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校园新闻 > 文章详情

我在七中读文科!

2017-07-04校园新闻作者:成都七中浏览:519次

                         胡欣
    成都七中2013届文科实验班毕业生。
    201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中文双学位。
    同年9月将继续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专业为国际政治。
    北京大学游泳队主力成员,多次参加北京市高校游泳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大学游泳爱好者协会组织部部长,组织策划“新生杯”、“北大杯”等多项赛事。
    在校多次获得奖学金和“学习优秀奖”。
    《北大青年》评论部评论员。

    直到现在我仍然难忘并且想念,那些传着摘抄本互写评语的晚自习,最后一次排练《日出》飘着小雨的下午,语文课上音乐漫开老师朗诵一段《故都的秋》。如果存在完美时刻的话,那这些一定是了。而正是这些时刻构成了三年,构成了我。
    一直觉得七中给予人无限包容,曾经的三班更是。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被允许或被认为不恰当的——所有的心和灵魂都温暖柔和,充满理解、支持和爱。我也因此得以任性而坚定地读和写,走出一条在务实与务虚之间悠晃的路。
    那是我最早在环境中体会到理想主义和自由。那是七中。 

                        晏银晨

      2013年于成都七中文科班毕业,并进入香港大学就读于社会科学学院。大学期间获李兆基奖学金,学费全免。2015年于多伦多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并获香港大学国际交流学习奖学金。将于2017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关系研究学院学习。 

     也许是因为曾就读于七中育才,入校前就对七中充满憧憬,而七中所给予我的,甚至超出我的期待。在社团联合会工作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更让我有幸结识了太多有趣的朋友。分科时遵从内心的兴趣选择了文科,因此即使是高三冲刺学习也并不难捱。印象最深的是,在七中营造的友好竞争的氛围下,每天起床期待的是和朋友们一起努力学习,午休时结伴冲到食堂,晚自习课间在操场散步闲谈。在七中学习的三年都很开心,可能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 

                      杨舒婷

    2013年于成都七中毕业,进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财经新闻专业学习,后于2014年以全院第2的成绩转入央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在大学期间我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红十字会现先进个人的奖项。在学科竞赛方面,我和另外四名校友一起取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立项并结项,并带队参加了 CIMA、香港QP等商业精英大赛。在校园社团活动方面,我曾担任过校红十字会副会长,同时我也是校民乐团的一员,多次参加学校文艺演出和比赛。在大三和大四期间,我曾先后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实习,充实了自己的实习经历。目前我已被全美综合排名第30名的波士顿学院-商学院排名全美第四的CARROLL商学院会计硕士项目录取,准备于今年赴美深造。
    

    选择成都七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七中严谨扎实的教育风气和优质的师资力量,七中名师如云,每年的高考数据都让人赞叹不已。其次是因为七中的校友氛围,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高素质的校友资源和群体,这对我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不言而喻是极其重要的。当然,七中轻松活泼、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和氛围更是将之与其他压抑死板的学校划分开来的重要特点。在其中度过的日子是目前为止我记忆中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它为我以后的每一步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学术上的,更是人格的长远沉淀。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以后的子女也能在成都七中就读。 

                        肖雅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就读 辅修金融学

    获得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资格

    即将赴帝国理工大学经济与商业战略专业深造

    全国外事礼仪大赛优秀礼仪

    人大20院辩论赛四强


    为什么选择七中文科?

    大概不会有一所学校能够教给你继续影响你大学思维模式的知识结构和方法,带给你继续在大学同行并肩的朋友,给予你宽阔胸襟和大气格局,这就是这所逐渐成长为世界名校的魅力。老师的高效授课方式,开阔的思维,无法替代。同学们的灵动机敏,可爱独特,难以形容。七中虽小,但却集合了一个大的世界,班上的每个人都太不呆板太有特点,学习生活都是一样丰富多彩。毕业后,每当想有什么尤为珍惜的东西,一定会是母校所赋予的披荆斩棘的底气和勇气。

