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中学生心理辅导篇 > 文章详情

住校中学生想家怎么办——如何引导中学生渡过思家关

2013-10-08中学生心理辅导篇作者:亚教驻校浏览:18679次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告别幼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错综的时期。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同学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心理过渡现象。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我们学校,不少高一新生由初中时的走读生变为现在的寄宿生,从周记上反映的情况看,许多学生流露出对父母对家庭强烈的思念意识。在此,谈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做法。

一、思家现象的剖析

1、生活上的依赖感

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寄宿生而言,生活上由过去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的集体生活。他们当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在家父母的呵护、照顾,形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的依赖性。一下子要面对吃饭、洗衣服这样简单而又具体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另外无计划用钱,不合理安排饮食,自我意识强而很少考虑别人的需求之类的弊病暴露无疑。尽管他们有独立自主的主观愿望,但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与之相适应。他们为之苦恼,又感到无奈。若不及时加以调整,任其发展,必将影响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

2、感情上的依托感

离开了亲人,感情上失去了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此时易对新的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有可能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暂时不适应,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并迁怒于教师。此时,迫切需要建立学生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它能及时地填补因失去父母感情上的依托感而带来的感情上的空白。它能增加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动力。

3、认知和技巧方面的不成熟

高一的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进而产生焦虑、烦躁、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思念亲人,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二、思家现象的疏导

剖析了原因,我就有的放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心理上辅导、生活上关心

高中新生最先最多接触的就是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相对比较依赖。我就利用此一契机,加强与全班学生的接触,尽快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与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超前预见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及调控难度,做到主动防范,使学生能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渡过过渡期。 我对学生讲,老师看见许多学生周记里写到对家庭父母的思念内容,感情是那样的真挚感人,这是人性中很美好的东西,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是,如果因此而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在校学习生活,那么就应该好好加以反思了。对我们而言,想家只能是暂时的,而学习是永恒的。要知道,你父母将你从那么远的地方送到我们这儿来上学,目的是什么。明晰了目的,我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雏鹰要想翱翔蓝天,就必须离开父母温暖的羽翼,用自己稚嫩的翅膀去接受风雨的洗礼。

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某一学生的周记中写道,每天晚上上床后,就情不自禁地流泪想妈妈,当梦里出现与妈妈相见的场面,甭提有多开心了。另一个学生写道,从星期一开始就盼望周末放假的日子。我都一一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通过个别谈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缩短了心理过渡期。班上有个学生双手残疾,在学生食堂就餐有诸多不便。我主动同三楼的教师伙食房的工作人员商量,安排他到那儿就餐。

在指导中,我要求他们要尽快熟悉环境,了解熟悉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增加感性认识,消除陌生感。还引导学生面对寄宿生活,要掌握积极倾听的技能。教育他们能够对他人的情感表示尊重和理解,学会虚心向同宿同学学习,对他人的长处表示赞赏,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心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结交朋友。当你感觉到孤独时,朋友会给我你带来欢乐,当你感到委曲时,朋友会给你安慰。有了朋友,生活就变得绚丽夺目,有了朋友,苦和甜都有人分享。朋友多了生活也就变得快乐了,想家的念头也就会少了。此外,一个干净、整洁、优雅的宿舍环境,会让身居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

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就应该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要知道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一种情操的磨练。当我们在书籍中畅游、在练习中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被知识所吸引,我们就会因成功而自豪,我们就会因学习而快乐。

2、组织各项活动

尽快建立一个团结、健康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人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摆脱失落和孤独感。

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有利于新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使他们尽快的溶入新的集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成长,在团结互助中提高。前一段时间,根据学校的工作布置结合班级具体实际,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积极组织广播操训练

开学不久要开展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我敏锐地觉察到,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学生的思想由思家转移到学校生活中来,并借此培养他们班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我利用我班实习班主任学的是体育专业这个有利的条件,同体育老师积极配合,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数次将全班拉到操场上进行强化训练,自己到场督促。结果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当学生们看见奖状后,大家都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第二、 制定班级管理章程和班级奖惩条理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班集体必须在科学规范的层面上运行,以此来体现大家庭的特征。为此,我制定《班级管理章程》(草案)和《班级奖惩条理》(讨论稿)在《班级管理章程》(草案)中明确我们的班级目标是:本学期,我们要争得两个以上的奖状;一年后,我们的班级各项考核位居同类班级的前列;三年后,我们每人都考取不同类别的大学;十三年后,我的班级的同学都成为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才。到那时,再相聚,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曾是某某中学高一(五)班的成员,我们为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学习、共同的情感而自豪!目标的确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班级主人公意识,他们将班级视为自己的家。

第三、 人人唱班歌,个个参预与班徽的设计

为了营造温馨进取和谐的班级氛围,我自己动手作词,要求学生人人会唱班歌。班歌的具体内容是:

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温馨的家。扎根a中沃土,怀抱青春理想。我们葱郁,我们绽放。

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进取的家。沐浴灿烂朝霞,迎来满天星光。我们茁壮,我们健康。

