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其实就是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孩子缺乏自信是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问题。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的时候,就要纠正孩子的世界观。这其实也要讲求方法,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
孩子总是对事情感到很自卑,家长在平时就要逐渐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除了采纳孩子的建议外,还可引导孩子做对家庭、对别人有益的事。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他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需要和依存关系,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家长在平时也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扬,多鼓励,说批评。 赞扬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要注意得当、得法。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受到不真诚、期望过低,使孩子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已经学会分数的加减了”、“你的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等,这样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处理迎面而来的困难,教孩子勇敢的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并且交给孩子做事的能力。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结果,完成某项任务、学会某项技能、取得某种成绩都属此列。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孩子做某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最好以自尊心、荣誉心来激发他们,这样才能保持激励的持久和深入。在这样的提示下,孩子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经长大了,就会在以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使自信心大增。
最后,家长还要树立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自己的内心树立我能行的意识,他们有了进步,一定要和他们庆祝。在孩子上学期间,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父母可以与他们分享特殊的时刻,而并不一定在他们是全班最棒、最聪明的学生时才如此。你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尽自己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