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新校区)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学校动态 > 文章详情

精彩课程| 海拔4000多米,成都七中将地理课搬到了这里!

2017-05-31学校动态作者:七中高新浏览:933次

精彩课程| 海拔4000多米,成都七中将地理课搬到了这里!




探寻自然奥秘 

感悟人地和谐 

培育核心素养

 

——成都七中2017年“人与自然”地理研学活动成功举办

5月20日,由成都七中地理教研组牵头组织的2017年度“人与自然”地理研学活动成功举办。“5·12大地震”后,卧龙研学基地被震毁;伴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时隔10年,我校地理研学活动成功重返经典“卧龙线”!

此次活动由副校长李林老师、副校长胡勇老师带队,由我校地理教研组全程牵头组织参与。有林荫、高新两校区高二全体文科生及高一“人与自然”地理选修课学生共计近200人参与。在学校领导、地理组老师和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同学们得到了老师们专业细致的指导和全程悉心的陪伴。

       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历时13个小时,往返全程400多公里,垂直落差4000多米。川西阶梯交界处的地理奇观与自然魅力让人迷醉。

       一路上,学生们都在地理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下,将书本上的原理、规律和现象依依照进现实,观察,思考,体悟,回味,内化。在自然地理方面,师生们亲身感受到成都平原与邛崃山脉的气候差异、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景观差异、不同海拔处花期早晚差异等;切实观察到沿途地壳运动及相应地貌(褶皱);在人地关系方面,同学们更是深刻观察感受地形对交通方式、线路布局、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实地考察感悟高原山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和解决措施;第一次在一个个“高峡出平湖”的奇观中,真实感受川西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感悟一路上气候、地形对服饰、饮食和建筑的影响。

       卧龙线上,密集地分布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遗迹,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人类的脆弱与渺小;而一路上各种金属网格、拦石坝、堡坎等各种防灾减灾措施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在此行的最后一站:卧龙中华大熊猫苑,师生们近距离地观察了成年熊猫的野化日常和熊猫宝宝的培育日常,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研学收获之余,更被熊猫的憨态可掬深深吸引。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感动。

       晚上八点,全体师生安全返校。此次地理研学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学生们纷纷表示:“能够在繁忙的学习中,出去走走看看,感受真实的自然魅力,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感到非常的高兴!为学校能够坚持如此有意义有情怀的地理研学活动感到高兴和自豪!一路上的收获、陪伴与欢笑会成为青春最美最温暖的回忆。”

       此次地理研学活动真真实实地提升了同学们在“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方面的地理核心素养。此次地理研学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能够重返卧龙,地理组老师们都深感欣慰。成都七中地理组将继续发扬团结大气、踏实谦逊、真诚友善、热情专注的优良传统,坚持地理人对地理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热忱,不断进取!


访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