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青年干部论坛 > 文章详情

谈新课改下的海亮特色化之路

2014-03-28青年干部论坛作者:管理员浏览:508次

开门见山地讲,课改大潮中,海亮当是开拓者,弄潮儿!所以我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海亮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

一、论证必要性以统一思想

1从国家层面上看:归根结底是中国要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道路,要通过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人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已经充斥社会的各层面,怎么办?改革

2从海亮学校的实际来看,为了冲高考只把老师和学生累到吐血,但我们尖子生的教育,始终没有冲出老牌名校的包围,,我们的填鸭填到学生更加憎恨读书,憎恨老师、憎恨海亮。为什么我们军训的时候分不出哪个是一类班,哪个是普通班,学生一进教室则一目了然。怎么样摆脱困境?使我们的老师更有活力,我们的好学生摘掉高分低能的帽子,我们的差生欣然地接受教育,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只能改革了,只有改革,才能使海亮学校从上到下充满活力,并化解海亮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

我之所以把论证必要性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有二:

第一:改革,是一种创新,不能等到万事俱备,再借东风,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可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再去推进

第二:根据海亮的特点,据我对海亮人的了解,大部分海亮人的思维:只要知道,课改了,必须改了,就够了。

 

二、论证可能性以鼓足干劲

1、政策层面:百花齐放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有绝对的相对应政策保证,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建立,学分制度,收费制度的建立。

2、社会层面: 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同,一些先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摸索及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不妨抽空看看名校的校本课程设,和省教育厅主办的选修课网络选课和授课,可以说,进一步推进课改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人们最需要的只是端正观念,鼓足勇气,既然这条路是对的,就要扎实的走下去。

3、海亮的实际:

(1)我们有一支有想法,执行力强的干部教师团队,海亮史上出现过比缺教室,走班管理更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值日定岗定员制,就餐课业整理制度,就寝加床制度……数不胜数。别的学校遇到的困难我们同样会遇到,别的学校解决不好的,我们都能解决得很好

(2)我们有开明的家长,海亮有一半的家长并不认同高考,同时也不认同升入高等学府一定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往往他们更现实地看重孩子在学校是否学到技能,学会做人,学出能力,学得快乐,我们的课改应该能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3)我们有多层次的学生,学生的需求我们课改和特色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其实我很担心很多公立学校的好学生仍然定势思维地去为了学分去应付选修课,而仍然去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在我们学校里,只要开设的课程的得当,学生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我们的改革的动力将更加强劲

(4)国际部教育的先进经验,他们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都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三、论证操作细节已提高课改的有效性

1、占先机,不犹豫

2、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凸现海亮特色:所谓特色并不是我们的不可复制,而是我们所做的工作更适合我们的学校,更适合我们的学生,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广泛的家长资源来开展我们的社会实践课程。

3、实施课改中最基本的操作环节应尽量制度化,和课改大政策接轨,并易于操作。

4、选修课课堂教学模式要尽量避免单一化,仅仅靠授课内容的新颖来吸引学生,必将是死路一条,所以授课形式,教材形式,作业形式,考评方法都应尽量在课程申报的时候做一定的要求

5鼓励集体申报课程,课改是激发老师活力的机会,也是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的有效途径,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往往不是个人奋斗能独立达到的,更不是老师赚取课时费的新途径。

6、课改中突出特色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特色教育要贯穿一定的精神,国际部的教育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假如我们不在教育的过程中贯穿一定的精神,我们的特色课也必将沦为普通科,贯穿育人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特色中的特色。

我是半个理想主义者,对势在必行的改革有高度的热情,支持改革,实践改革,是自找苦吃,是自找压力,但也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更为了坚守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访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