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我悦读的一本书 > 文章详情

读李镇西《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2015-01-13我悦读的一本书作者:迎宾管理员浏览:3367次

求真   尊重    阅读

                                                                   读李镇西《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郑桂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而李镇西先生就是这一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当我用三天的时间读完镇西先生《我的教育思考》一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教育,做真人”。李先生也在书中更全面地阐释了“真”的含义。所谓“真”就是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真诚的人。让教育充满诚实,其道德基础是教育者人格的可信。真诚只能用真诚唤起,激情只能靠激情来点燃,信仰只能由信仰来铸造,这是我们最起码的教育良心。于是在李先生的行文中无一不体现这一主旨。

当我们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时,我们也很想做教育上的弄潮儿,但我们却缺少了一些敢于创新的方法,敢于质疑的思考,敢于审视自己,真正立足“以人为本”的扪心自问,所以我的教育是不辨方向的盲从,是毫无主见的随波逐流;当教育精英们提出要做四个层次的教师,而最差的就是那个教书匠。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一直追求更高的境界,生怕自己仅仅落个教书匠的名声。而李先生则认为认真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一个教师能够在每一堂课上都匠心独运,这无疑不是一种境界,一种更真实的教育;当人们都为评职称而不惜重金,作假造假时,李先生则呼吁不把论文当作职称评定的必要充分条件,而倡导大家写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这也是一个老师教学成果呈现的重要的方式;当改革的浪潮风起跌勇之际,人们个个都摩拳擦掌,想一试身手,于是一些实验班,教育基地、试点儿也应运而生,而后销声匿迹。李先生更多是在反思:教育需要激情,更需要的是朴实无华,持之以恒。教育的焰火不能仅仅燃烧于检查时,而应在364天的常态中默默绽放,散发它淡淡而长久的芬芳。

诸如此类的教育理念思考无不遵循一个“真”字。此时我更愿意将先生称为当代的鲁迅,他以自己的方式为教育振臂高呼,震醒混沌中人,去走做“真教育,做真人”的教育之路。

其二:真正的尊重从细节抓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知道要“以人为本”,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仅起到导引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应走下高高的神坛,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里……这些论调都是正确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李先生却在更多的细节上看出端倪。当正值青春年少,张扬个性的少年穿着并不合体的校服时,谁又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当我们在力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争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时,墙壁上说得孩子们都喜欢吗,容易被接受吗?否则那只能称其为面子工程;当我们面对广大的孩子进行发言时,以示尊重的称呼为: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李先生则以不同的语序呈现出来:亲爱的同学、各位老师、领导。这不是一种语言形式,而是某种观念的改变;当我们力数教育成果时,总是强调那几个学习上有名的,或者有天分的孩子姓名,而忽略掉还有那么多正直善良勤奋的孩子。也许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几个教育精英,而更侧重于培养一批有着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的普通人。所以把尊重细化到行动中,而不是口号上。

其三:教育更需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讲到一件事:一个教了三十三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这“一辈子”的准备就是阅读。读书有助于成长人的精神中积极的情感,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该是怎样的干枯、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

作为人类精神的传播者,更应该多去阅读。不仅要阅读教育类的书籍,还要去读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方面的书;不仅要读当代的文学大家的作品,更要走进经典。真正的阅读时一个心灵激荡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当我们用这样的情感体验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帮助学生打开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说我们才真正教会孩子阅读。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与人生”就让我们拿起书,沿着大家们的足迹徜徉于精神文明的长廊,憧憬未来,感悟世界。

                                                                           2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