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三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通讯 > 文章详情

教学通讯第二期

2014-03-21教学通讯作者:云平台驻校浏览:954次

春天的脚步近了

 

常二平

 

极目苍山远,四野荡春波。万物尽吐翠,春渡二月河。

三月风拂,大地回春;草长莺飞,万物苏醒。在春暖花开万木争荣的日子时里,在榆次三中迎来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刻,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在教研室工作人员精心编辑下,《榆次三中教学通讯》就要面世了,这是榆次三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她的面世必将为榆次三中转型跨越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榆次三中教学通讯》秉承榆次三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创新发展之路,建晋中示范职校,育社会有用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师生为本、发展为先、文理体艺并重、理论实践双修”为办学理念。以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等内容为素材。所反映的现象,所探讨的内容,力求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师生生活实际,力争为榆次三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教学、科研和智力支持。

《榆次三中教学通讯》是三中这片沃土上的一支奇葩。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在温馨春雨的滋润下,她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相信,有全体教师的全力支持倾心浇灌,她将开放得更加芬芳绚丽多姿多彩。

 

目   录

卷首语

春天的脚步近了……………………………………常二平(1)

理论学习

晋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

教学研究

201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走向预测……………(7)

上好职高英语课之我见……………………………王莲叶(9)

时下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刘艳芳(12)

班任园地

新学期班主任要做好的件事……………………李子庆(15)

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曹文芳(17)

 

校训:尚德精业  以理达用

校风:立志修身  立业成才

教风:爱生敬业  勤教善导

学风:每天进步一点点  寻找飞翔新起点

办学理念:师生为本  发展为先  文理体艺并重  理论实践双修

办学目标:师生共进 普职双飞 创建特色 复兴三中

晋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晋中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我市建设山西“四化”率先发展区大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十年愿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章  科学谋划未来10年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推进晋中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核心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根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倾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构建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好每一名学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尊师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健全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工程,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三)工作要求。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
  率先发展。把率先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围绕做好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和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目标,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晋中教育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对适宜、质量上相互支撑。
  均衡发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和主要途径,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内涵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内涵提升,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全力构建现代教育新体系,增强晋中教育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战略目标。到2015年,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均衡、教育质量、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未来10年,全市要率先基本建成中西部地区现代化教育强市,着力实现“五个率先”:率先构建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率先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章  素质教育 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增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渗透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构建具有晋中特色的以养成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序列化德育体系。小学阶段以“八大习惯”为侧重,抓好养成教育;初中阶段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为侧重,抓好健康人格教育;高中阶段以“四观一规划”为侧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整个中小学阶段抓好公民素养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齐心理咨询室。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到2015年,全市11个县(区、市)全部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推进书香校园、文明礼仪校园、文化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八大习惯 四观一规划
八大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铺张浪费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
四观一规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涯发展规划。
  (二)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以“有效教学系列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加强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加强科技实践、社会实践。多形式建设各类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引导、支持学生到农村、到企业、到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各类基层服务和公益事业活动,从中了解社会,磨砺心智,增长才干。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地方课程。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创新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有效教学系列活动
教学活动“五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作业、有效评价。
  (三)减轻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严格控制中小学乱订滥用各种复习资料。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以现代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家庭亲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四)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认真上好写字课,提高中小学生熟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施好“体艺2+1项目”,广泛深入开展“阳光校园”主题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健康成长。落实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提倡学生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加强艺术教育,建立区域内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改变农村艺术教育薄弱的状况,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    

  阳光校园主题活动
  四姿: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端正的坐姿、标准的站姿和优美的舞姿;
  三声:让校园充满琅琅读书声、嘹亮歌声和激越的运动呐喊声;
  两操:早操和课间操;
  一活动:课外活动。

体艺“2+1”项目
  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未完待续)
               

