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高一(3)班讲《诗经》中的《卫风*氓》,在这之前,校门外一直播放着动人心弦的舞曲,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追本溯源,原来是校门正对面正在售房。
刚一进教师,里面吵吵闹闹,接着是上课的铃声,当我说出“上课”,学生回复“老师好”,我请他们坐下时,外面想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家都很好奇,纷纷往外看,接着又连续响起咚咚的几声,天空中闪现五彩斑斓的烟花,学生兴奋不已,仿佛古代社会的人们见到仙女下凡一样激动、惊讶、羡慕。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外面,见状,我连续几次打招呼没有效果,虽然,一些学生有所收敛,但,坐在窗户边的同学依然拉开窗帘,把头探出窗外,以满足好奇的心里。我终于忍不住了,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那些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尤其是女生,你们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而不至于在感情中接连受挫,以致心灵受伤,而过上幸福的生活,男生在将来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感情,那么,今天这一节课你们将会受益匪浅,它比外面的烟花更精彩,更值得大家去关注,那就是《卫风*氓》”。经我这一番讲述后,学生的注意力几乎转移到了课堂上,尽管外面很吵,烟花绽放不停。那么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去感受。
接着,我就布置了任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用三分钟时间,找出不会读的字词”,然后,学生低着头边读边找,我校准时间,时间一到就立即停止,于是,我对大家说,请同学们听我朗读,注意有些字的读音,把不会读的或多音字注好音,于是我就反读了一遍,再叫学生整体朗读一遍,还是有少数同学把少许字给读错,如“渐”和“裳”两个字,本来“渐”应该读第一声,意思是“溅湿”,但,少数同学还是读成了第四声,而把“裳”读成“shang”,鉴于此,我给他们纠正,“裳”作为衣服来讲的时候才读“shang”,并且,要读轻声。而“渐”在现代汉语中用作“渐渐地”为副词,而在古汉语中作动词。我在想,到底是他们在我读的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呢,还是出于习惯才读错的呢?当然,我没有深究,只是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便是很大的成功了。何况,还是早上最后一节课,他们不仅疲惫了,更是饥肠辘辘了,我也只能进我最大的努力,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跟着我的思路,把这堂课顺利的讲完。事情还真如我所愿,我一边翻译,一边讲解着文章的内容,讲文中男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变的过程,同时,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传统,把女主人公的遭遇和男主人公的始乱终弃的本性娓娓道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跟着附和,有些女同学也替女主人愤愤不平,抱怨男人的移情别恋,他们听得很认真,我也在这个过程中讲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不知道怎么的,平时给他们讲的时候,个个都没精打采的,今天,表现的却很好,好像把一早上的疲惫和饥饿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暗自窃喜,觉得这堂课很成功,从他们的状态来看,表现得很有激情,我想可能是对故事本身充满了好奇,又是讲述关于男女爱情的,因此,他们把什么都忘了,而只想要关注爱情,无论是对文章中的,还是对于他们自身,爱情的话题本来就是既新鲜有刺激的,所以,他们用他们的思想对爱情充满期待。
在讲到文中的第五章时,女主人公述说着她的苦楚和不幸,我想同学们可能在想,是不是她在和我述苦呢?女主人公的口吻完全是在对每一个读者述说她的一肚子苦水,而我们就像是她的知己一样,所以,她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去了,而对于男主人公“氓”,他的移情别恋也似乎触怒了每个学生的敏感神经,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愤怒和对这种行为给他们造成的尴尬,他们好像认为,班上女生对“氓”的唾弃,就是针对他们一样,使他们有点紧张,不仅如此,当女主人公被“氓”抛弃回家后,还被自己的“兄弟”嘲笑,这样女主人公更是值得同情,同学们也扼腕叹息,最终,下课铃声想起,于是,我们就在这同情和叹息中结束了这一节课。
201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