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第七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研教改 > 文章详情

[转]生本课堂,幸福教育

2013-12-29教研教改作者:刘一平浏览:716次

生本课堂,幸福教育

生本的理念应该源于人类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生本的课堂应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一种赏识;生本的成功应该源于师生的共同合作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 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 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实践过程中经历生本的四个阶段:一、雾里看花——只感受到美丽却闻不到花香。二、顾虑重重——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三、亲自品尝——生命的味道却又淡淡的甜甜的,四、静待花开——生本课的精彩源于生命的美丽。

一、雾里看花——只感受到美丽却闻不到花香

传统教学:教师是主导地位,课堂内容的设定、学生的活动、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天衣无缝,老师讲得越精彩,课堂容量越大,学生学的越好。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 “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每天喊苦叫累,但到最后却往往是适得其反。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

生本教学:学生才是最大的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前提。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 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 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 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要抛 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在课堂上很 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学生们得到了释放,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顾虑重重——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

担心学生的讨论会流于形式;担心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如期完成;担心学生们的课堂纪律混乱;担心学生们的成绩下降;担心学优生受到影响;担心家长们的反对。其实最难放下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们的心理包袱。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我有时 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惊喜。但是,有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 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有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三、亲自品尝——生本的味道却又淡淡的甜甜的。

学习小组分配原则---“组内一致,组间同致”;组长选拔原则---“有责任心,成绩较均衡”;小组评价原则---“教 师评价、小组互评、学习成果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生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激发生命原动力,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决不能采用放 羊式,而对学生不管不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2.编制学习目标达成检测
    第一,我会写或我会认。完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词。
    第二,我会填。感受人物特点,明白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作为考查的题目。
    第三,我会写。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取得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学生日记、悄悄话信箱等方式)我感觉到,大部分家长还是支持的。

把讲堂变成学堂,让学生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自然生成而且充满生命的。”在学习描写西湖的 两首古诗中,我导演了一场穿越,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画画、写诗等。课上组间互动中,学生在西湖美景的画卷中穿梭,学生表演栩栩如生,讲解落落大方,辩论激烈缜密,吟诗、做画,探究淋漓尽致,或坐或站,动中有静,活而不乱。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在幸 福中慢慢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课堂上每一分钟都不要浪费,他们的灵气和活力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学习效率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实效。后来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这样的课堂我们真的很有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生本教育应该既是一个如玫瑰花般悄悄绽放的过程,又是一个沉睡的雄狮被唤醒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诱惑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挖掘这丰富的宝藏,让他们亲自品尝收获的味道。

有教无类”近似儒家的风度,“无为而治”又如道教的坦荡,“万事随缘”又充满了佛家的淡定,与我们平日里所坚守的“令行禁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便是“大道无形”的写照吧!

四、静待花开——生本课的精彩源于生命的美丽

生本教育犹如一扇窗,通向清风明月,闻到鸟语花香,让我们打开这扇窗静待花开。

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 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有魅力!

 

 

访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