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梓潼中学

四川省梓潼中学校位于文昌故里--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梓潼中学创建于1931年,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梓潼县的...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子有方 > 文章详情

教育部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2019-03-03教子有方作者:沈敏浏览:347次

教育部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有家长问:14岁孩子沉迷网络小说无心学习.而且青春期的孩子不听父母的劝,看到孩子如此沉迷网络,妈妈除了着急,该怎么办呢?

为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日前,教育部发出《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

    短短500余字,道尽了教育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盼,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啊,请认真学习并把这首“防迷网”三字文教会孩子!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症下药。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孩子为何会沉迷网络游戏?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阻止呢?

1

孩子为何会沉迷网络?

渴望探险,但自制力不强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偏爱应归因于一种本能的冲动。网络游戏新鲜、刺激,由于好奇心强,学生对探险及一些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强烈的愿望。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却不能自拔。

在网络游戏中找到归属感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玩伴,网络游戏通过网络使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他们在网络游戏中能轻易地找到“玩伴”,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与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有了更多的选择朋友的空间,扩大了自身的交往范围。因此,网游行为满足了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求。特别是性格孤僻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照和帮助,而在网络游戏中能找到知己和倾诉对象,寻得帮助和安慰,更容易成瘾。

对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学生的需求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时,而虚拟世界又给予他们及时的需求满足时,他们便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满足。当成为某项游戏的高手时,可以获得其他同伴的尊重,尽情享受征服游戏后所获取的成就感的满足。可见,网络游戏可以提供现实世界一时无法获得的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盲目跟随,认为不玩网游显得落伍

   小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同辈群体选择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盲目学习的结果。

2

如何预防或阻止孩子沉迷网游?

    网络游戏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心理需求。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而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共同为小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多与孩子沟通

    心理咨询实践表明,孩子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成就体验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是减轻他们对网络游戏依赖程度的有效途径。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玩游戏的危害,而不是强行禁止玩游戏。当孩子游戏成瘾时,请正确对待他。如果孩子已对游戏成瘾,有必要的话可求助专业人士,比如说一些家庭治疗师,或者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师。

家长要做好榜样

    在小孩子面前绝对不玩电脑,手机游戏。可以多陪孩子,有空不妨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游泳、骑车、郊游等,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要做正确的引导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正常的、合理的、科学的使用网络。例如,与孩子一起建立上网时间,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让网络带给孩子更多的欢乐,而不是伤害。


访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