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学校通讯社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编者: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实干带动实干,用智慧启迪智慧。“课改”是为师者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是从教者永远的向往。本周,在刘素梅校长带领下,全校展开了“课改推进”的大学习、大交流、大反思。
让我们挥洒激情,鼓足干劲,竭尽才智,与课改共同成长。
★本周记事
12月10日
● 政教处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校安全两个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相关材料。
● 2013年中考报名工作开始
12月11日
●校长刘素梅与副校长胡灵建、杨志坚赴河北正定解放街小学、子龙小学参观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实验设备安装完毕。
●副校长郑守兵组织召开赴左权宏远学校考察工作部署会。
12月12日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赴左权宏远学校考察学习,四位校长全程参与。
12月13日
● 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来我校为教职工办理公务卡。
● 小学部召开赴和顺、左权考察座谈会,刘素梅校长出席并做了关于课改构想的专题报告。座谈会由杨志坚副校长主持。
● 全校师生进行除雪活动。
12月14日
● 刘素梅校长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欢迎刘亚伟同志来我校进行挂职锻炼。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贺利捷宣读任职文件,任命刘亚伟同志为我校副校长。
● 初中部召开赴和顺、左权考察学习座谈会,刘素梅校长参加并做具体指导。座谈会由胡灵建副校长主持。
●刘毅强、王赐琰对多媒体设施进行验收。
★ 下周安排
1.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安排部署元旦前后相关工作。
2. 小学部聘请市教研室专家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指导。
3. 召开党支部工作会议。
★ 详细报道
课改结硕果 三晋现奇葩
——记晋中高师附校派骨干教师考察学习
12月12日,晋中高师附校30名骨干教师在校长刘素梅的带领下,来到左权宏远学校进行观摩学习。这所矗立于左权县城城郊的学校,以课改彰显成效闻名于晋中地区。一下车,“志宏向远 慎思笃行”八个大字便映入眼帘,校园行道两旁是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版面,版面上是学生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与自豪的笑脸,像冬日的暖阳,让观者一扫旅途的劳顿。
走进一线课堂,小学部的“三单四段式开放高效导学模式”,中学部的“预习展示、提升展示、反馈展示”三环节模式,教务处的“自主学习”,德育部的“自主管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享受快乐”的教育理念,激活着学生的思维细胞,释放着学生的埋藏潜能。学生们自主学习时聚精会神,质疑时争先恐后,展示时自信坦然,生动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参观的人,让每一个从教者从内心真正感到教学的快乐。下午,两场精彩的报告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课改带给学校的生机活力。刘素梅校长与宏远学校的段校长、榆社二中的张校长握手签约,此举恰似当年桃园三结义,齐心协力共谱课改新篇章。(初中部 洪瑛)
思维碰撞结硕果
——记晋中高师附校小学部课改座谈会
12月,晋中高师附校刘素梅校长带领60余名骨干教师分别前往和顺北关示范小学和左权宏远学校参观学习。教师们用手中的相机和笔,从细微之处入手,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13日下午三点,小学部组织召开外出考察教师座谈会,就我校课改工作进行深入研讨。会上,老师们对两所学校的课改模式进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树立学生们自信心。同时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深度的思考和独特见解。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校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整个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展开,老师们各抒己见,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最后,刘素梅校长和杨志坚副校长对此次的学习和交流作了总结,同时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教师要注意多学习,学习之后还要及时思考,并能把自己的思考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成文字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此次座谈会再次鼓舞了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点燃了大家追求课改理想的激情,更凝聚了团队的智慧,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小学部 陈瑜)
★ 拓展报道
团结 和谐 奉献
他们,没有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没有专职教师课改成功时的欢畅。在高师附校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是特殊而平凡的一个团队——总务处。
有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
有人认为他们只是服务机构,是为人作嫁。
但全校一盘棋,他们身上肩负着同样神圣的使命。在学校基础建设还未完善之际,除了要跑施工项目,更多的时候,他们更像是一部“BB”机,随呼随到:厕所堵了,他们主动疏通;住宿教师没有晾衣服的地方,他们买来材料,做出了晾衣间;双休日学校需要搬运办公桌椅,他们又义不容辞……
总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总务处人员的身影。
在总务处办公室,你会经常感受到热火朝天的争论场面,为出一个好主意,想一个好办法,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为改善教师伙食与厨房师傅包包子的时光,更让大家感受到他们是一个融洽和谐的团队。每周四下午五点,他们相约来到厨房一起包包子,在雾气腾腾的食堂里,他们一边擀着皮,一边包着,相互指点着,评价着,说笑着,经常会为包出一个漂亮的包子而感到骄傲,为了调剂花样品种,王老师又教会大家包糖三角,厨房师傅教会了大家做花卷。他们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也感受着家一样的温暖。
在高师附校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感受最深的是繁琐细微的工作中的难言与苦涩,虽然有批评与不理解,但他们同样用最真诚的行动,为高师附校美好的明天默默无私地奉献着。(总务处 梁锋)
★ 图片新闻
初冬的雪景为附校带来了别样风情
★ 感悟
我们班的展销会
三年(7)班 朱晶楠 指导教师:洛 晶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语文课。洛老师提前让我们把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图书、玩具整理出来,并标出价格,拿到班级开一个小小展销会。如果你的口才好,准能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买个好价钱;同时还能从别人那里买到自己既喜爱有实惠的宝贝。
只听洛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忙碌起来。我准备展销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作文辅导书;好友赵家乐准备了一个玩具自行车;王旭东带来一件卡通玩具;康泽宇则手捧一个地球仪到处展示。不一会儿,王旭东的卡通玩具就被班长李嘉欣看中了,他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地不亦乐乎。一群同学则被赵家乐的七彩自行车所吸引,你瞧,他们将赵家乐的桌子围得水泄不通。
我对我展销的作文书也很有信心,这本书循序渐进地指导不仅能培养我们的习作技能,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呢,特别实用!很快就有人来欣赏我的“宝贝”了,我把它的实用性和好处都给赵佳惠讲了一遍,她听得特别细心,被我的“宝贝”吸引了。眼看交易就要成功了,她没经得起别的同学玩具的诱惑,跟着玩具跑了,看来还是玩具好卖呀。
多么快乐、有趣的语文课呀﹗
(展示商品) (讨价还价)
与书缘分越深,心灵越清澈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又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今天,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们却大多不喜欢读书,或因工作太忙,或因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曾经璀璨的唐诗宋词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逝,我可爱的中华民族成为当今世界上读书最少的民族。我不禁要问:书是什么?
