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定于这个学期实施。此前,省教育厅花费两年多时间,充分调研,制定完善了相应的《实施方案》;2011年4月以来,浙江省还在30个学校进行了试点实施;同时,各地市教育考试院也深入各类学校举行座谈会,听取实施方案的反馈意见,绍兴市教育考试院王院长也曾带队到我校进行过调研;同时2012年《浙江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标准》作为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开始在全省实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省地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对这次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地重视并对“二次课改”给予了厚望。
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主要内容
“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
二、内容解读
第一,调结构: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必修学分从116分减至96分,选修学分从28分增至48分。选修课程按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设置。
作为试点学校之一,杭州市第二中学目前已经开设100多门选修课,有基于学生学科兴趣的,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前沿相关课程;有基于学生艺术特长的,如摄影、音乐、美术等;也有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如实践课程等。每个礼拜二、三、四下午都会有选修课,每周至少有6节选修课。
第二,减总量:一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二删除必修课程中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参见《方案》附件2.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调整意见)。
相应的,省教育考试院也将继续深化高考命题改革,切实控制试题难度,确保不出偏题怪题,让反复操练“过度复习”在考试中失去意义。
第三,优方法:各学校根据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推行选课走班。全面实行弹性学制。
1、《方案》要求各普通高中必须全面建立选课走班制度。并认为二次课改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就看选课走班能否真正落实。对于我校,要实行选课走班,场地、器材、安全、评价就是难题了,若这些能解决,我校实行选课走班将有私立学校的先天优势,学生活跃,见多识广,向往接受西式教育,且各类专业教师易招聘。
2、弹性学制指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后,可以提前毕业。那就意味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高二就可提前毕业,并参加高考了。这对于我校基地班甚至诸暨公费班来说,完全可以实现。
第四,改评价:
1、以往的会考将转变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等11门必修课程,范围:就是相应学科的必修内容。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1月考语数外;6月考其它8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这么看来,6月的8科考试不能重叠,将要考3天,组考难度加大。
2、进一步完善两个制度: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制度。
第五,创条件: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积极开发社会课程资源,如: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加强选课走班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硬件保障,重视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逐步实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将学费分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实行学分制收费。2014年秋季,争取在浙江省全面执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制度。
三、建议:
我认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是大势所趋,并且三五年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些没有特色的学校必将成为末流学校,不被上级领导重视,不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可,甚至最后将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看,我校在大趋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要比不实施有利,认真实施要比应付检查式的实施更能抢战先机,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课程改革”,课程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课程必定“千校一面”,选修课程将“百花齐放”,学校特色就应特在“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上,我认为,通过特色课程实施,使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班型有特点,学校最终才会有特色。
我校去年开始的战略转型升级中,明确提出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思路,精品化、国际化已有清晰目标及计划,独这个特色化没有明确目标。在去年干部会议中,谢校长提到过特色化构想,列举了许多学校通过特色化教育走上成功的例子;今年高中一部高中二部在新高二年级都开设了一种新班型叫“特色班”,提出的口号是“打造少年领袖,成就世界公民”,以期探索出一条新的育人模式之路,同时也树立一个“特色教育”的样板,以资借鉴。这种班型的开设无疑在我校特色化建设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我校的特色化发展就这样小打小闹的开展吗?我认为学校应考虑:建立一套实施课程改革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批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制定一系列实施课程改革的配套制度,在班级组织形式、学分认定、学生评价、任课教师选聘、教学管理、教研组织、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起草具体实施方案,发动全体干部及教师群策群力,深入研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标准》,为我校特色化发展找方向、做计划、定目标。
四、几点担心:
1、选课走班的硬件设施达不到
没有多余教室及活动场地、没有配套的实验器材及活动器材,无法满足全校全面实施选课走班要求,又变成局部行为、个别行为,小打小闹行为了。
2、选修开课,师资不足,盲目开课,特而无色
选修开课,师资必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现有教师是否有能力进行课程开发,二是有能力的教师是否有课程开发的动力,三是所开出的选修课是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四是学生兴趣爱好类的专业辅导教师如舞蹈、乐器、棋类、航模等的数量严重不足怎么办,外请还是内聘,对他们如何管理,五是如何形成长效机制,组建优秀师资队伍,打造精品特色选修。
3、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及学校的安全易出问题
我校建校以来,根据生源特点,制定了一整套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管理严格的优良校风,有利地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学安全平稳有序地进行。选课走班制一旦实施,学生失去了班级建制的制约,逃课现象必将激增,相应产生的不安全事件也将随之增多,选课走班制对传统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4、选修课变成了学生玩玩闹闹的课
教师管理能力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就极有可能使选修课变成了学生玩玩闹闹的课。
因此在选修课开设之前就应制定选修课行为规范,加强对选修课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学分管理细则。如对教师课堂管理要有相应要求;必需实行学生上课点名制;学生每堂课表现必需有相应的评价;选修课修完后学分必需与日常表现挂钩,不合格必需重修等
5、选修任课教师无法进行考核评价
我校注重以实绩论英雄,同类型班级均分差是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选修课无参评对象,无考试成绩,较难对选修任课教师考核,但不考核无优劣难评价,也就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研究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既能比较客观评价不同选修课实施效果,最好又能将此纳入到综合考核体系中,享受1500的增资考核,调动选修任课教师积极性。
6、选修课开设多了,会不会影响升学率
学校讲求升学率的目的就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社会认可没有变的情况下,我们仍应想方设法提高升学率,尤其是提高重点(或第一批)的上线率。因此几个重点班级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抓好,如加快进度,争取两年高考;加大难度,争取竞赛早出成绩,出好成绩。并以此为宣传点,加大优秀学生招生力度,实现高中优秀生源与教学成绩的良性循环。其它类型班级选修课设置丰富多彩,形成特色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这样精品化、特色化二者齐头并进,比翼双飞,必将实现海亮教育的成功转型,使海亮教育闪烁出名校之光。
五、个人想法
1、有人才就有事业
如二部袁文波老师组建校广播站,在校内校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