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师生佳作 > 文章详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4-12-12师生佳作作者:管理员浏览:484次

此时无声胜有声

关于大班容量情况下课堂提问的一点思考

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栗雪艳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教学场景: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回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起立上课之后,老师开始提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被叫到的同学,有的胸有成竹,娓娓道来;有的如大祸临头般唯唯诺诺,可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的关注者除了老师之外,就那么屈指可数的一小部分同学,大部分同学还在沉浸在自己课间活动的回味中,于是这种提问就成了老师和几个学生的对板戏,而班上其他的五六十个甚至更多学生成了和老师提问毫不相关的人。这种形式的课前检验很常见,一般占时5—10分钟,这个时间大概是整节课的四分之一,然而这“四分之一”的效率常常让我们无可奈何。我被这种情况困扰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怎样将教学中这个环节做到高效,做到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后来,在一次听写生字的教学活动中我受到了启示。当时,我有条不紊的的读着要听写的词语,班上所有的孩子都鸦雀无声,他们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而我穿行于弟子之间,看他们的书写情况,加上平时对于他们的了解,有所取舍的关注了一下不同程度的孩子,他们的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哪些是易错字,哪些是容易混淆的词我都了然于心了。我对当时孩子们的状态非常欣赏,对自己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也忽然茅塞顿开:如果课前检验也用这样的形式,那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其中,不会有没被提问到的学生觉得事不关己,各行其是的现象了。

心动不如行动,在第二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就使用了这种方法进行课前检验。当时我教的是三年级下学期,还记得当时学的课文是《西门豹》。上课铃响了,所有孩子坐定之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课堂提问,而是让所有的孩子准备了一张草稿纸,我告诉他们只需写清问题的顺序和答案,不用抄题。孩子们有些不习惯,但是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充满关注的样子,我觉得很满意。当时我想检验一下孩子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所以只提了一个问题: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官绅以及他们的随从的?你觉得这样合理吗,为什么?当时所有的孩子都沉默着,歪着他们的小脑袋冥思苦想着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的不久就开始奋笔疾书,有的在一字一句的进行斟酌倾吐,还有的坐在那里有些茫然,大概是后悔自己昨天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吧。我在班上的过道间穿行,将孩子们的回答情况尽收眼底,然而这个结果我并不满意,我们班有82名学生,能将这个问题回答的正确完整的只有10几个同学,大约占总数的15%;能回答一部分但不够完善的有三十个左右,大约占35%,而剩下的,只是在纸上写了“我觉得合理”等几个零星的小字,这样的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我当时很生气,觉得自己课上课下忙活了一场,结果竟然如此不尽人意。可是后来我转念一想,又不禁转忧为喜,这也是一件好事呀,如果我不用这样的方法,我在课上可能只会提问少数几个举手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或许会让我很满意,但是那些不举手的孩子呢?他们会在被忽略中进行到下一课,长此以往,班上两级分化的现象就会更严重。想到这里我如释重负,又开始反思如何将这种形式运用到最好。

现在,这种课前检验的形式我已经用了半年,在这期间我也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草稿纸换成了草稿本,课前检验的问题我也精心设计,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应该将问题分出层次,分出梯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头进行,这样就会更确切的知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他应该在什么样的领域再提高。前天,我们刚学过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我设计的两份课前检验为:

(一)1 写出词语:均匀 重叠 叶柄 痕迹 逐渐  2 给加点字注音:占卜 店铺  触着墙   3 用“要是``````休想``````”仿说一个句子。

(二)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爬山虎叶子的? 2 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3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以上两节课的问题层层深入,我在课前检验时,手里总是拿着一个记录本,留心了学生掌握的程度,随时记了下来,课上或课后,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我工作的对象就不再是整个班的80多个学生了,变成了20个,甚至10来个,切实地提高了大班容量教学情况下的课堂实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访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