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学勉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中学生教育 > 文章详情

青少年人际交往特点

2014-03-24中学生教育作者:王建强浏览:524次
    根据心理分析学者艾瑞克森(Erikson)心理社会期的理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中,每阶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个人的心理危机。上中学的青少年正处于第五阶段的青年期,此时正是发展自我概念、进行角色认定、社会地位形成的重要时期。
  依据 Erikson 的看法,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危机主要与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道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并且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使个人的生活哲学得以建立,并使人生具有方向与目标,不至于产生迷失或混淆。
此外,根据瑞斯(Rice,1984)的论点,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上有着下列六项任务:
  1. 与人建立关怀、有意义与满意的关系。
  2. 与不同背景、经验及思想观念的人交朋友,以扩展儿童期的友谊层面。
  3. 在社会团体中寻找接纳、隶属、认同与地位。
  4. 将儿童期的同性兴趣与玩伴转向异性的关怀与情谊。
  5. 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及技巧,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并有益于未来择偶与婚姻的成功。
  6. 寻求表现被接受的性别角色。
  从上述来看,青少年急需有认同及归属的团体,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极为重要,有了友谊作基础,青少年在个人兴趣与活动上就能获得共同分享的对象,在个人遭遇问题时也能获得协助解决,或在情绪上得到支持。整体而言,同伴友谊具有下列的功能:
  1. 分享共同的兴趣。
  2. 分享新的人生感受。
  3. 共同解决生活问题。
  4. 共享隐私与秘密。
  5. 相互帮助与扶持。
  6. 协助解决人际冲突。
  7. 减低个人身心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与焦虑。
  8. 重新界定自己与获得力量。
  9. 能够更顺利的进入成人社会。
  10. 避免心理上的孤单与寂寞。
  综合上述,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却愈来愈多,青少年要渡过这段身心骤变的时期是不容易的,而且是需要时间的。人际交往适应是否良好,影响了青少年未来人格的发展。因此,人际关系与沟通对青少年而言,相对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家长们,请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让他们在同伴的世界中充分发展、获得能力、认识自我、形成完整而良好的人格吧!


下一篇:
访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