,说是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民工们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和解除忧愁疲乏,于是就唱起了山歌。这和其他汉族地区的起源语差不多,可能是从江西迁来的汉民的看法。有一首流传在横阳、洋溪一带的《我唱山歌话本经》则是这样唱的:

  唱歌先唱歌本经,

  树盘根底雨盘云;

  唱歌之人本姓黄,

  记歌之人赵姓人;

  黄姓仙人挑歌本,

  拍拍满满担子沉;

  一路走来一路唱,

  歌声入土七寸深;

  渡口搭船把河过,

  丢落一筐浮江心;

  鲁班张良来捡起,

  二人抬上苍山岭。

  七月七日刮黄风,

  吹散歌本满天飞;

  看牛伢子捡一本,

  骑在牛背伴笛声;

  和尚道士捡一本,

  占神卜卦做花文;

  田里农夫捡一本,

  四季唱着做阳春;

  打渔老子捡一本,

  挂在网上给鱼听;

  樵夫药手捡一本,

  上山下山唱不赢。

  龙汉年间兴歌会,

  子午年间修歌亭;

  歌书三千又七百,

  歌有八万七千零;

  红黄兰白传后世,

  代代黄本打头行。

  这首长达三十二行的歌,把新化山歌的起源,散播,流传,数量及其作用,像一个神话故事一样把脉络说得十分清楚。歌中的黄姓和赵姓人,无历史可考证,而张良、鲁班这两个传说中的劳动人民的优秀代表抬歌传歌,则是合乎民歌起源于劳动论的。七月七日刮黄风,把歌本刮得满天飞,让各种人物都“捡一本”,则合乎古峒梅山从来只信天神不信皇帝的信仰相合拍。歌会歌亭说的正是苗、瑶民族的习惯。至于歌分红黄兰白几色,而记载情歌的黄本打头行,说明情歌在歌中最多、最有群众性、最能打动人心。

  另外还有水车、奉家的《山歌唱起话祖宗》,田坪、吉庆的《打起山歌问根由》等关于山歌起源的说法虽各有差异,但大致相同,这说明了新化山歌是道道地地的土特产,是新化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 新化山歌的种类

  要我唱歌就唱歌,

  要我驾船就下河,

  鸭子生毛鸡生蛋,

  桩桩件件都有歌,

  唱得日头永不落。

  这首歌说的是从鸭子生毛鸡生蛋这样的小事都有歌,说明歌的内容是无所不包了。粗略分来有以下六大类:

  1、劳动歌。包括田歌、猎歌、樵歌、渔歌、采茶歌、伐木歌、滩歌、夯歌、号子等。田歌中的数量最多,犁田、播种、扯秧、插田、踩田、担粪、放水、抗旱、收割、纳粮饷等,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有的短到四句,有的长达几百行。如六百三十多行的《资水滩歌》就把全国河流中只有资江独有的毛板船船工们,如何闯滩斗浪、不怕苦、不怕死的毛板船精神做了详细的描述。是一本用歌的形式记载资江的地理志和河运史。

  2、仪式歌。包括祭神歌、师公歌、风俗歌、诀术歌等。体现了古峒梅山的封建迷信思想。

  在多种多样的风俗歌如《十二月子飘》、《打四门》、《闹端阳》、《跳月歌》、《闹洞房》等,反映了梅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热闹诙谐闹洞房的歌就像梅山酿造的一盅盅浓烈的粟米酒。

  3、时政歌。是峒民评说史实褒贬时事的一种山歌,其中有抨击黑暗的骂歌;当歌,称赞盛世的颂歌。特别是尖锐辛辣的骂歌,就像本地出产的番翘辣一样,很有特色。如一首痛骂歹毒的封建统治者的《恶人自有恶人收》是这样唱的:

  你是水蛇顺水游,

  我是蛇鹰鼓眼瞅,

  你有毒牙排毒水,

  我有解毒一肚油,

  恶人自有恶人收。

  既骂得痛快,又奇得形象生动,用深山老林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歌,正是梅山林莽的土产。

  4、情歌。这类称为黄本的歌,是歌中的佼佼者。从相识开始、初恋、相思、定聘、结婚、苦情、逃婚,各门类的情歌都比牛毛还多。与其他地方的情歌相比,梅山情歌表现情恋、意恋、野恋、婚外恋的特别多,歌中体现了梅山人民对那些封建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反抗精神。因为梅山地域险峻,环境恶劣,统治者杀伐多,人丁繁衍成了梅山人的第一需要,在情歌中,对性感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意识,即封建士大夫们贬斥的“鄙歌子”。

