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中学

学校位于昌邑市烟汕路36号,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126个教学班,教职员工684人,在校学生7700多人。是一所省级规范...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青春印记 > 文章详情

【青春梦想】我的中国梦——我们的文化传承哪去了

2014-03-12青春印记作者:郭阳浏览:682次
 习总书记有关“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梦”的演讲,想必大家都快听烂了,自然是有关中国未来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要围绕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而得以实现。但习总书记有句话“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说到这里突然让笔者想到了我们中华名族自古以来创造出来的美好东西,有形的、无形的,都是智慧的结晶。而说到笔者自己,却觉得奇怪,说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二胡、古筝、萧笙等没一个会,京剧、豫剧、川剧没一个会唱,写书法那是画画,唯独学了几年的国画现在还丢得一干二净,再有的什么制作工艺,如制瓷、制陶、纺织、湘绣等等更别提了,其实就连DIY的陶艺吧都没去过几回,论语、春秋、资治通鉴、老子,就连最近战略管理基本每节课必提的孙子兵法也没读过几章,这些只听过没看过的中国古书,凝聚了中华儿女曾经的梦想、奋斗的东西似乎快与笔者绝了缘。有时在想身为一个中国人,这些民族灵魂样的东西,自己怎么没一个深入的懂得,拿得出手的?

   曾经了解到“密云的纳西古乐”的“五音大鼓”,这种中国文化最早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曾广泛流传,它没有曲谱,全靠口传耳授,如今,只有北京密云李茂生等5位老人还能演唱“五音大鼓”,可老人中最年轻的已年过花甲;而提到北京老舍茶馆里曾经年过古稀的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慧的≪风雨归舟≫,一曲唱罢,满场的喝彩与掌声多半都是发自第一次听到这“词美,调美”的听众。千米明长城大块的石料被盗挖者用机动车运走,还有的村民用长城砖搭厕所。明长城较好墙体的部分占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
   所以说说我的中国梦,先不敢说未来笔者将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多大的贡献,就以上笔者提到的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倒是希望自己能尽到一份做中国人的责任,将这些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当然,要拾起一门技艺是难上加难,现在主要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部,再有就是个人行为,而社会团体这个发源于社会群众,但力量又远远强大于个人的民间组织基本不存在,至少在网上没有查到,查到的仅仅只是一篇关于论证社会团体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作用的论文,所以这方面的空白是笔者所无法理解的,也是笔者以后想作为一项副业去实现的,如果有机会去加盟这样的组织,去做志愿者,笔者会去,去建设这样的组织,笔者也会去。

   世人都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啊,因为我们相信科学,不需要那些神佛什么的,我们信仰的是忠于自己的灵魂,可是有的时候觉得这样的信仰是让我们一生都活在奔波忙碌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当然这是说好听点的),却忘了,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有他人,有其他生命的社会中,忘了生命中总会有些事情做起来不出于个人利益,不出于功利,仅仅是为了这个地球、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让我存在,提供给我们这么多可以吸纳,可以赞叹世界、生命如此奥妙的现象、原理和知识,包容我们所消耗的每份资源,而作出的回报。所以说至少在笔者个人观点看来,我们应该有信仰,现在可能是我们的国家,未来就有可能是全人类,或整个自然。

音乐流行,流行的是缈缈炊烟也可以唱出摇滚节奏;过节流行,流行的是情人节,圣诞节;新科技流行,流行的是摒除一切看起来旧的,不先进的。当天下熙熙攘攘的为利益而往来时,我们该如何弥补文化的缺失呢?就像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真的是值得我们赞叹、欣赏和传承的,一个民族的魂就在里面。听一场京剧、多为孩子朗读几首唐诗宋词。

或许,当我们行动起来,为拯救我们的文化作出贡献时,局面就会改变,一次光顾,一次聆听,一次体验,我们就可能挽救一种传统技艺,当我们每人都拥有尊重文化的意识时,文化自然会施施然的从巷尾走回台前。我们的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发扬,广大。

访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