201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走向预测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节,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相继出炉,公之于众。与2011年相比,2012年《考试说明》基本体现了“稳步推进,适度创新”的宗旨,2012年高考语文卷的试题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整体格局变化不大,细微之处略有调整。下面谈谈2012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调整及强调的重点。
     第一,现代文阅读分值比例变化不大。现代文阅读在试卷中所占比例,2012年仍然维持在20%左右,少数省市略有调整。例如,湖南卷由2011年的34分调整为31分。湖北卷也略有变动,由2011年的30分调整为29分。其他如北京(33分)、江苏(38分)、广东(31分)、山东(27分)、浙江(29分)、福建(24分)等试题现代文部分的分值保持不变。
     第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强调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近几年试题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旨在立足原文,考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把握。例如,2011年广东卷论述文阅读的两道选择题题干分别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湖北卷论述类阅读的选择题题干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中有1题题干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广东、湖北卷2012年将会继续这样的命题思路。2012年福建卷考试说明在现代文阅读示例分析中,添加了“是否与原文一致”、“把握原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等内容,在考试说明中对“原文”如此强调,是以往考试说明所未及的。因此,考试复习这部分试题时,应该立足文本,紧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真正理解和把握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阅读技能。2012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文本类型锁定在三大类: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重视文体特征,考查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例如2011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分析“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湖北卷则要求“赏析语言特色”、“评析精彩的细节”、“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等。小说、散文、传记等文本,重点考查对主要人物、语言、细节、主题、结构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分析和概括能力,并且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逐步增强试题的选择性。语文试卷的选做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并解答,例如2011年广东、山东、福建等试卷均设置这类选做题,考生任选其一解答。二是结合新课程不同的选修模块设置选择性试题,例如,2011年湖南卷分别设置新闻材料和文化经典类评述类试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2012年湖南卷已将这道试题的分值从去年的9分调整为12分。随着选修课程的日臻完善,这类试题将可能逐渐代替对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的选择。2012年湖北卷新设置的选做题属于前者还是后者,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现代文阅读仍然以考查理解、分析、概括等基本阅读能力为主,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所占分值高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对“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认识愈益明确,例如,福建卷考试说明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解说:“一要符合文本内涵,二要调动自己的积累阐述获得的启示”。换言之,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决不可以变成李尔王。

 

 

 

 

上好职高英语课之我见

王莲叶

 

我校现在是一个以职高教育为主的学校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英语不好学,也学不好,害怕厌烦英语,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且多数采取放弃的态度。如果不解决好学生这一问题,不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无法使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上好职高英语课: 

一.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情绪,让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

 职高学生情况比较复杂,英语成绩较差,词汇量的缺乏是职高学生最大的难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使他们热爱学习词汇?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多方面查阅资料,首先向学生们阐明英语词汇的规律性,让学生们把英语单词按拼写形式归类学习,如把“best”和“pest”放在一起学习,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运用生动有趣的短小词汇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我接着教给学生记单词的方法(如根据音标记忆法、根据构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易学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我的鼓励下,课后一些学生自己也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编写词汇故事,帮助记忆单词。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力,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实践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对学生不分成绩优劣都一视同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耐心指导,树立起教师公平、认真、负责的形象。

职高的学生之所以来到职业班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要详细地了解班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情况,搞清楚哪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确实存在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他们进行重点帮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摸清他们的困难存在于那些方面。

普遍来看,职高生存在的问题是英语汉语化,如学生很容易把“一袋大米”译为 “a bag rice”。这说明作为语言模式已基本固定的中小学生习惯了汉语观念,且这种观念处处都造成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因此急需英语教师的点拨和启发。此外,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勤于朗读,要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2.平时听写及作业的批语也能起到良好的鼓励作用。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对学习的作用,而对非智力因素?情感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认为作业的批语无足轻重。其实,有时一句简单但切中学生心扉的批语会起到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一个学生有两次做得不好,就批注一句“找找原因,我完全相信你下次能做好!”;一个学生连续几次都做得很好,就批注一句“你真棒!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高兴!”等等。这些批注看似简单,但它会使好学生再接再厉,使差学生充满信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采用侧面的批评方式促进学生改进错误。