  5、生活歌。包括童养媳、寡妇苦、后娘恶、单身乐、老来愁等诸方面的内容。

  6、历史传说歌。一般称赞古代英雄豪杰、忠臣之士、侠女烈夫的,如《十二月古情》、《哪个好汉不从苦中来》、《杨益与潘九娘》等。这类歌谣中,夸奖平民百姓出身的好汉比称赞朝廷清官的多,夸奖勇于反抗皇帝老子的比称赞忠臣良将的多,这体现了在梅山人的思想中,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种封建宗法观念的鄙视。

  由于新化地处雪峰山脉,“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形复杂,宋朝章惇在他撰写的《开梅山歌》里是这样描写的:

  梅山万仞摩星缠,

  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

  时有僵木横岩巅,

  负岩直下视南岳,

  回首局曲犹平川,

  人家迤逦见板屋,

  火耕烧硧多畲田。

  湖南最险的资江,在新化境内的一百五十里水路,就有三十八条险滩。这险山恶水孕育出来的山歌,自然是既高亢粗犷,又激越野蛮。从腔调上说,分平腔、花腔、弹腔、高腔、波萝、滚板和锣鼓山歌七种。不管是哪种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盘歌,洞庭湖区荆楚山歌都高,并且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用雄壮的啊呵为吓退群兽而边敲锣鼓边唱山歌的《挖地歌》发展而来的。在金凤山区、古台山山区、大熊山山区,山民们在春天挖包谷土和粟土或冬天炼山整地时,一排人并肩挥锄挖土、畲边,由两位歌师一边敲锣鼓一边唱歌,众人边挖边和歌,既协调了动作,又娱悦了心情,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劳动歌会。

  滚板山歌是一种高山滚木似的长句子山歌,素来有“高山炮筒子”的美称。山民们为了表示多年陈积的怨愤或抒发快乐的激情,或为了表达浓烈如火的爱恋,往往一口气要把一句山歌拖长唱几十个字,这和梅山特有打击乐铜鼓耍锣中的唢呐,一口气就吹几分钟的表现手法是相吻合的。

  从句式结构上,新化山歌有四句头、五句头、七句头、多句头、多段式五种,每一句有五字、七字、十字长短不等、唱法自由、从不呆板。在唱法上有盘歌、骂歌、坐歌、坛歌、行歌等。

  三、新化山歌的特点

  “前句唱来后句拖,好比高山推石磨,酸咸苦甜麻滥辣,花糖卤进土菜锅”。这首山歌是唱新化山歌的特点的。梅山谚语说:“上路梅山,张弓挽驽;中路梅山,追山赶猎;下路梅山,捞鱼摸虾”。也说明了梅山山歌不同区域的不同内容。纵观梅山山歌的气质,可谓粗俗、野蛮、放纵、刁钻、痴纯、辛辣、娇巧。真象卤进糖锅的梅山特产糯米粑、杯子糕、烤花酥一样,色味俱全,概括起来,可归纳为野、蛮、逗、辣、痴、纯、真七个字。

  所谓野,是象高山的板栗、河崖的灯笼果一样,其丰富的果实是藏在荆棘丛生的外壳之中的,体现了梅山人粗野中朴实、火爆中显冷静的性格。如采茶歌中姑娘嫂子逗情露秘的悄悄歌,看牛伢子对山喊的精乖调,长工猎手的嘴皮溜等,都是尖尖棘棘的。

  所谓蛮,是象斧头砍大树,小网捞险河,蚂蚁啃骨头的韧性表现,反映了梅山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大山上户驮着走”的精神,反映了梅山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船工们唱的滩歌里,有一首《舵工葬水不怨天》的歌:“驾船要驾毛板船,骑风破浪走江天。一声号子山河动,四把神桡卷神鞭。驾到汉口把钱赚,花花银子胀褡裢。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这是一种外表上的蛮,反映到男女感情上就成为一种意识上的蛮了。如“郎是蜜蜂飞半天,姐是蜘蛛结网在屋檐。蜜蜂飞进姐的蜘蛛网,郎要抽脚姐要缠,叫郎难打脱身拳”。一个缠字包罗万象,把那种钟爱痴蛮的情意活脱脱展现在你的面前。

  所谓逗,是春逗花发、天逗鸟飞的一种巧劲,是野和蛮的另一种表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机敏和聪灵。新化山歌中的情歌,差不多都反映了以逗取胜的成份在内。“情姐行路身飘飘,大路不走踩毛蔸。假装荆棘刺脚板,要寻情哥讨针挑”。这种趣味横生的逗,表现了那种山野巧八哥的韵味。还有反映在信念上坚贞的逗,如“三伏同郎上高坡,手板捧水给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喝”。

  所谓辣,是生姜胡椒之辣,是石蒜红辣子之辣,一般表现在尖刻犀利的当歌和骂歌之中。山野牧童,用骂歌显示机灵刁滑;林莽汉子,用骂歌发泄和当歌倾吐放荡的春情。“黄丝茅,象把刀,要钱要米的姣莲莫去抱。酒儿淡,价钱高,麻雀子过身抽片毛”是骂爱财如命的妇女的。“娘喊冤来女喊冤,冤字铸箭射妖孽。卢蜂叮你三百尾,鲜血屙你万万年”是骂吃人不吐骨头的“妖孽”的。

