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蓝田中学

县级教育部门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美文阅读(本土原创) > 文章详情

七夕 : 桥寄娘 | 谢建丽

2016-09-26美文阅读(本土原创)作者:后台管理员浏览:359次



七 夕 : 桥 寄 娘


文  \  谢 建 丽


题  记

拜寄这一民俗,在中华灿烂丰富的民俗风情中,绽放出了温情的花朵,人们简单得近乎原始而纯朴地憧憬平安,它们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地缀饰在各族人民向往和谐融洽、平和安康的社会理想之中。

 

今天是七夕,微信群里各种祝福,各种搞怪的、温馨的、浪漫的段子层出不穷,笑过乐过之后,不知怎的,我忆起了从前的7月初7。


现在我们过七夕节,想到的是牛郎织女,纪念和尊重的是美好的爱情;小时候,在乡下,七夕也是个隆重的节日,不过它的浓墨重彩无关风月,那时的七夕,我们祭奠的是桥寄娘,感谢和追求的是平安。


犹记得儿时,每到七月初六,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份忙碌,是为拜祭桥寄娘做准备的。一壶清酒,一份特制的糍粑,几样水果,一碗五花肉,一条鲢鱼,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只大公鸡,有的人家还会准备一些糖果。




现在看来,这些东西很普通也很简单,可它偏偏在我的记忆里散发着清香,历久弥新。我记得那糍粑的香甜,那不是逢年过节或乡下做酒时的那种茶碗大小的糯米糍粑,这种糍粑小巧玲珑如酒杯大小,不知加了什么东西,软糯但又有点粉粉的味道,还有一种独特的、如井水般的清凉甜润,所以乡下人叫它水糍粑。吃起来一口一个,回味悠长。多少年了,它一直在我的记忆中轻歌曼舞,广袖飘扬!


肉和鱼是要买的,那个时候的村子,有固定的卖肉人。他们通常是在半夜就赶到卖猪的人家,几人合伙把猪杀了,清理好内脏,再将主人家要留的猪杂之类的东西留出来。然后主人家会将新鲜的猪血、猪肺、猪肉热热乎乎地煮上几大盘,一堆人热热闹闹地吃喝起来。这个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看杀猪时的新鲜,因为人多的热闹,因为猪肉的美味。


第二天清早,卖肉人就担着肉担子,走村串户。“卖肉哦!”、“卖肉哦!” 他们中气十足的吆喝在村子的每个角落响起,是乡村清晨合奏曲里最响亮的音符!




鱼不是每天都有买的,需得逢年过节时才有。家里养了鱼塘的,会在节日来临之前网上几网鱼。村里想要鱼的人,都会早早地来到水塘边,边看主人家网鱼边吆喝着帮忙,网上来的鱼在水盆里活蹦乱跳,溅得众人一身水,可大家乐乐呵呵,毫不在意,捋起袖子,挑上一条称心如意的,高高兴兴地提回家去了。


至于水果,那是就地取材,因为乡下顺应时令的东西是从来也不缺的:几个青桔,几个酸梨,小捧花生,七八粒枣子。那时的果树,没有经过嫁接,全是原生态的滋味,全是故乡水土的滋味。




晚上,母亲从鸡笼子里抓出大公鸡,然后忙碌着杀鸡,整理各种要带的东西。我们住的是大户的院子,家家户户的房子是相通的,只要将门全打开,就可以从东边一直看到西边。这个时候的热闹是笔墨无法形容的,母亲们相互之间或借东西或帮忙或聊天,孩子们则在一起嬉戏打闹,呼啸着从房子的西头聚到东头,不管做什么,总是特别快乐 —— 因为这样的快乐不同于往日,在这个喜气的日子里,母亲会放任我们玩闹,不会因为我们贪玩而责备 —— 我们可以一直玩到母亲的呼唤声起。这些此起彼伏温暖动人的呼唤声预示着我们要去完成这一天的重头戏了!




这个时候,往往是快午夜了。对于幼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新鲜的时段,这个时间段所进行的活动,令人忍不住的兴奋!母亲把所有的东西装在篮子里,带上我们兄妹俩,然后大家相互招呼着其它人,打着手电,行走在乡村的路上!一大堆孩子在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面欢呼雀跃,父亲母亲们在后面聊着家常,谈笑声、闹声扰乱了午夜的安静,然后这份静谧又会在我们走过的身后延续。


桥寄娘在一座固定的桥边。这座桥,架在一条小河上,联通着双涟公路。小河弯弯绕绕,围着我们村绕个圈,再流向别的村庄,这是我们那里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桥的西端,有一块普普通通的石碑,半截被杂草掩盖,这就是桥寄娘。它承载了父母对孩子爱的寄托,承载了村民对平安幸福的美好希翼。




我们村和邻村的人都会来这里祭拜桥寄娘。在七月初七刚刚开始的那一刻,我们会在这里相遇,我们虔诚地摆上自己的心意,以香烛纸钱作引,跪叩告知桥神娘娘。她在世间为桥,予千万人方便, 它在天上为桥,帮有情人圆梦。父母亲把孩子寄在她名下, 愿她的善良护佑一方平安。这时的气氛,是庄重而神圣的。有的孩子还未满一岁,父母亲带他来第一次拜寄,那会更加隆重。鞭炮噼里啪啦响得很欢,孩子父母会向周围的其它人散发糖果。于我们来说,这是等同于过年时的幸福!


这份幸福,纯净而欢欣,神秘而温暖!







作者: 谢建丽,蓝田中学教师冬树丫 经作者授权发表此文,欢迎转发分享。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