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张嘉启教学反思 > 文章详情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反思

2013-06-18张嘉启教学反思作者:刘伟浏览:345次

新学年新开始,现在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多,课程也越来越紧。打开教科书,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单元的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这些小说多我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我也比较喜欢,但要给学生讲好,要把内容将透彻,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拿《红楼梦》来说吧,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的思想和文学功力可谓了得,但一部半文半白的小说,要让学生比较全面细致的把握,还要从多方面下功夫。一是教师对文本的熟悉,吃透文本把握住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要用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指引他们去分析。学会分析小说里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高一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这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非一朝一夕能做好,但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的方法,否则学生要么学成“夹生饭”,弄得一知半解,要么一点不懂,还会影响对学习小说的兴趣,更是得不偿失。二是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曹雪芹通过塑造贾宝玉的叛逆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家长专制和反封建思想,这一层如果对人物分析不透彻,那学生就更难以理解了。所以,老师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备课是非充分,对教材理解是否深入,教学方法是否得法当,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其次,是鲁迅的《祝福》。这更是一篇有着深刻反封建礼教思想的作品,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及其遭遇,无情地批判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中国人的“劣根性”,更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得中国农村广大妇女受到各种折磨,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有。然而,作者思想如此之深刻以令广大学生无以理解了,作者还在构思上采用倒叙的手法,更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正式讲课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多看几遍是有必要的,而在上课时,叫几位学生谈谈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划分,最后老师再加以点拨,如此,学生才更容易理解,从而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学生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以致为文章进一步的分析打好基础,基于此,学生结合在初中学习过鲁迅的文章,这样理解作者的思想也就不难了。不过从上课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基本上把握的,因为,在对人物分析时,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的方式,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准确到位,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动脑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来分析和评价人物,直至把握作者的思想。这一点倒是很成功的。

最后,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前面两篇小说的基础上,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来对人物进行分析,所以,只要老师分配好人物后,让大家去读文章,去合作探究,然后通过小组推举代表来作答,便可以知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然后对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加以点拨,他们就懂了,这样一来,学生有压力,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更有了彼此讨论的习惯,在小说阅读上也就好得多了。老师也可以省力,还可以听到具有创新的思路,这样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总之,在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也能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改进,达到教学的目的。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