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十中教研室主办 第 四期 2008年10月25日
学案运用中的要求和学案教学的体会
一、 学案运用中的一些要求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导练、导结。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设计教学案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的要求;
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选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是课堂上的攻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子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要想设计一份好的教学案,就必须把课备好。教学案的设计要把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要编写制一份好的教学案,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还要了解课标、考纲等,这单靠一个人很难把准目标、做到位,所以学科备课组的教师必须合作互助,认真探究,充分发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对教师使用教学案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案除了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还是学生的学习册,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课本要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要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另外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展开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最后用教学案进行教学还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总之,使用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希望老师们潜心钻研,大胆运用,在运用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教学案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对于学案式教学,我的认识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1、要想学案式教学取得成功,学案首先必须达到题要好,这就要求教师选题、组题,以精选习题、问题来保证教学的导、练、查。在这里我们强调大家:
(1)选题时,一定要注重“六化题”:“例题习题化、习题模仿化、公式运用化、课本原题变型化、课本基础重复再强化”。
(2)组题时一定要注重“精”,不要偏重于题海,保证组题的质量与梯度,控制课堂的练习题量。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认识到规律的掌握,总之,练什么题是很重要的,高质量的题才可能有更大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编制课本系列习题、中考类型练习题、综合系列习题,使学生的练习有基础性的题、重点题,保证有梯度、有变化,特别是在习题中展现重点、难点,以及易出错、不放心的知识点都要编写入题组中进行检测。
2、要想使学案式教学获得成功,必须攻破学案运用的难点,即“练要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练代讲、以查代讲,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学得心法,代替讲解;在讨论中兵教兵,代替讲解;以检查督促学习研究,指导学习方法,代替讲解;以总结规律,点拨技能、技巧,代替讲解。
3、要想学案式教学成功,千万注重一个重要环节即:“盯住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相应的教学环节中。
(1)把练落实到人,这道题究竟有多少人掌握了,多少人还不会,不会的症结在哪里,就是要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
(2)把练的过程落实到标志性人物的学习过程中,标志性人物钥匙解题程度反映的是各类题型全班掌握程度的标志,只有在课堂上盯住这些标志性人物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才能知道全班学习过程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才能针对性地指导解决问题。
4、要想学案式教学成功,一定要优化课堂程序。
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力求教师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五段式”,特别是对自学寻求疑难——合作探究解惑——训练分层优化这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其独立阶段教学重点的同时,也体现这三个环节的相融性、互补性即教师浑然一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阶段,调动学生竞赛做题、讨论做题、
兵教兵做题,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并在练习相关类型习题后,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经验,总结思路技巧以及掌握知识的规律。
另外,每节课目标检测反馈环节也不可忽视。课尾组织当堂测验以检测本堂课教学效果得到重视,就会引起学生对前面环节的重视,就会调动学生为完成本堂课学习任务,争取堂清、过关的学习积极性。
5、要想学案教学成功,课堂必须突出两大特点。
(1)学生实践的主体性。课堂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练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动”中学会求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学生主体互帮、互补性。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要真正落实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突出优生在帮助同学中有提高,中差生在交流中消除障碍,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使训练指导目标化、集中化、具体化。
这样学生在自动的基础上又有了互动,不仅缩短了解决各层次学生的具体问题的时间,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案式教学一般在课堂上操作是按“五段式”进行的,特别是应在自做——合作——检查——改错——总结这些环节上加强。因为学生通过自做,才能产生疑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兵教兵解决疑难;学生通过改错,才能找出错误的原因,接受教训;学生通过总结,才能找到思路、办法、规律,从而取得更大的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对学案式教学开展研究,建议大家根据学科特点、课时及相应教学内容要求,分类备课、写教案。
“学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大体可以分为导学式学案、新授式学案、训练式学案、检测式学案四大类。
①导学式学案简称预案,是以“导学”为主。它为学生提供了预习、自学的方法、内容和要求,提供了尝试的问题、习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学会尝试解题,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学案同样要求有直观的、便于操作的教师检测预习效果方面的内容和环节。
②新授式学案,简称课案,是以“新授”为主。它按照“五段式”的流程以及每阶段的时间、重点、要求、注意事项,引导完成本节或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掌握本节或本课教材的重点,掌握相关知识规律。这种学案要求每段时间限定,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加强知识点、线、面的到位落实,确保教材的广度、深度、适度的挖掘。
③训练式学案,简称“练案”。重点解决的是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的问题。教师把训练的习题互查、互检、更正改错。这种学案集中了训练内容,构成由易到难的训练梯度。
一般章节总结、单元总结等方面在编制学案时,提倡和要求大家用这种学案,编写这种学案一要考虑各年级课本上的题、原题、变型题与拓展题的比重,即初三7:3、初二8:2、初一8.5:1.5,重点要看学生的基础为主、初一以课本题为主,难度以中等生为标准。二要精心选题编组,保证选题的质量与梯度,尽量题量要少点、稍容易点,要求优生得满分,中差等生享受到得高分的快乐,从而提高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④检测式学案,简称“检案”对学生做过了课本习题、练习题及导案、授案、练案的习题后到底学生掌握的如何,可制定一份检测式学案,把基本题、重点题、易错题及变型题等汇集于检测学案之中来比较准确地验证一下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要求教师选题要适合,题量要合适,做题时间要合适,评价的方式要合适。要求教师以检查落实为手段、更正、改错为目的,以让学生提高能力、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为重点,而不能体现于“考”来为难学生之目的。一般“周周过关、月月过关”等工作,要求大家以检测学案为主。运用“学案”进行课堂“五段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任何新的方法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完善、更新,希望大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案式教学给予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和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