                       龙阳霖

     曾从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转入文科实验班,2013年入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主修财政学,曾任核心经济学课程助教,获校级奖学金,其团队暑期实践获“首都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经贸学院“三语人才培养实验班”成员,修读西班牙语双学位。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留学资格,参加“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赴西班牙马德里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交换学习。将于2017年赴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深造。

      在校微电影比赛中以作品《有梦,所以在一起》从独特视角诠释“中国梦”,参与编剧、导演、演员,入围全校仅有八部闭幕式展映片;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女子足球队副队长,带队获校联赛冠军。

 

感想:

      在我看来,教育之于人的意义在于“润物细无声”,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洗去外界的浮华,让学生能发现真我、勇敢做自己——而七中于我而言恰恰就是这样一场“好雨”。我时常回忆起高一末的自己,诚然在这样一个以理科为传统强项的学校作出从理实转出的决定极其不易。但随着时光流逝,我日益为自己身处在一个高度尊重个体自由的学校里而感到无比幸运——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有了勇气去寻找自己。

      选择是一扇门,在文科修习的这段时光为我以后的许多经历铺垫了前奏。文是我一生所爱,文为我打开了一个斑斓的世界。尤记得本科时期沉醉外语的世界到忘记时间——西语是炽热却温柔的龙舌兰,日语是华美却感伤的樱花雨。也曾在巴塞罗那的海港看夕阳斜下,或是在亚欧大陆的最西端吹大西洋的海风……

     不过,其实在我看来,文与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文之智慧如江流,理之哲思似青山,高山遇流水,方悟世间之无限美好。诚然,高中这一段“文理兼修,包容并蓄”的独特体验对我个人影响是深远的,它深刻塑造了我的思维,也让我找到了从本科入学直到现在都充满热情的经济学且逐渐坚定了职业发展理想——理性为剑,人文为本。

      一个人所处的教育恰是温润小雨,七中的雨下于无形之间却给予了花儿最好的滋养。而心田能开出怎样的花在于雨的温度,更在于心的土壤。在此时此刻回首十六岁的自己,我想握住她的手,告诉她:只要这么认真、勇敢、从容地走下去,前程便自有花开。


                       李怡

    2013届成都七中文科实验班毕业生

    2017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生

    2017年秋季将赴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企业风险管理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总助理,创办沙龙、宣讲会等就业指导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KEEP CREW街舞社爵士队队长

    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宣传部部长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奖、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文体之星

    策划并组织北京师范大学经管院分团委暑期支教队前往四川达州支教,所在队伍荣获“北京市优秀实践队”称号

    北京师范大学“12·9”合唱比赛第一名并担任领唱“爱跳”高校街舞全国邀请赛亚军

    北京师范大学“木铎杯”排球比赛亚军并荣获“最佳攻手”称号

    “风载我歌行”首都高校歌手大赛铜奖并荣获“最受欢迎奖”

    “斯雅杯”商业计划书大赛第二名,并在队伍中任项目经理

 

    “选择成都七中,就选择了一条艰苦奋斗的成功之路”——站在大学毕业这个人生的又一重要节点回首,这句话更加耐人寻味。

    同窗怀旧,总会感慨,除开年年傲人的高考喜讯,七中更像是一所大学。各色的课外社团活动、自由的学生组织、如知己般的师生关系,母校让我津津乐道的不是乖巧的“书生气”,而是潇洒的“侠客情”。区别于其他中学迫于高考指标而“死读书”的高压环境,母校提供无限的可能和机会,激发同学们的综合潜能,而这些被母校开发而出的能力才是真正让人受益终身的。

    在数理闻名的母校,毅然选择文科,确是选择了一条艰苦并诗意奋斗的成功之路。在高三理科班好友为了各种公式焦头烂额时,很庆幸选择文科的自己能与政治老师共话时事热点,能与历史老师热议明清趣史,能与地理老师笑谈“依据对流现象如何在教学楼寻找到最佳乘凉地”。文科是我心之所向,质之所倾,所以在成都七中选择文科也是三年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母校给予文理科对等的平台,同样贯彻“有多大能力就给你多大舞台”,所以面对文理分科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最合适的即为最佳。

    最后,衷心地感谢母校带领我走上这条艰苦并诗意的奋斗之路,因为我知道,这条路的尽头终将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