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但纵观我们的教材,古诗的内容毕竟有限,小学六年的教材中古诗的总篇数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扩大学生古诗阅读的信息量,必须对古诗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园,以期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使其感受古典文化得底蕴。
如何使二年级的小学生,积极地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施展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语文课标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要增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动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学习注意力易疏散, 兴趣不稳固。因此,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 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 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教《春晓》一课时, 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 “同窗们, 你们喜欢春天吗? 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当然积极发言, 各自刻画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 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 “我国唐代有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 同窗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在得到确定答复后, 我看到机会成熟, 于是引出新课。又如《梅花》一诗的教学快停滞时, 教师便让每个学活泼手画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 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 不仅检讨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 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我们要低年级小学生一下子读背70+90首古诗有些难度,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学期来积累,并将一学期的内容分配在每一周上。每周可按排学生背诵古诗3-4首,并把每周背诵的内容打印在纸上,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印好的古诗文贴在语文书上,方便了学生的携带和诵读。孩子们觉得一本厚书不知不觉就变薄了,感觉轻松了不少。早读课诵读时不用在课桌上多摆一本书,节约了时间,节省了空间;最重要的是老师帮助学生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的小目标,让低年级的学生们欣喜地发现自己要征服这些目标并不是那么难,从而增强了诵读古诗的信心和兴趣。
三、提供机会,复习巩固
教师可以在教室的黑板上划出一个小角落作为“古诗廊”,每天更换一首已背过的古诗,每天早上一进教室让学生先读几遍,每天语文课的课前诵读几遍,零星时间利用的价值也不可小觑,这样一首古诗一天下来至少也读了十几遍了,遗忘相对减少了;也可以利用班会课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比赛,获奖的同学可以奖一颗五星,盖章等等,这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就会持久,愈读愈 喜欢读,在诵读中已背的古诗得到了复习巩固;还可以分层布置作业,让这些有精力的学生以“背古诗文”代替写作业,这样就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诵读巩固的机会。
四、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不仅引导学生诵读,还要师生共读。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学生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且定期更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凡此种种,旨在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诗文的熏陶和感染。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在环境布置,活动展开中,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提高班级品位。
总之, 诗歌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 也是培育其创新精力的一条有效道路。作为语文教师, 必定要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 增强民族自满感和自信念。低年级古诗教学必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色及其学习心理, 紧扣语文课标的精力, 努力让全部课堂气氛活泼, 书声朗朗。学生充分地读, 充分地说, 充分地写,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到读书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