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三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通讯 > 文章详情

教学通讯第五期

2014-03-21教学通讯作者:云平台驻校浏览:1212次

在全校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动员会上的讲话(摘要)

                                         

——常二平

老师们: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会通过的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宣言,是未来中国发展进步的行动纲领。穿越近百年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站在了承载人民信任、担当历史使命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开拓、人民在期待。我们党以什么样的面貌开局起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国内外高度关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面对世所罕见的风险考验,我们党以什么样的作为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决定了我们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十八大对教育的要求和期盼,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我们要按照教育系统党委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讲几点意见:

一是在全校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对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形式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德育处、团委要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主题活动,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把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我校当前、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与促进教育公平结合起来,与完成我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与极早谋划明年的工作结合起来,与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与目前正在全面开展的“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

三是求真务实,深入贯彻教育新要求。从现在开始到学期末,按照教育系统党委采取的动员部署、专题学习 、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进一步巩固学习活动成果。

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榆次三中早日走出低谷,实现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目   录

 

卷首语

在全校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动员会上的讲话       常二平(1

理论学习

晋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4)

教学研究    

快乐作文教学法                                 曹文芳5

预设与生成一个都不能少                       王小青(9)

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孔月香(14

教师的角色变化                                  宫俊娥(16)

调动学生内动力  激发学生潜能                     刘红莲(16)

149150班开展数学理解记忆攻关活动              贺有福(18

班主任心得 

班主任的幸福感从这里来                          要虹(20

 

晋中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续)

(2011―2020年)

第十二章  确保教育用地与配套建设
  (一)切实做好教育用地的规划与保护。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规划部门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并将中小学布局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要充分考虑该地区原有教育设施的扩建用地,严格保护现有学校规划用地,禁止将教育规划预留用地改作他用。教育用地的替换、变更须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
  (二)明确教育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市、县(区、市)政府是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出台《晋中市城区(县城)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教育、国土、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学校、幼儿园配建要按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保障教育规划顺利实施。达不到国家规范配建规模要求的或经规划部门认定所在地段不适宜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的,要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标准交纳教育设施异地配套建设资金。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成本,由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负责,配套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和使用。

第十三章  营造良好氛围
(一)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村镇以及公民个人要主动担当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责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为义务教育后子女或被监护人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受教育个体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构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鼓励各地、社会团体及个人兴建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体育馆、青少年宫等社会公共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要向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举办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要营造尊师重教、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互联网管理,防范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音像、书刊等文化市场的管理,依法查禁淫秽、迷信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
  (三)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协调联动的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保障学校安全保卫经费投入及人员、设施设备,提高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法制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提高师生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种事端,健全师生意外伤害保险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做好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与风险转移工作。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重视解决好事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注重从源头上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十四章   认真组织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全市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性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落实好本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和考核制度,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对在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先进事迹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的要予以批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完)

快乐作文教学法

曹文芳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预设与生成:  一个都不能少

 

王小青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细细品味,其中即寓含着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这两个要件。真正的预设与生成都立足于学生的学,预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生成是预设的有效延伸,这种延伸既来自教师必要的引导,更来自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此理念下,引导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主动投入,潜心体察,“对话”才有可能形成,各种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充分接触文本的目的不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只让学生“学会”,而是着眼于学生的“会学”,而立足于文本,将脚跟立定;着眼于思维与心灵的成长,而立足于文本,让羽翼渐丰。如果学生对课文只是“读过了”,而非“读进去了”,那么,无论是交流合作,还是有创意的阅读,都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探索扎实有效的途径,在引导学生全面接触文本时,既重预设,更收获生成,是一个似旧而新、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学情,预设与生成双向调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与质量

