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张嘉启教学反思 > 文章详情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次教学反思

2013-06-18张嘉启教学反思作者:刘伟浏览:618次

随着半期结束,课文也已上完。通过最后一单元的新闻学习,让我有点感触。好多学生是很懒惰的。我们要随时用一根“鞭子”抽打他们,他们才会主动的学,形势不妙啊!尤其是语文这科,很多学生不能引起重视,自以为是,可一旦让他们做《单元测试》就蒙头蒙脑,不知所措,这也引起我的注意。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特意找了一道拟定新闻标题的题让他们来做,在这个过程中,叫他们找出导语和主体,他们却无动于衷,做起题来,只能靠主观感觉来做,一点方法没有。结果我又给他们回顾了新闻三要素:标题、导语和主体。并且解释了它们的作用,让他们先确定导语和主体,再根据题目的意思来拟标题。我说像给新闻你标题的这类题目,只要确定好导语,那么,标题就好拟多了,因为,标题就是对导语的概括,而导语又是对主体的概括和总结。最后,只要在导语中找到主语就能很好的拟定标题,说了一大通,似乎他们才有所反应。因此,我想这语文光说是不行的,还得要做,要多做,不做题再好的方法交给他们也无济于事。只有通过大量的做题让他们找到一定的规律后才真正可能提高,一味的说是不行的。

其次,现在,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数理化上,可是也不见得有所提高,这样,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数理化没有真正学好,还连他们最以为得意的语文也没学好,得不偿失啊!于是,我想到魏书生说的好:“不管他学什么,只要他动起来有事做就好”。如果语文他不好,不喜欢学,那么,至少要安排一些事给他做,无论是每天写周记也好,还是每天写一条名言也罢,只要他不闲着,时间长了,总会有收获,我们不能期盼那些不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是,要保证他们一定要有事做,这样,我想经过时间的洗礼,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能够有所收获,不求个个都能榜上有名,但求良心无愧。每天以快乐的心情来面对,“用公家的时间来做私人的事”,不亦乐乎。另外,在教学上,还得深挖教材,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我们不能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总的有更多的演员参与,才能把戏唱好、演好。现在有些学生,在初中被老师给填贯了,所以,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要他自己学,他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学。所以我们要转变那种观念,慢慢培养他们、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储备,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要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一定的经验,最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的目的。现在,他们刚从初中上来,知识储备明显的不足,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延伸知识,让学生不断地储备知识,经过长期的积累,他们应该会有所提高,饭得一口一口吃,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当然,有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例如,我在给同学讲将长句变为短句时,由于没有很好的把句子意思吃透,因此,讲起来模棱两可,说不清楚。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讲不清一些不常见的修辞,一旦碰到,就很难把握住。但是,我们老师不能模棱两可,在课上说不清楚,可以和学生说,再下去好好研究,在下节课给他们满意的结果。这些问题是每个新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也要认真去处理的,老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然,就是失职,就是误人子弟。《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此言得之。

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严谨,心思要缜密,逻辑要清晰。不然何以为教?何以为师呢?当老师不容易,当一个优秀的的老师更不容易,我们仍需摸着石头,在曲折中勇往前行。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