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川兴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科研 > 文章详情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

2013-12-06教学科研作者:赵圣川浏览:639次

 程 勇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化学学科课改的目标和核心,分析面对新课改目前普遍中学化      
      学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来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有效性
    
引言
正在全国范围稳步推进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通过设置课程模块以及合理划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措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自2004年山东、广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最先试验《课程方案》以来,全国已有24个省区实行了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追求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以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为目的。四川省2010年刚使用新课改教材,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组织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
1  存在的问题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化学课程分为“化学1”和“化学2”2个必
修模块以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6个选修模块。《课程标准》还规定,“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2],这样就使得编写的新教材和以前的旧教材有着很大的差别将会给化学教育者带来困惑。如新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而且知识面很广、知识体系难以形成、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境等因素将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困难,如没有统一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境;另外还有些学校的硬件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所以也给教学来了一障碍。因此许多有经验的化学老师往往由于惯性把的旧教材[3] 的教学方式使用在新课程上,冒出了很大的弊病,归纳出几种类型有:其一、重视知识完整性,忽视了新课改的指导宗旨。有些教师对《新课改标准》和《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乏深入学习和领会,怕高考“吃亏”,教学“惯性”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拓展外延追求以往 “完整” 的知识体系,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其二、重视教学形式,忽视了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使学生缺少体验、巩固、提升,学得浮躁,学得模糊,学得低效。其三、新教材上按排了较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以及课外生活实验。而由于教学时间紧,老师只重视课本的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兴趣,导致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较弱。
2   解决的方法
2.1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普遍有一种教学观点认为[4],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不再是答疑解惑的工具,而应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学生的助手,我认为此话有一定的片面性。开展探究式教学,老师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适时的启发、解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探究式教学对老师的成长,教学经验的积累,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但开展探究式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老师的职责也不全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老师应做到对课题选择和探究度的把握。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不是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都适合搞探究性学习,选择探究性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学生已具备这节课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有探究的实际意义和必要;三是内容有思维深度,有基本知识应用、延伸、拓展的余地。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比较有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问题引入应浅显易懂,随着学生问题解决的步步深入和情绪高涨,将问题引向深入,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新问题,最终形成规律和结论这样才能使探究性教学取得实效。所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授课要应把传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弥补。

2.2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现在在条件稍好的中小学里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很多老师也采用了多媒体来授课。这也符合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授课水平。这与传统教学手段如用粉笔、黑板、挂图、教具、模型等工具要先进得多[5]。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从化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中发掘有用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这本来是很好的教学方面,但是不适当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以下缺点:(1)多煤体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大,在授课时,学生缺少必要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就使得学生感觉上课好玩而课后不知所云了。(2)用多煤体授课使得整个教学程序化。老师在制作课件时都按排好了下一张PPT是什么内容,所以在与学生进行探究性授课时即使有另外新的发现也可能被随后的PPT所代替了。从上看来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用于多煤体来讲,多媒体只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工具。当对危害性、毒性大的化学实验,对比较抽象、复杂的原子分子结构我们应尽量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而对于一些总结性的结论和习题的解答应尽量用粉笔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板书其实也是师生思考、探究、解惑、体会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
2.3 提高实验教学的比重
  以前做中学实验时,都是一个这样的现象,就是老师做实验或者是老师讲实验。学生是一种无柰的被动接受,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按照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教材上按排了很多探究性的实验。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只有从实验中才能发现问题和进行探索,并且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因课时紧而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应多安排学生亲自做课本上的探究性实验,开展各种课外实验,从实验中给予适当的牵引,最后帮他们分析在实验中遇到到发现的一些问题。所以让学生自己做好化学实验是让他们学好化学的催化剂。


2.4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既要充分利用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善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有意义的价值观[7]。首先,必须重视课前准备,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其次,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放开的想、大胆的做,而且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更有紧张有序的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就难有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有效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对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保证。首先,教师应以积极高昂扬的情绪感染学生,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关注和理解学生,多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验和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有能力参与;又尊重和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在交流中完善观点,在参与中展示才华。
3  总结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来塑造自己,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学科对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下一篇: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