 在教学中,我极少正面批评学生的不足,大多采用调侃和玩笑的方式,这样既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学习兴趣方面,职高生多数对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都缺乏兴趣,即使对使自己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只是几分钟的热度。如何培养、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1.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死板、老化的死胡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在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外,上课时多一点幽默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方,对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并采用有效的活动途径。活动的内容既要尽量与学生自身及周边的生活相关,覆盖的话题和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又要让学生手中有可以看到或触摸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必须与当前要做的事情密切相关。比如讲到名词这个语法点时,我让学生到超市上去抄录某些商品的名称,对比课文上关于名字的分类,名词的可数性等内容找错误,使学生对名词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尽量少让学生遭受挫折,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容易引起老师重视的是优等生与劣等生这两类学生,他们分别被树立为正面旗帜与反面旗帜。在老师眼里的“劣等生”长期受到批评、指责,他们的自信心日益下降,自尊心不断受到伤害,自卑感日益滋长,结果对个人前途产生灰溜溜的情绪或者感到世界充满了冷漠,觉得周围的人对自己都漠不关心,甚至不怀好意。这种抑制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越学越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时候让一些学生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会让学生找回久已失去的成功体验,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推动着学生去取得更大的成功。如上课时,故意请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鼓励会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不断培养并保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质疑能力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

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质疑水平。 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能否找出问题当作检查学生是否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标准。对学生在课外预习中所提出的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应先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答,对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写在纸条上,在课上进行集中解答。这样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质疑的方法,提高了质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

 总之,要上好职高英语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点拨,需要教师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时下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刘艳芳

 

不久前在读《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时看到了朱永新先生的这样几句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读罢沉思良久。                                      

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在校的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够优秀,自信心不足,成才的愿望不够迫切。他们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养成,刻苦磨练的意志有待培养。例如上课不能认真地听讲,作业不能很好的完成,考试不能很好地答卷等等。常会产生各种想法,如厌学、怕学、甚至逃学。这样的学生就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其实仔细想想这世界原本没有问题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问题生的产生。所以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总结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

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引下,我认为我们的眼中不应该再有差生,问题生,愉快的接受他们并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他们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应该是我们时下急需具备的一种教育理念。

一、给学生快乐,做快乐的老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理由,让自己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工作。反之,如果自己都不能快乐,会把快乐带给学生吗?学生不快乐,那又如何称得上是成功的老师呢?故而,我们应该有爱心,有激情,有恒心!用激情和毅力打开学生的心门,靠爱心与恒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老师的回答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现在的学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快乐甚或缺失快乐。通过我们的努力还给他们自信,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以知识作为对话的文本,共同参与,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感情,取得心灵的沟通;求得新发现,生成新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二、关注每一个,做耐心的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公正,耐心应是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始终要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更要为了一切的学生!。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尤其注重学生敏感易受伤的心灵,这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容许差异性存在。落实素质教育,就要面向全体,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而使得师生关系压抑、僵化的做法,是我们老师都不愿意见到的。老师要做到真爱学生,真爱学生了,自然会宽容学生,不论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何种问题,都先作自我反思,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或方法,着眼学生的未来,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他们就会将真情实感掩饰起来。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相对轻松自由表达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失去了耐心而让自己走进了一个误区,这是教师误入的一方沼泽地。我们应从意识到行为做到真正的耐心,努力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促学生成长,做勤奋的老师

