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十中教研室主办 第 六 期 2009年2月5日
和教师们再谈学案式备课
崔计科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没有合理的学案设计,想把课上的精要、好懂、条理、实用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我和老师们再来谈一下备好课的问题。
要把课备好,着重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钻研课标。
课标即课程标准,也就是学科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大家必须明确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尺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范围的宽窄,有目的地施教。
第二:要吃透教材和学生。
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明确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
所谓吃透学生,就是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方法习惯情况、年龄阶段特征等。
这样才能依据课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确立定出教学目的、重点和施教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三:设计好学期备课。
在依据课程计划、钻研课标、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拟定好全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使全学段的教学能在目的明确、重点明确、时间明确的前提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第四:掌握备课的程序和方法。
1、通读细读教材。
通读细读教材,就能掌握知识的重点,明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弄懂知识点、面、线的衔接关系以及知识点在纵向发展中的地位意义,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注意围绕教材,翻阅相关书刊资料,开启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知识。
熟练驾驭教材的标准是:脱离教材,心中了然、讲述清晰。只有这样,分析把握教材才能挥洒自如。
2、做会文后和练习册等相关习题。
教师只有把习题做熟,才能明了学生在什么题上会有困难,什么地方会忽略出差。某题难的程度,学生完成该题的时间情况,同时,通过老师自己的做题也可品评出各类型的典型题,便于自己收集或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
与此同时,通过教师自己做题,还能充分考虑哪些题可以放到自主学习环节做,哪些题在分层优化环节练,用什么方法练,练要占多少时间等很多问题就都能一一落实了,一一心中有数了。
3、编写学案:
写学案的规范要求(基本格式要求)及具体环节要逐条想一想、写一写。
首先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定目标、定重点、定难点。
定目标:要求教师充分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定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一般体现一课一个重点和难点,体现一课一得、一课一突破。其次,明确这节课要怎么样教?——定程序、定重点。特别要清楚这节课要练什么?——有哪些题、哪些方法。围绕知识要点,以当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提问题,要提问谁?合作小组在哪些问题上发挥作用,哪些题放到自学环节,哪些题放到训练分层优化环节,哪些题要盯住哪些个标志性学生,哪些教学内容该融入“五段式”的哪个流程,诸如此类都要编入程序,形成一个合理的设计。
为了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备课还要考虑到个别环节的时间限制、课堂快节奏的促进、激励评价方法的使用,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从而形成师生合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熟悉学案:
学案写好了,只算是完成备课的80%,20%的备课任务还要熟悉学案,如何导入、如何开展“五段式”及每一段的环节中又以什么问题为引子加以启发,使其走出迷惘,学生在何时练、练什么、笔记写什么等等,所以这些点点滴滴、一步一步、一段一段,都要求我们能做到成竹在胸,娴熟于心。只要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会信心十足、左右逢源、实实在在,配合默契,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水平,体现出教师备课充分。
老师们,如果你想知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深的奥妙,你想擒住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那你就一定要在备课环节上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地从备课上做起。
磨刀不误砍柴工,天酬人勤诸事通。学案式备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五段式”课堂教学的效果,让我们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毅力,踏踏实实很下苦功,让新的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