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第七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校长推荐文章 > 文章详情

五论关于学生干部---我希望人人有“官”当!

2014-01-03校长推荐文章作者:刘一平浏览:353次

我希望人人有“官”当!

                     李镇西                            

       读了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对成都20中创新实验班“官”多的报道,我毫不掩饰我的兴奋。我要为该校领导、实验班的老师以及该班的同学们叫好!

       据说有人对此现象感到忧虑,怕助长了学生“官本位”的思想。恕我直言,这种忧虑源于忧虑者本人对“官”的传统认识。是的,长期以来,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心目中,“官”就是“管”,“当官”就是“管人”——哪怕是一个小组长或课代表都成了权力的标志,身份的象征,而不少孩子的纯洁的童心正是在所谓“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被逐渐玷污了。于是,人们一看到现在一个班居然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官可当,自然忧心忡忡。但是,我们看成都20中创新实验班的“官”都是怎样的“官”—— 无论是班级“财务公司”的“经理”还是班级报刊的“社长”,他们无非是学生之间互相服务的召集人或组织者而已。当然,“经理”、“社长”之类的具体称呼是 否妥当这另当别论,但这样的“官”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权利(注意:不是权力),其核心内涵是“服务”。孩子们在“当官”(我也暂且 借用这种很不准确的说法)的过程中体验的不是管人的乐趣、征服的快感和权力的满足,而是自主的欢乐,服务的幸福和创造的喜悦。这些“官”与传统的班干部有 一个十分重要的界限:他们不是老师的助手或傀儡,而是有着独立意识的服务者和创造者(虽然在服务与创造的过程中,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离不开教育者的指导,但 他们决不是教育者脑和手的延伸)。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正蕴含着“自我教育”;同时,在一个集体中,绝大 多数孩子都能拥有服务的权利与机会,这本身也体现了现代民主教育的精神。提高中国官员的素质,我看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实验班的学生长大以后当然不一定都会 当“官”,但从小当过公仆的学生长大后当了“官”更容易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

       所以,我为成都20中创新实验班叫好,而且,我希望在中国的每一个中小学班集体中,人人有“官”当!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