五十一名同学,五十一株禾苗。都是兄弟姐妹,组成和谐的家。涵养浩然之气,汲取知识营养。我们收获,我们辉煌。

我选用了《五十六个民族》 曲调,这个曲调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同歌词的内容也很协调。因此,容易学唱,并能很快投入充沛的感情。

在班徽的设计上,我提出人人参预个个献技的原则。先由每个人设计创作,要求用最简洁明了的线条和颜色,包含尽可能丰富的内涵,以揭示我们班级的特征。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交流,确定小组方案,最后将各小组方案拿到全班讨论,修改通过一个班级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还处于个人设计阶段,相信每个学生正在开动脑筋,考虑自己的方案。

第四、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氛围

利用若干堂语文课刚开始的几分钟,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通过初赛人人得到了上台表演的机会,再通过决赛选拔出班级朗诵方面优秀的学生,并及时给以公布奖励。国庆放假前,班级将出一期黑板报,我在上面用简洁的语言,对全班学生提出总动员:五班人人好强,急待初试锋芒。学习你追我敢,争先当仁不让。

通过以上活动,使住宿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强烈的思家情结中解脱出来,同时强化了全体同学的班集体意识。目前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

15岁的张某是一名初三学生,目前以病为由,请假呆在家中。初一时因为和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担心老师为难自己,在初一第一学年结束后,遂强烈要求家长为其转学,说只要换一个新环境,他会下定决心重新开始正常学习。当时,家长认为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给孩子办了转学,可是,事隔一年,张某又因为和两位主课教师发生摩擦,再次提出转学。这时,家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动用关系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可是,张某升入初三半年来,一直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常常感到莫名孤独和焦躁,最后发展到拒绝上学。  

分析: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可是,有一些学生把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任意扩大化,认为是很严重的事,进而推断出老师从此不会公平对待自己的结论,结果在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案例中的张某则不然,面对矛盾,他和他的家长选择了逃避,试图通过转学的方式回避矛盾,但张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转学的结果,张某不得不去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人际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同样的矛盾发生时,他依然没有解决矛盾的能力,结果必然出现行为上的进一步退缩———再次以转学来回避矛盾,也难怪张某最终走到了拒绝上学的地步。 

这一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张某的心理问题是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所以,提醒家长平时一定要重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旦孩子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教会孩子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矛盾,才是教育的上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那句老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薛某从小是由姥姥抚养长大的,姥姥一生要强,从薛某懂事开始,就给薛某灌输只有考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路的思想。而薛某的现实是,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薛某的理想则是上重点中学。当新学期开学之初,薛某听到老师离中考只剩下3个月时间的中考动员时,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薛某向家长强烈要求放弃今年的中考,选择复读。对于家长只要你努力了,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有成材的可能的说法根本不予接受,薛某坚持认为自己生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究竟是参加中考还是选择复读,薛某的父母陷入了困惑,同时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因而求助。 

分析:从表面上来看,薛某因为目前的学习状况,使他看不到升入重点中学的希望,而这与他童年的固定观念是不吻合的,所以,他强烈要求复读,以回避中考可能带给他的失败。 

然而,问题决不是这么简单。从薛某简单的资料中不难看出,薛某存在只有考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路自己生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以及如果选择复读,就有100%的把握考上重点高中这样一些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所以,选择复读还是选择参加中考,不是薛某问题的关键所在。薛某应该首先接受心理治疗,从根本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重新形成合理的认知,薛某是复读还是参加中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过,薛某的材料过于简单,如果薛某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则该另当别论。 

案例:17岁的杨某今年即将高中毕业,他高一高二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前五名,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自进入高三以来,学校的大考小考接连不断,奇怪的是,先是全校统考然后连单元测验她都莫名其妙地拉肚子,而考试一结束,病又不治自愈。到医院反复检查,哪里也查不出毛病来。但成绩却因此受到影响,成绩由原来的前五名逐渐下滑到十几名。现在每次考试前,她总是一遍遍地问家长和老师:我要是再拉肚子考不好怎么办呢?家长和老师都对她进行安慰,说她的基础摆在那里,大家都承认她的实力,拉肚子影响成绩只是暂时的事。但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多了,家长心里也起了疑问:孩子该不是出了什么心理问题吧? 

分析:杨某一考试就拉肚子,但反复检查的结果是哪里也没有毛病,这就可以初步推断,杨某拉肚子的根源不是消化道出了问题。 

杨某一直在班级排前五名,被认为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可以想见,杨某是老师和家长的宠儿,平时一定得到了他们更多地关注。也正因为如此,杨某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是非常在意的,哪怕是下降一个名次,在杨某看来都意味着失败。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考试,她担心自己考不好,让老师、家长失望,心理由此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考试焦虑,进而引起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拉肚子。不是自己没有进步,是拉肚子影响了考试成绩,这样的事实,一方面,杨某心理上觉得容易向老师家长交代,另一方面,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杨某仍然能够保持好学生的形象,从而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其实,杨某潜意识里是在逃避考试,归根到底是她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所以,杨某有必要采取自信训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多进行自我鼓励,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以增强自信心,考试焦虑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访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