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反思 > 文章详情

第十一周教学反思

2013-07-03教学反思作者:刘伟浏览:663次

第十一周教学反思

                      ——如何转化后进生

 

在我们的班集体总有这样一个小群体,他们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班级纪律,做事拖拖拉拉,整天感觉无所事事,没有明确人生目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后进生。其实,我很不愿意用这个词来形容这帮孩子。他们的内心或许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苦与累。他们看惯的是脸色,听惯的是批评;他们或许也曾努力上进,可架不住那些怀疑的眼;他们也想出类拔萃,但更多的却是是听不懂的课程;更有难堪的,是排行旁上的姓名……于是,有的破罐破摔;于是,有的听天由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的确,在我当班主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大半部分班主任工作都是在和班上的这几个孩子“打交道”。那么对后进生的转化,班主任究竟要怎么做呢?

了解后进生

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或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心灵的无助,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仗;或是由于家教不严,使他们认为学习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不求进取;或是沉缅于某些兴趣爱好,使他们无心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他们成绩的滑坡,前进步伐的停滞,极有可能误入歧途等等,不能无动于衷。所以教师要先去了解后进生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热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后进生也是一样,并且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与尊重。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想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这就要求老师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教师如果多花点时间去接触、关心他们,给予后进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会更加顺利。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文章辑,这个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差,还有自身有些坏习惯——拖拖拉拉,懒懒散散。我多次找他谈话,多次鼓励他。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有所转变了,至少他听我这个班主任的话,并且积极地为班里做事。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人人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后进生更是有这种心理需要。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我们面前有一块掺着碎石子的劣质土壤,它既不会叫人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经过一番勘探,结果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同样,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在后进生身上进行一番勘探,去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宝藏,发现了宝藏,就会产生热爱后进生的情感,也就找到了可教育的方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只有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才可能捕捉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励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进步。当我们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时,也就找到了施爱的支撑点。比如在课堂上,比如,表扬他们做的作业、他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他们与同学的积极配合等等,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当众表扬,后进生心情愉悦,注意力相对集中,听课质量自然就高。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提高后进生做人的尊严感,有了这种尊严感,后进生就会努力进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效应,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否则,一个人失去了自尊感,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进步的动力。

 最后,关心帮助后进生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后进生的转变,特别是有撒谎现象的后进生,更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不给后进生撒谎的机会,一有进步,学校、家庭共同表扬,使后进生真正体会到家里父母关心,学校里老师、同学帮助,自己不再是被冷落、歧视的对象,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激励自己奋发努力,不断要求进步。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用爱感化后进生,用严厉管好后进生。我希望可以看到彼岸之花。孩子们加油!!

                                   唐娟

                              2012.11.5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