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十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研专刊 > 文章详情

河南学习的体会赴

2014-10-14教研专刊作者:王爱萍(驻校)浏览:479次

榆次十中教研室主办            第 五 期            2008年12月16日

 

赴河南学习的体会

榆次十中  崔计科

   紧张的河南、南京学习考察已结束时日,但我的内心似乎还沉浸在我校与彼校的强弱对比、改革出路等,真是不虚此行,这次学习感受颇深,收获甚大,三所学校有共同之处1、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到处洋溢育人氛围2、教师非常爱岗敬业。3、三所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特色。通过这次学习,使自己更加坚定了课改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把我校课改扎实有序地搞下去,大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观之前,我校的教学改革,已步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地,而这次的学习和借鉴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本改变现行课堂上“一言堂”现象,重讲不重学的现象,彻底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种种本领。让那些有浓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们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并且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为他们一生的成功奠基。这样,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而是坚定不移的脚踏实地地逐步实施学习洋思、杜郎口、东庐教改实验方案。只要我们所期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一旦形成,我们的教改实验就成功了,到那时,我校教学质量的大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下面,是我这次考察学习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三所学校营造了浓厚课改文化氛围。

在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处处可见学生们自己的格言,比如:鸟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唤曙光,我们走出封闭中的樊篱,迎接自由。再比如:演绎学海舞台,吾为课堂主角,师生互动沟通,抒写杜口真情。还有你说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同时,学校的标语也令人深思: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才是学生们自己的空间,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在生长。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信、傲视一切的霸气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不管对错,学生都特别喜欢说、愿意说,喜欢表现自己。

二、互动的课堂让人难忘。

一节数学课。上课期间,各组先由一名同学板演做题步骤,思路,其他学生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用老师叫,回答问题也不用举手。学生随时发言,谁的声音大,谁就抢得了发言权,讲完了坐下。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真正体现了“我参与,我快乐”这句话。

学生合作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很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这个教育行为的根基所在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由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级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老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创新课堂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要有精品意识,要求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

参观后对教学教改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充分关注后进生

首先,在教师的考核导向上要求老师充分关注后进生,学校把每个班1/3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老师教学成绩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模式也以学生感兴趣为主要标准,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二、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

学校发现以前的课堂教学严重存在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的问题时,学校就硬性规定,每堂课老师的讲授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就逼着老师在“精讲多练”上下功夫。这样坚持下来,就闯出了一个具有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们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校长回答这个问题时回答得很简单,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老师不能歧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老师备课时每一个环节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如何参与进来。找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是每一位老师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

做到这一点了,还要再有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班内的桌凳摆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这样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区别,每个学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小黑板,学生要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安息自己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不学习,就没有内容在自己的黑板上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叫“黑板制约生存”。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

四、教育改革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自古以来,从大到小,凡是改革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就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和压力。如果改革者没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毅力,不能坚持到底,再好的改革也决然不会成功的。

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一实施,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就扑面而来,教师反对,学生反对,家长甚至到政府请愿,要求罢免校长。“为民除害”,可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领导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终于坚持出了成效。

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地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寄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是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正如学生感言:“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

通过这次学习给我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

启示之一: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启示之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启示之三:老师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我觉得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有两点最值得我学习:一是落实到位,二是相信学生。先说说“落实到位”的问题。他们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五花八门的检测,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觉得他们的检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非常清楚“落实”的重要性,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再说说“相信学生”如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等。这一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但就是不太敢放手。我们的老师的注意力在课堂的教上,而洋思、杜郎口、东庐中学的教师的精力用在了课堂教学的导学上,备课存在区别,我们教师的备课不够深入,浅层次的,而洋思、杜郎口、东庐的备课是在备学生的学,可以设计到每个知识环节的中考题。洋思、杜郎口、东庐的教学有其自身的原生状态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长。这是我校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如何发挥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呢?也就是如何在我校的课堂上做好自学指导呢?小组合作,老师你敢放开吗?学校的指导方针是关键,学校的管理细节是促成这一工作落实的根本。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十中全体教职工在我校“两大工程”,“一课改”,“三清检测”,“餐桌式课堂互动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取长补短,使我校的改革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