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十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研专刊 > 文章详情

关于三步导学模式下的“五三式”课堂操作要领

2014-10-14教研专刊作者:王爱萍(驻校)浏览:568次

榆次十中教研室主办    2008年第1期总第1期     2008年9月20日

                               崔计科

一、五段导学课堂操作简介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们把这种模式具体化、明确化为我校三步导学模式下的五段导学课堂操作要领,即为:导入出示目标,自学寻求疑难,合作探究解惑,训练分层优化,目标检测反馈。具体操作为:

1、导入出示目标。

为了顺利完成各年级、各学段、各册的课标教学任务,为了让教师上课心中有数,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本着激发调动学生求知欲的导入新课原则,导入课题后,立即准确地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让每个学生都清楚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2、自学寻求疑难。

“自学寻求疑难”是五三式操作要领展开的第一台阶,为了保证自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有自学指导,让学生在教师自学指导的引领下完成自学任务。自学指导包括:①自学内容范围;②自学方法;③自学时间;④自学要求;⑤尝试练习。要知道,自学指导越具体,越有针对性,越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效率。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通过巡视、观察、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和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解惑。

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尝试练习中的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解决不可杂乱无章,而且以构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小组兵教兵不会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全班范围内的兵教兵活动,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同学,教师只作评点、补充、更正。对于全班共性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内容,这里的“惑”是指规律性的问题,思路、方法、步骤的问题,可见这里的“教”是有讲究的,“学生会的不教”,教师只教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合作探究还未能解决了的问题,教师只点拨、引导学生寻求规律。

4、训练分层优化

为了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我要告诉大家一定切记抓住“题要好、练要实、盯住人”这三大要素。掌握设计训练题的技能;例题习题化、习题模仿例题化、概念习题化、公式运用化、课本原题变型化、课本基础题重复再强化。

5、目标检测反馈。

一节课效果如何?是否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必须用2—3道紧扣目标的小题进行知识运用的基本检测。大家可以利用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马上落实,也可以教师收回批阅,落实一节课的实效。这一环节既是进一步再落实本节课重点,更是让学生能体验获取高分的快乐,及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三过关”检测简介

“三过关”既堂堂过关、日日过关、周周过关

“三过关”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即要求每节课、每天的课、每周的课都有极大的实效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堂堂过关”:要求每节课,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不能有“夹生饭”,每个问题和练习题都应该做到人人都会。“日日过关”:要求教师把每堂课的知识进行测试,了解掌握程度。“周周过关”:要求教师把一周每堂课的重点知识,举一反三、强化巩固,并进行周达标测试,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部分或没有掌握的都要个别帮助。要想实现以上这些效果,第一步“堂堂过关”,非常重要,要求在每堂课让学生在预习所学知识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合作讲述中兵教兵,保证质量。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多练、多记,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和动脑中总结出良好的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和严格考察每个学生,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以便于对其分层因材施教。还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一直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富于挑战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以圆满的堂堂清成效,达到教学的优质高效。第二步“周周过关”是达到效果的又一关键所在。“周周过关”的检测题,必须是本周课堂教什么、测什么,检测本周实效,促进学生下周更认真对待所训练的每个问题、每道练习题,激发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高分后的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我们做实了堂堂过关、做足了日日过关、做好周周过关,那么月月过关也就水到渠成,期中、期末至中考成绩也就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否则,以后的目标也就是水中捞月的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