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本节是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是生物必修一里非常重要的一节,它要求学生能清晰地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另外,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师生互动,我认为基本上是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整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帮助理性认识的建构。例如: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对细胞呼吸这个名词学生可能会很陌生,我通过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馒头的发酵等来说明细胞呼吸其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非常密切联系的,从而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紧密,所以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达到既巩固前面的知识,又更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目的。如回顾前面学到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及其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线粒体能够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本节课花大部分时间在学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既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掌握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就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新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接下来的细胞的无氧呼吸的过程就很容易掌握了,也为下一节课光合作用的内容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对细胞内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氛围,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自主合作,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师生间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的思考当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之间的异同,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我通过两个表格让学生来规纳,总结比较这些异同之处,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不够,还要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实际当中的运用,最后我引出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可以酿酒,生产食醋,味精等,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了解细胞呼吸利用于生产的详细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这节课的专业述语比较多,我在表达上有的地方不够归范,不够科学,这一点还有待改进。
王飞飞
201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