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网络联校申报材料 > 文章详情

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网络联校拟开展的示范工作

2016-04-15网络联校申报材料作者:黎明华浏览:1683次

拟开展的示范工作

 

(一)示范工作目标与任务:

我校采用“1+3”的网络联校形式,已组建了由思源实验学校网络主校授课教师、把关教师和金凤镇中心小学、游家镇中心小学、油溪镇中心小学三个网络分校跟班教师、结对教师,以及技术支撑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起校际互动、教学互助、稳定合作的网络联校合作机制,从而带动、引领3所分校,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和开展相关的常态化教学应用活动。现已基本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和学习,在师资方面达到主校授课教师与对接分校的互动和切磋,在课程方面,通过网络,让网络主校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飞入分校,根据现已开展的工作和对未来工作的安排,我校拟定了以下切实可行合理的目标与任务。

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2015年实施网络对接初步工作,已实现“1+3”的专递课堂传递模式,创设试点。

第二:创建阶段:2015——2018年创试成功,能覆盖整个三个乡镇的其他分校,实现各课程的共享和师资、团队、技术等各方面的共享,让网络成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等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传递工具。

第三:成功阶段:2018——2020  成为试点学校,肩负起新化教育均衡发展网络联校试点校的重任,带动周边学校开启网络联校工作。

第四:品牌阶段:2020——2023  成为省级农村学校网络联校名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二)示范工作组织与方案管理:

为落实《新化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解决教学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开不齐课程等问题,充分利用思源实验学校信息化手段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镇中小学,满足乡镇小学薄弱学科的实际需求,弥补乡镇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的不足,更好的提升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根据思源实验学校与对接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对接单位

思源实验学校——金凤镇中心小学、游家镇中心小学、油溪镇中心小学

2.组织领导

1)“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在县信息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成立思源实验学校“专递课堂”教学领导小组,伍斌任组长,袁新林、曾祥立、姚亮任副组长,邹莎、李果、刘星清、朱毅、戴海兵、刘玉梅、欧建军为成员。

2)成立思源实验学校“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小组,姚亮任组长,邹莎、李果、欧建军及全校骨干教师与各年级主任为成员。

3.工作小组职责

姚亮:负责网络联校工作的安排、指导与督查。

邹莎:负责网络联校“专递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指导。

李果:负责网络联校对接工作的联络,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欧建军: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系统维护联络。

分校校长:负责网络联校分校工作的安排与落实。

4.工作目标

1)优化网络联校“专递课堂”教学体系,优化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引领、示范、提高的目的。

2)构建校园网络联校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3)优化网络联校工程的使用率。

5.网络联校“专递课堂”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

1)对接课程:小学语文、数学、美术、英语、音乐

2)课时计划:以上课程每周对接一到二课时。

6.有关要求

1)思源实验学校与金凤镇中心小学、游家镇中心小学、油溪镇中心小学三所对接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周密安排本校相关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网络联校“专递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2)思源实验学校授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在教研组的组织下对所授课进行集体研究,确保网络联校“专递课堂”的教学质量。

3)思源实验学校授课教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与对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完成电子教案,并将教案通过信息平台提前发送给对接分校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在授课前,须告知对接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哪些相应准备工作。授课时在条件许可时要关注对接学校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授课结束后要及时收集对接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得失。

4)对接学校要根据授课学校的安排,搞好网络联校“专递课堂”组织教学的师生培训工作。协同教学的教师要提前熟悉授课教师传递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搞好课堂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指导督促学生同步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每堂课结束,要写好教学后思,及时记载课堂异常情况。对在专递课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要及时报告主校教研室。

5)授课学校与对接学校要定时召开联系会或进行信息联络,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授课单位与对接单位均要作好“专递课堂”教学情况记录,每学期写好专项总结并上交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6)各位老师将本人优质的教学资源发布在思源实验学校专递课堂交流群给大家共享。

7)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联校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8)优化网络联校工程的使用率,将优质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并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普遍使用;所有教师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三)示范工作技术方案:

1.试点项目工作运行模式: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项目以专递课堂进分校为中心,不仅将主校的优质资源推送到分校,还将进一步探索将新化县教育城域网内的优质资源推送到分校。

2.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项目技术分析:

1)硬件部分:以我校录播教室基础,通过华平avcon网校终端光纤网络接入到各分校,各分校都建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

2)软件部分:以“华平IEDU-MC”终端与平台为基础,实施专递课堂。通过网络将主分校教师纳入到一个教研群组中,实现网络教研、网络交流与资源共享。

3)技术保障:以新化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为中心,主要负责设备的配备,使用培训,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测试,设备的升级与维护。

(四)示范工作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促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范围,探索分校优质教学资源融合应用的方法和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提出“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目标任务及2015年我县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利用财政教育装备专项资金和教育局自筹资金,对参与试点项目校的软、硬件设备,由教育局装备站统一招标配置到各个学校和教学点。广电光纤线路联接试点中心校与村级教学点,由教育局装备站统一签订租用合同。

加大学校公用经费财政性投入,用于设备运行、网络服务费、电费、硬件及耗材费、培训经费等,对试点学校要求公用经费预算中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

2. 技术保障

首先,将原有的新化县教育城域网覆盖范围扩大至试点农村教学点,在农村中心小学与教学点之间建立安全的、高速的(100M)、可管理的、可扩展的、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为专递课堂的直播和优质资源的共享、推送提供了网络保障。

其次,为试点的各学校培训12名技术支持教师,并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应用软件的培训,使参与试点的授课教师都能够开设专递课堂、接受专递课堂、共享教学资源、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为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稳定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管理保障。

3. 管理保障

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伍斌任组长的思源实验学校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分校设立了以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的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管理与服务机构,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的统筹、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其对学校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4. 机制保障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通过各种应用措施、竞赛活动、监测考评、奖励机制,强化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与研、学生的学与练,将教师、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五)示范成果应用:

2015年科学地规划并组织实施了1个学期 网络联校“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 实质性合作,已实现了主校与网络分校间的同步教学、联合教研、教学互助和资源共享。网络主校骨干教师参与面达到60%以上,网络分校专任教师参与面达到80%以上、学生参与面达到50%以上。

1.进一步扩大城域网覆盖范围,通过租用运营商光纤的方式分步、分片将更多的教学点与中心小学联接,实现100M专线接入教育城域网。为优质资源、短缺资源向偏远农村教学点推送,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更好的网络基础平台。

2.进一步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力度,组织有经验,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开发适合本地学生的优质资源或购买已经开发的优质资源包,通过名师工作室、专递课堂、资源库等形式将优质资源共享,并带动所有教师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3.进一步强化应用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学会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共享自己的空间教案、课件、论文、微课、课例视频资料、实时专递课堂实录等来互相研讨,共同教研总结。

4.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架设合理的应用管理平台,逐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整合学生学籍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多个平台,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预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把现在的“1+3网络联校扩展到“1+5网络联校,使思源实验学校能完完全全地满足本镇其他偏远分校的需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

访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