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第一小学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原西昌师范附属小学),坐落在西昌市文汇北路105号,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年发展历史的省重点小学。 ...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学习园地 > 文章详情

引国学经典诵读于课堂教学

2013-12-23学习园地作者:系统管理员浏览:625次

    在全民呼唤国学,重新认识国学的今天,认为国学对人才培养弥足珍贵的今天,我们学校也迎来国学的春天。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

    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国学,范围很大。而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唐诗,宋词等,人们也许能背上几首。至于三字经,也许很多人只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此便戛然而止。是的,因为接触少。曾经我也不能顺畅的接下去。自从女儿读一年级时背《三字经》开始,我才真正与她有了第一次亲密地接触。所谓亲密的接触,是指陪着女儿读、背,她不理解的给他解释,讲里面人物的故事,同时自己也经历了一次人格的洗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三字经》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难怪《三字经》是中国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现在想来已不言而喻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代儒学兴中华!国学,我们至少已断了四代。有人说,正因为儒学在中国历史上一向担当治国安邦和导向文化的重任,它总是站在历史的中心舞台上。有人说国学普及工作就是全民接受做人的再教育!今天所出现的所有社会问题,说到底是做人的问题,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

    而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在一线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国学纳入课堂教学呢?

小学生每天二句十二个字,早上读,中午抄,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负担,记住它也并非难事,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学期下来收获颇丰。然而这么高深而又博大的中国文化岂是我们早上简单的读读,中午抄抄就能领悟的?

     首先,教育者先受教育。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我教育子女,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在让学生读三字经的同时,我们成年人也值得来读一读,补一补这一课。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其次、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结合,注重师生引领。 

    国学经典的传承,关键在教师。我们可以在早读的基础上,班主任花五到十分钟时间做一个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让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中来,增长见识,修养身心,让国学经典传承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题之一。  

    同时,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我们要边学习国学经典边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时时把经典当作一面镜子和不会说话的老师,督促自己,完善自己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学生。

    三、结合班队课,在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另外,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相处中,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所以,我们可以在班队课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

    四、是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

    因此,我想在实施国学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与跟班老师思想上的重视,工作上的积极配合,同心协力,一定会使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我也相信在师生的心灵里播下一颗国学的种子,古朴巨树必将枝繁叶茂,文雅之花定会处处飘香。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