促学生成长,老师必先成长。在知识迅速发展的21世纪,唯有不断地勤奋学习,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要求厚积薄发,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才能促进学生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指出: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相对于今天课程改革这个时代,我们的文化结构也是相对残缺的,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在教育界是不争的事实。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成长,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我们要适应这个时代,适应课改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才能不误人子弟,同时使我们自己不断得到发展。做学习型的教师,勤奋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认识教育的对象,应掌握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教育科学而教学生,那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所以我们不仅要舍得花时间去了解学生。更要进一步深化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要么比较浅显,要么比较陈旧。因而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古人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教然后知困”,也只有诲人不倦的人,才能学而不厌。教学相长,要教好学生,就必须精于业务,勤于进取。我们还要向学生学习,在向学生学习的同时,既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有这样的双赢效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做学习型的教师,把勤奋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习中沉淀真知,积累营养,优化自我。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应该勤奋起来。做到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1世纪是充满机会的社会,又是充满竞争和充满压力的社会。为了扭转职业教育的现状,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我们必需从根本做起,积极探索和实践职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自觉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落实素质教育。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学期班主任要做好的几件事

 

李子庆

 

新的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全班学生迅速走出假期的休闲状态,在新学期一开始时就找到最佳状态,缩短过渡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召开班会  收假收心

新学期开始时,许多同学还沉浸在假期的休闲状态中。早上懒床,午休迟到,晚自习谈笑、看课外书,使用手机上网、发短信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返回学校后的两天内,班主任老师应积极策划一次能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其情感共鸣,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主题班会。根据新学期开学的情况,可以将主题策划为“新学期,新希望,新行动”、,“更高、更快、更强——赢在新学期”……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应当有激情澎湃的演讲,学生应当有发自肺腑的表态,通过师生互动,通过思想的交流、通过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认识到新学期自己应当以更加投入的状态去面对。

二、整顿形象  净化环境

假期结束后,许多同学可能继续延续着一些个人的偏好,有的行为甚至与高中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合。比如,受娱乐圈一些明星的影响,部分男生可能留长发、染头发、蓄怪发,女生则佩带项链、耳环、戒指等首饰。另外,有些思想前卫的学生还可能着奇装异服,涂指甲、纹身。这些行为反映了现代中学生的一些消费时尚,但新学期一开始时,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严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以规范的外在形象出现。学生规范整洁的个人形象,不仅是学校和班级的名片,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力度,从而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三、美化教室  催人奋进

教室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大凡优秀的班级都非常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老师应当积极构思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高一新生进班应注重理想教育,高二文理分科应注重成功教育,高三毕业班则应加强高考励志教育。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但班级文化建设一般离不开教室前墙、后墙、侧墙上标语的张贴,班级宣誓誓词的起草,黑板报内容的更新。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简短有力的口号往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比如:“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奋斗”、“用辛勤汗水圆大学梦,用优异成绩报养育恩”、“创一流班级,做文明学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见贤思齐,一心向学”、“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用你的智慧开启成功之门,用你的羽翼搏出万里长空”、“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四、修订班规  从严治班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需要铁的纪律作保证。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应根据上一学期的情况对班规作适当的修正,以适应班级新情况的需要。仔细研究全国各地名校,研究多王牌班级,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好学生是管出来的,一管行为习惯、二管学习状态、三管成绩提升。通过严格规范的班规,通过严厉规范的管理,让我们的学生在新学期走出浮躁、告别懒散。

五、总结反思  表彰先进

在新学期第一天与学生的见面会上,班主任老师应当全面总结本班在上一学期各方面的得失,全面分析班级的成长空间,为每一位同学的未来发展作全面设计。闪光的地方一定要大张旗鼓地表彰,这会让全班学生迅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不足的地方一定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引起全班学生醒,催促他们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对于为班级作出贡献的个人,对于成绩提升显著的学生,在新学期开学时应当集中表彰,一来宏扬先进,二来带动全班,形成蓬勃向上,比学赶帮的良好气氛。

