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高岩 农业与生物学院 大四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初入上海交大的点滴故事似乎仍然在眼前回荡,我却已经走入在这片美丽校园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踏实的脚步悄悄打磨掉最初的羞涩和茫然,坚定的心态也渐渐落实着少时的追求和梦想。一直期望着自己可以成为一束微而不弱的光芒,在平凡的小事中贡献自己的能量。
玉汝于成,在砥砺自我中前行
2010年的世博会,于我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尽管没能做一颗穿梭于园区内人潮涌动中的“小白菜”,但是却有幸作为宣传保障组的一员,以另一个角度体验世博志愿者们的辛劳汗水。在那连续的半个月里,常常为了整理出当日的新闻稿件忙到夜里一两点。由于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工作,缺乏清晰的思路、规划、指导,面对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时也曾迷茫苦恼,但时间一长,志愿服务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悉数烙印在了脑海中,对每一个路口的特点、情形,每天小白菜们的欢欣或者疲倦,甚至组长们、通讯员们的脾气、性情,居然可以如数家珍了。坚守在形单影只的岗位上,怀着同样的气度和决心,依然奉献着同样的世博情怀,我想,这大概就是“坚守”的意义和收获吧。
从大一进入院系记者团,我便与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过被人误解的揶揄,人情冷暖的感怀,也有过稿件终了时的宽慰,去留无意后的释然,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在踏踏实实的每一个脚步里所经历的成长。如同世博时期忙碌中的坚守,凝聚着心血的新闻报导,采集着智慧的学院院刊,都渐渐成为一种生活的缩影。习惯在这些舞台上传播生活的美好,写过的小文章里,有凌云纵横的军训记忆,词藻堆积的文艺抒情,一板一眼的讲话发言,结构严谨的访谈记录,而我更愿意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熔炉,洗尽铅华后文字复归平凡朴素,做人亦然。勤勉中期待点亮身边的土地,温良中分享人际融洽的喜悦,这些,正是写作的历练所带给我的财富。
行知合一,于风尘仆仆中发现
相比于笔尖下跃动的文字精灵,社会实践的行走则以另一种形式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第一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也正逢世博会,我跟随着邓研会的实践团队来到美丽的杭州,以旅游业为出发点,探讨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这个过程中社会阅历和集体协作能力的提高自不必提,感慨更多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很多想法最初仅仅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而只有真实全面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辩证地对待出现的问题,在分析时才不失偏颇,“实践出真知”也正是这个道理。
交通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在风雨沧桑中诞生了太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我也渴望能亲身去接触杰出校友们的生平事迹,用心去感悟交大人的精神与气魄,因此,假期里我参与到校史馆的杰出校友访谈计划中,奔波在不同地点之间,倾听学长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思考那波澜人生背后的启迪与鞭策。还记得在参与采访铁道界元老华允璋老先生时,老人用“学有所用”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回答了在交大最大的收获。“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或许正是交大整体的氛围带来的“学有所用”这样一种精神,才使得每一位交大学子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披荆斩棘般迎接最艰险的挑战。蔡睿贤、陈敬熊、胡聿贤、谈庆明……真正和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们接触的时候,才懂得了他们朝乾夕惕的报国之志,懂得了他们自强不息的赤子之心。2011年的交通大学一百一十五周年校庆典礼上,我有幸作为贵宾厅的服务志愿者,目睹了包括华老在内众多花甲之年的学长们略显颤巍却坚定地走过亮堂的门厅,眼眶随即变得湿润,这份感动是任何苍白的描述都代替不了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活中锻炼出来的感悟伴随人的一生,我们的成长、发现的脚步和心灵的深度一样重要。
笃行进取,自学有所求中提升
有位老师在上课时这样教导过我:“做学问如同一座山,只有地表的宽厚才能产生高度。”渐渐地我开始明白学习需要戒骄戒躁,缺少了知识的积累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尽管有的时候投机取巧比用心做事可以拿到更出彩的成绩,曲意逢迎比努力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赞扬,然而别人的评价终究不是自己的借口,唯有踏实方能求得自己的满足与纯净。在参与何亚丽老师有关冷季型草坪草碳通量测定的科研项目中时,我和几位同学一道,蹲坐在田间地头,冬测三九,夏测三伏,从烈日溽暑下的挥汗如雨到瑟瑟寒风中的皲裂冰凉,从爽朗白天的蝶鸟飞舞到黄昏之后的静谧虫鸣,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包含了可以讲述的故事,最终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学习和科研如同探险,看似取决于先进的设备和敏锐的观察,但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始一贯之的恒心却是根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光亮,点亮自己,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朴实无华中也会渐渐温暖身边, 传播更多的光芒。交大教会了我对于责任的认识,而我也渴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继续孜孜以求地有所坚持,真正在有价值的时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求应然之理,点理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