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川兴中学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科研 > 文章详情

《端午的鸭蛋》

2013-12-04教学科研作者:赵圣川浏览:433次
 西昌市川兴中学  罗映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学会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学生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较多。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目标】:
    1、培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教学让学生能从生活的细节发现美的事物。
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赏图片,猜节日为切入点导,立足文本,进行品读活动。通过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拓展迁移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刻反思,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但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拘泥于学生目前的文化状况,他们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尽管今天有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但是学生受西洋,日韩和港台的文化影响较多,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学生喜欢西方节日的较多,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赏图片,猜节日。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乐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学们喜欢过节吗?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根据图片内容猜猜看是是咱们的哪个传统节日?
(此环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创设情境,由图片引出端午话题,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知识目标】: 了解端午习俗,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学会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培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操。
(出示目标,屏幕显示。此环节设置,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了解端午,了解作者。 (多媒体展示)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散文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生活的妙处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文风闲适自由,不事雕饰,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他提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学生受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同时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作者的文风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下文的讲解做一个铺垫。)
四、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
门 楣  méi     腌 yān              苋 菜xiàn       城隍庙  huáng
车 胤  yìn     囊萤映雪  náng       籍 贯 jí         肃然起敬sù
(屏幕出图片、学生读,师生共同订正。此环节设置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多媒体展示)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结合课前预习),思考题:
1、根据课文结构,你觉得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家乡的端午(1)     家乡的鸭蛋(2—3)        端午的鸭蛋(4—6)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赏图片,知风俗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其中哪些是别处没有的?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学生能形象直观的看到文中写到的七种风俗。培养学生喜爱传统节日。)
3、做判断,识详略
文章第一段里写到的风俗,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找比较 ,说含义
在作者写到的风俗里面,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有什么含义?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吃“鱼”,又有什么含义?
吃十二红: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鱼:表示希望一年到头“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5、作探究,知写法
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作者在第一段写了那么多家乡端午节的风俗,这些内容与端午节的鸭蛋有什么关系?
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地方风俗风情,令人神往,为下文写鸭蛋作了情感铺垫。
在介绍端午节风俗的时候,特别介绍家乡的吃“十二红”。其中一道就是鸭蛋,由此引出鸭蛋,自然而充满情趣。
6、看文段,谈感情
在二、三两段文字中,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赞美   自豪   热爱之情  也有浓浓的爱乡之情
(此环节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7、赏文字,悟情感
文章四至六段写端午的鸭蛋,讲了端午的鸭蛋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挑鸭蛋(挂鸭蛋络)    吃鸭蛋(高兴吃蛋)   玩鸭蛋(蛋壳装萤)
对儿时生活的一种怀恋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8、览全篇,明主旨
端午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名声、特色
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玩蛋壳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六、品味语言 (多媒体展示)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文中语言特色是口语色彩浓厚平淡有味;古汉语的点缀,朴素典雅;运用语言造型,动感传神。
口语色彩浓厚     平淡有味
语言艺术风格     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典雅
运用语言造型     动感传神
请你从文中各找出一例加以分析  (多媒体展示)
示 例 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语言平淡而有味。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示 例 二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雅俗共赏。
示 例 三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绘声绘色,动感十足,活灵活现。
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
一代大师汪曾祺,方言俗语也入文。平平淡淡显真味,幽默风趣抒性情。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悠然恬适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回想,对家乡民风民俗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以前我总认为轰轰烈烈才最美,读了汪老的文章,我才知道平淡竟如此美丽。
(这个环节设计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重在体会作者平淡有味、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感知汪曾祺在本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七、拓展延伸,话佳节  (多媒体展示)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配乐图片)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
(配乐图片欣赏,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民俗是国民和国家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民俗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
八、课文总结  (多媒体展示)
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着一层异样的光辉,我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品味生活的平淡和诗意,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老就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会从一片树叶,一粒细沙,一滴雨水,一抹阳光,一夜星辰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此环节设置,通过背景对课文进行总结,希望学生学习课文后,有所收获。)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