六、播种梦想  点燃希望

梦想是人生的航标,是指引青春前进的明灯。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不断地给学生制造兴奋点,在他们内心不断播种下梦想的种子。在班上经常公开宣扬:我们班学生潜力无穷。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智商正常,身体健康,就一定可以改变自我,重塑形象。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转变行为,培育习惯,就可以不断进步,挑战极限。新学期开始时,班主任老师还应为学生展示名牌大学风采,展示本校辉煌,让学生获得动力,获得信心,不断前进。

七、个别谈心  走进心灵

每一片叶子都是向着阳光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新学期开始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但学生如果得不到老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他们求知和奋进的火焰就可能慢慢微弱下去。因此,开学之后,班主任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找每位同学作一次推心置腹交谈,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去询问他们的困难,去化解他们的自卑。善于此道的老师还会与学生一起规划新学期,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赢在起点。

八、教师携手  风雨同舟

开学后,每个班主任老师还应及时召集本班任课教师,认真召开任课教师联系会。各学科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认真分析班级发展情况,认真研究特尖生、中等生、潜能生的具体情况,班主任老师再对学习常规宣讲统一要求,使全班所有任课老师在抓学生成长方面达成共识。任课教师会的召开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激发科任教师良好的工作状态,为班级学生的集体成功奠定基础。
      总之,开学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很容易手忙脚乱而碌碌无为。相反,只要我们未雨绸缪,早一天准备,就多一分主动。认真做好开学工作,将使我们从容不迫,激情面对新学期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曹文芳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来临,转眼间我们又进入高三下学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变得功利起来,一切都围绕着高考展开。虽然都是在复习,但由于语文科目的特殊性,所以复习的方式与其它科目略有不同。回顾这几年来带高三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与策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做法的得失进行反思,我感觉有这么几点是在复习时应注意的:

一、激活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目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状况是:高耗低效 ,具体表现为:教师上课不关注学情,不关注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习方式 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不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满堂讲,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课堂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节奏拖沓,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如何想方设法激活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提高课堂复习效益,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1以“趣”激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02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以“练”激活—练要练得高效

课堂内的训练应该是最高效的训练 要将课上老师讲课后学生练,转变为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在教师监督下学生真正独立的可以得到及时矫正的练习。课内练一道题,远远胜过课外练三道题,要树立5 *1<1 *5的意识,前者是指在同一层面上重复的5道题,后者是指1道题从5个不同层面上的训练 (即:题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想到这样做,还有哪些解题的角度和方法,改变一下题型或难度又会怎样)。

在训练方式上,要倡导短平快 课堂教学效益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

3以“问”激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

 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差别只在于强弱而已。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哪怕有提问,也只是涉及到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部分学生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有,那一次却可能是他最糗的一次,让他从此害怕、厌恶甚至放弃语文。所以,我们老师要创设平台,让学生人人有表现的机会。  

二、 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03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三、 指导读写

 尽管高考复习任务繁重,但不能忽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例如中国古典诗歌、现当代散文名著,填补学生荒凉的阅读园地。指导学生每天阅读,可利用做其它科目习题疲倦的时候进行阅读。阅读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要细水长流。我们更不能忽视作文自我训练,毕竟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这段时间主要是要做好作文的整理工作。一是收集自己的作文习作,认真总结自己作文的得与失;二是要学会整理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三要善于整理自己的思想,要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积极、昂扬、向上且较为深刻、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认识储存起来。

四、总结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要重视教材,夯实基础;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回归课本,抓好基础,查漏补缺。同时给学生有一个自由看书、做题、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天地。温故而知新,学生在总复习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提高,这都需要有一段属于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翻阅、整合、应用知识点和能力点,老师只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以相机点拨。

高三年毕竟是每位考生一生中一段难忘的日子,语文科应该是他们紧张而精彩的备考生活中的见证,而不应该被边缘化,只是笼统地记得做过许多题,懂得一些所谓的解题技巧,并没有真正地热爱语文,使自己在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高。那将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最不愿见到的。因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真诚地反思我们语文的备考工作。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