  所谓痴,是蜂恋花蕊之痴,是水恋鱼蚌之痴。在情歌中,表现出感情的高度凝聚力。在艺术手段上叫做夸张和旁衬。“糯米蒸酒满缸浮,郎得相思妹得痴。郎得相思有妹治,妹得痨病命难逃”。这是夸张的痴情、恋情,痴到了生痨“命难逃”的地步。

  所谓纯,是米酒的酒娘之纯,是糖中的蜂蜜之纯,体现在矢志不移的爱恋和嫉恶如仇中的憎恨中。这是山歌情歌在良心的溶炉里提炼出的珍品。有一首兄妹的对歌,哥哥见妹妹嫁给了山里樵夫就唱道:“高山砍树陡排排,哥哥骑马妹担柴。哥见妹妹多辛苦,卖田卖土赎妹回。”妹妹则回哥哥说:“只有卖田讨嫂嫂,哪有卖田赎妹回。石板落地生根了,斗量金银我不回”。妹妹恋山和山里和情郎的感情不是纯真得可爱吗?

  所谓真,是经得起“雷打火烧红炉炼”的真挚的爱情。是“水变山变心不变”的坚贞的爱恋,像一股鲜红的热血,注入新化山歌的每一个细胞里。“竹枝打水细细飞,河边洗衣不用捶。细石磨刀不用水,我俩结亲不用媒。”是一种不掺半点假的爱情。还有表现“一个钉子一个眼,打了钉子又扶脚”的坚贞的真意,还有“好女解得金腰带,背得菩萨上得天”的不怕污蔑中伤的贞节情操。所有这些,真像春花烂漫,唾手可得。

  体现梅山山歌气质特点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像储藏丰富的宝库,深深挖掘,细细研讨,真是其宝无数,其乐无穷。

  四、新化山歌的变异

  任何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是永远封闭停滞的,总是在或多或少或急或缓地发生变异。古峒梅山的山歌,尽管和外来接触较少,但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交流,总会带来变异。特别是宋朝元丰年间(1078-1085)从江西吉州的泰和安福一带,大批汉人迁来新化定居后,原来的土著峒民有的同化于汉族,有的逐渐向大山区迁徙。迁来的汉民除了带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山歌外,也带来了不少忠君、迷信、孝悌、正统、三纲五常的内容,像赞玉皇的神诰、观音诰、灶王诰,庵堂和尚、尼姑宣扬宿命论、善恶因果报应的茶赞、酒赞等。

  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入国而问俗”的(礼记)加上劳动人民社会地位的卑微,他们的文化选择总是“龙喜龙、凤喜凤,老鼠喜欢打洞”的。加上风俗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地区的门户,一个社会的窗口。所以梅山山歌的筋骨和精华总是像泉水汇入溪水一样,沿着她自行的渠道流传下来了。这是其一。

  其二,是随着劳动手段从半原始的手工劳动向辅之以器械和机械的复杂劳动升级后,新化山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逐渐起着变化。

  有一首很能说明变化的山歌,叫《山歌好唱口难开》开初有六句:“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呷树难栽。栽在高山怕风摆,栽在河边怕水推。栽在你姐后花园,专让你姐半夜偷杨梅。”后来就发展成了排比句:“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呷树难栽。白米好呷田难踩,鲤鱼好呷在潭内。”到了南源上渡一带城郊,因接邻城镇,同样一首山歌也就引伸成较长的盘歌了。他们把前四句唱完后,加上了“哪个告诉的山歌好唱口难开!”答歌者就答了:张果老,绣花娘,种田哥,打渔郎的名字,内中有神也有人,正是梅山人神合一的宗教观点的体现。盘歌接着问他们各是什么相貌?拿什么感谢他们?答歌者一一答来,合情合理。虽然觉得有点累赘,却从一盘一答的反复中,把山歌的视野开拓了,反映了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

  由于时代在不断前进,新化山歌自然也会吸取新的时代养料丰富自己。比如在横阳、洋溪、燎原一带,就流传着唱机械、电气、车运等先进生产力的山歌,有一首这样的山歌:“煤油点灯不如电,机船赛过手摇船。文盲不如文化姐,单种不如杂交田”。山歌也在深入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洋房”、“洋船”、“洋车”、“洋货”里去了。历代只是耳语相传,自生自繁的“土特产”,开始上了舞台,进了书本,灌了唱片,上了荧屏和银幕。可以断定,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繁荣,新化山歌这朵奇葩也一定会放出更加浓烈的芳香的。(周少尧)

  (作者已故,我省著名农民诗人,省作协会员,梅山文化研究会发启人)

访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