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学校教务教科 > 文章详情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013-07-25学校教务教科作者:刘伟浏览:1451次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根据开学初拟定的工作计划,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以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才、攻坚高考为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大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取得了显著的高考成绩。

一、常规教研开展有序,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正常,广大教师已养成了自觉参与教研活动的良好习惯。各教研组长均在活动前有充分准备,围绕听课、说课、评课、集体备课、课改、高考讲座、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今年高三年级教研组在新课改高考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共同研究近三年来课标卷的命题规律,并有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认真组织高考讲座;教科处加大了对教研活动的管理,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规范了教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完成了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工作,确立了“十二五”期间我校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方向。

本学期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与师生交流的时效性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的研究课题 ,作为全国教学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的子课题,经教育部总课题组专家审核,获准立项,在3月23日开题,由符斯常、冉茂昌、杨世黎三位老师作详细的课题解读。

三、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先后分别选派教师赴北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组织部分教研组长前往福州参加全国课题研讨大会;这些培训,让老师们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参与新课程改革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在校本培训方面,继续实施了“传帮带”结对帮扶工程,改进了高级教师示范课引领的方式,将高级教师的示范课引领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月15日组织了青年教师专业考试,共有74人报名参考,必考教师有38人,自愿参加考试的教师有36人,实际参考有69人,有46人成绩达标。值得嘉奖的是有多位老教师连续多年来参加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很好的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

四、深化校际交流,共同探究进步。

本学期,我校在校际交流活动中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

1、3月21日,我校积极参加遵义市普通高中第一组团第五次联合教研活动,我校董小波和穆荣冲两位老师承担了教学任务,均表现优秀。

2、7月5日,高三、高二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桐梓一中召开的2013届高考经验交流暨2014届高三复习备考大会。

五、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丰富,学生成绩优秀;教师工作认真,表现突出。

本学期各组都开展了学生竞赛活动,语文组和英语组分别开展了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化学、数学等组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学生参与积极,成绩优秀,学校对获得名次的同学都进行了精神鼓励,颁发了获奖证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有王文琴、陈小军、杜娟、王艳、马琴琴、曾德国、谢利群等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案被评为优质教案,并送到教育局参加优质教案评选。钟明奎、张嘉启、秦芸、唐娟、张立玲老师批改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

六、以高考为中心,落实各项教研学研究任务。

1、高考讲座:本学期的高考讲座由教科处统一安排讲座日程,各学科进行细致周到的集体备课,由较高公信度的教师担任主讲,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打造高质量的高考讲座。

2、教师技能大赛:主要进行了学科法制渗透优秀教案设计比赛,我校有李学敏、陈镜旭等10位老师的教案被推荐到县里去参加比赛。

3、培优工作的落实:由学生选科目和任课教师,是今年培优工作的特色,学校对参培学生和任课教师作了相关的要求,要稳扎稳打,对症下药,提高实效。从高考来看,我校文理科共有14人上600分,有13人为参培学生,培优效果良好。

4、考试质量分析:教科处对每次的考试都作了质量分析,注重对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建言,使考试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在适应性考试后,我校积极主动收集兄弟学校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在第三轮复习中迅速弥补,高考结束后,我校考试发挥很好,考出了好成绩。

5、临界生转化工作:在3月20日,学校召开了临界生工作会,确定各班临界生人数和名单,在后期的教学中,关注临界生,对我校高考起促进作用。今年确定的一本临界生有96人,在高考中,有89人考进一本,二本临界生有143人,有130人考进二本。

七、攻坚高考,再创佳绩。

本学期,各高考科目均举办了一次高考辅导讲座。总体而言,讲座质量较高,学生参与度也较好。今年我校高考二本上线945人,其中 一本351人,二本604人,600分以上共有14人(文理科各7人)。

八、当前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备课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研究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难点缺少有效的手段,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

2、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少教研组及教师只对国家级课题感兴趣,而对校本课题不感兴趣,这不符合教师的能力层次现实,也不符合教师的学科特征及个性特征。

 3、参加学习的教师对会后反思的书面材料的形成不够及时和全面。

二0一三年七月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