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中慢慢地走
——读《吴琳讲语文》有感
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祁俊丽
去年,姚校长于我参加素质大赛之前送我几本书,以备参照学习,其中最喜欢的便是《吴琳讲语文》这本书,由于仓促只粗读了一遍。寒假里,我又静下心来,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徜徉在吴老师真挚、朴实的文字之中,仿佛与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她对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对文本的细心解读,对教学问题的深入剖析,无不彰显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无限的教学热情。尤其是,她在课堂中注重“细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捕捉文本中的精彩瞬间,带领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中的美妙风景,让我体悟到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用心观察,关注细节,就能欣赏一路优美的风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教学生学语文,不光是要教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在这本书中,吴琳老师以多位名师的教学实例入手展开解读,如王崧舟、贾志敏、于永正等教育名家,他们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捕捉文本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同时,她通过自我分析教学设计,优化整合课堂教学,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话,告诉我们造就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都是以细读文本为前提。
反观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总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品味得不够透彻、深入,浮于表面,文本的把握仅仅是一个过场,有时沦落成一个简单学习汉字的工具,失去了语文的味道。读完吴琳老师的这本书,仿若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迷惑中的我明白要创设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到底该如何把握教材,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积淀语感,体会文学作品表达之妙,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情而细心的读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文本,理解教材。在备课时用一颗温暖的心与作者的心贴近,与作者的情相融,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富有诗境的想象,让学生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绝妙。
语文,就是一座百花园,我们在花园中静静地漫步,去发现别人不曾发现过的风景,去细细品味它的芳香,去感受它的无穷魅力,去创造属于我们语文教师的万紫千红的春天。
《吴琳讲语文》,细读文本,让我们走向语文教学的更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