书是岁月的沉淀,是思想的坦言,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温文尔雅;多读书可以文采飞扬,富有灵感。
与书缘分越深,心灵才会越清澈。(小学部 刘国英)
★师德微论坛
2012年国培计划之徐州“经典诵读教育班”学习拾记(4)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名其志
晋中高师附校 洛 晶
2012年11月6日下午2点,欧阳文珍教授题为《中华经典诵读与师德修养》的讲座准时在敬文报告厅开讲。欧阳教授现为江苏师范大学语委办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基础心理学硕士点导师组长、江苏省心理学学会理事、省基础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讲座开始前,欧阳教授先在现场做了一个简短的问卷调查。调查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大背景,就国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平、师德水平四个方面的变化做了梯度式设问。在回顾与思考中,大家迅速入情入境。接下来她就品德、师德以及经典诵读与师德的关系进行了论说。
在品德概述方面,她提出了道德商数的概念,即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品质。她认为关注道德商数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在师德概述方面,她诠释了什么是师德,师德的结构以及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师德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在讲述师德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时,欧阳教授提出了“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勤奋感和自信心”、“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难过,而是让其高兴”的观点。是啊,从某种程度讲,教师可能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样说,我们就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何将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好是做教师一生的努力方向。
最后,欧阳教授就经典诵读与师德修养的关系做了阐述。她认为诵读经典可以增加人生智慧,提升人格魅力,传承人类文明。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担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职责。这份育人造人的工程需要经典的滋养才能长盛不衰。欧阳教授的一席讲座让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句话: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名其志。这“志”得益于经典!
爱,师德的灵魂
晋中高师附校 张小棠
2012年5月8日晚,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19中学的学生们在结束了晚自习之后,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学校。29岁的青年女教师张丽莉拖着疲惫的身体,步出了校门。路灯下,她高挑的身材,甜美的笑容,优雅的举止,是那样靓丽动人。目送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离去,张老师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紧张而充实地一天终于结束了。
突然,一辆客车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在过马路的学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老师猛地推出了两名学生,而她,却被汽车卷入轮下,无情的车轮,辗压过她年轻的身体……
电光石火的瞬间,时间停滞了,路灯暗淡了,人们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而张老师,倒在了血泊中。在她的身下,鲜血汩汩流淌,她惨白的脸色,抽搐的四肢,扭曲的面孔,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用鲜血涂亮了生命,用生命温暖了冷漠,而她美丽的生命之花,在这一刻,尽情地,绚丽地,蓬勃地绽放,绽放!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职业。在这生死瞬间,张丽莉老师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师德的灵魂——爱。她无愧于“最美女教师”的称号,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教师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关心和尊重,便能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向上、发奋学习的动机,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兴趣才会强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张丽莉老师时常把学生放在心上,爱生如子,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她念念不忘的,仍是学生的安危。在日常生活中,她的善解人意,她的宽容大度,她的耐心细致,她的无时不刻的爱,像浩瀚的海洋,包围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教师诲人不倦的动力。人们常说:“教师是最无私的职业”,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对知识的爱,对真理的爱,对教师职业的爱,才使人类的文化不断绵延,发展,进步。所以才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精神。张丽莉老师从教五年,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的,正因为有了爱,老师们才桃李满天下,他们用心付出的爱也就得到了回报,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个别教师披着爱的外衣,动辄对学生讽刺、控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光的打耳光事件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连续打学生70多个耳光,多么触摸惊心,多么令人发指!被打学生所遭受的伤害,不仅仅是肉体上,更是心灵上的摧残。任时间流逝,这种阴影也很难消除,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例,而是屡有发生。我们不想过多谴责这样的教师师德缺失,心理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只希望这样的事件永远不要再发生。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魔法,可以点石成金。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附校人学习张丽莉老师爱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主编:刘素梅 副主编:杨志坚 本期责编:孙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