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予我第一个生命,走向了讲台,我有了第二个生命——为师之命。生命活体源自于父母,为师之命却得之于学习。
初为人师的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我应该为成长做什么?这恐怕是很多老师在成长过程中问过自己无数次的问题。我想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只有学习,要为师必须学习,要成长必须学习。
学习是成师之本。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接受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学生。
一个婴儿一出生,就自觉地开始学习,咀嚼、吞咽、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走路、跑步……不断重复学习,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无数次不知疲倦的尝试,孩子慢慢成人了。
成师就如成人一般,站上讲台伊始,几节课下来我就深切地体会到为人师者光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我是一名新兵,深知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要当学生的“大山”,我就不能是一座“荒山”。我应该学习,学习基本功,学习教学经验,学习教法。我的学习,甚至从握粉笔开始,学习说话、写字、站姿……从此我每天一有空就去听别的老师的课,并拜请几位前辈为师,从他们身上不断地吸取、积累、借鉴。慢慢地,一天天,一点点,一次次,我如一个婴儿从最初的“吮吸”开始,抓机会,找场合;向书本,向实践,向校内外老师,向家长,向自己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集百家之长,不断充实自己,渐渐地练就自己,我得努力让自己快快地“站”起来。就像美洲高原上刚出生的小羊驼,晃悠悠地站起来,摔倒;又拼命地站起来,因为它知道不能站立,就不能活下来。而我也深深地懂得:没有学习,再学习,我将被淘汰,无法生存。
学习是成长之道。
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
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更是一个人的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只有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学习发展了我的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具有很强专性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基本技能。知识和技巧要靠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同时,知识和技巧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创新。为做一名好教师,我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不断的学习书本知识,不断学习社会的知识。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技巧。特别是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精进学业,增强技能。在这样的学习中我逐渐构建了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一位教师的素养。
学习培养了我的教学艺术。教学教学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有不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可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教书匠而已;而有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可以成为名师。原因何在?那就是对教育艺术的理解运用。作为现代的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尤其需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因此我虚心的向行家里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不断的去追求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学习提问的艺术,表达的艺术,沟通交流的艺术……做艺术化的教师,创艺术化的人生。
学习赋予了我创新。创新是一个人的潜力,没有潜力就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就只能是个平庸的人。教师如何去创新?我想,学习是创新的途径。要做创新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去创新。哪怕教给学生一个字,也要想想如何教效果更好。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习惯、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正是因为学习,我的生命“富足”了,我才有能力“慷慨解囊”;
正是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我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