    影响学生真正接触文本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心理需求,没有在教学与学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面对一篇课文,学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或正或误总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就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资源。我尝试让学生自学课文之后,写出“阅读初感”,即把读完后自己最想写的文字记下来,不求深刻,只需真切;不限方向,不求成文同时附上自己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收回后,进行汇总、剪裁、组合,再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在《荷塘月色》的“阅读初感”中,我发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感受:一种是“抱愧荷花。自己虽也见过,却没觉出它动人;而在朱自清笔下,它美的像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一样”;另一种则是“没打动我。早就听说此文是名篇,但读后也不觉什么”。这表明不少学生还不能入入境。于是,我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三个环节:一是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诵录音,二是让持第一种感受的同学更具体地描述自己用心灵“看”到的荷与月,营造一个现实的浸染氛围,三是委婉友善地让学生明白,世界的丰富程度,是依一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渐次展开的,审美取向、审美爱好可以因人而异,不过让自己对各种文字、多彩的自然更多一些感受与体验,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再如,一位同学在《我的空中楼阁》的“阅读初感”中质疑:“作者以点缀为骄傲,自诩为小山的主人,扁舟衬流水,飞雁衬天空,意境确实很美,但我认为作者的小屋加在山中是一处败笔,它打破了山原有的自然。”我将这一问题放在了对课文的总结阶段,由此引发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点缀”是形,是局部,“和谐”是神,是整体,并且作者是在托“屋”抒怀,以此隐喻人与自然的关系。

    用恰当的方法了解学情、研究学情,既使学生能有一种主动、自由的阅读心态,保有自己的感情、思维空间,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灌入思想”;也使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充分到位,最终能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潜移默化中也增强了学生接触文本的兴趣和信心。

二、铺路搭桥,以预设助推生成,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并走进现实

    制约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因素,除了课业负担重、阅读积累人文积淀不足等周边因素之外,缺乏阅读的方法技能、阅读兴趣的消遣化、不能在文本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面对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时,这些欠缺往往使得学生不能进入文本,或停留于某一层面,难以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这时教师的帮助与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供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关于阅读的知识与策略。学习鲁迅的《灯下漫笔》时,我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A.本文的整体框架由叙、议两块构成,二者有什么关联?B.本文针对哪些人、事(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爱排场的学者、中国的历史)发表了哪些看法,其中哪一个具有统领作用?C.贯穿全文始终,对阐述观点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是哪几个?这样,将难点分解,帮学生走出无从下手、一头雾水的初读困境,让思路由纷乱走向明晰,同时也交给了学生设疑自问、驭繁就简的阅读方法,学生感到有方法、有方向,便有了“拾阶而上”的兴趣。

   其次,立足文本与学生实际,提供一个深入文本思维系统的切入口;引入古今活水,在联系比较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学习《灯下漫笔》,在学生把握基本内容之后,我要求给本文换个标题,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讨论交流后,推选出了《千年历史 两个时代》《低于牛马 ?奴隶?人》《中国人:争得做“人”的价格》等标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深了一层,思维在提炼与表达的过程中得以深化。

    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不可能是快餐式的,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渐渐生成,一层层覆盖。在《灯下漫笔》学习的总结阶段,我组织了一次讨论:任选一角度,任选一事例,谈谈你对目前充斥荧屏的宫廷戏的看法。要求先下笔写短文,而后在小组、班内交流。李元君同学在《评“奴才该死”》中写道“奴才该死,这是当前宫廷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如今,人民好不容易争到了人的价格,但电视上左一句“给主子请安”,右一句“奴才该死”,会给大众的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未尝不是一种思想污染,读了鲁迅的《灯下漫笔》,我想这应该就叫做:争到了做人的价格,却怀念当奴隶的日子。”虽然不尽全面,但其切入的角度,理解的深度还是可贵的。最后,在讨论总结中我强调:对于一些宫廷戏,我们不否认其娱乐功能、艺术特色,但其思想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值得警惕:它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对专制皇权产生一种麻痹的认同,我们要的是民主意识、主人地位,而非皇帝意识、奴才心理;此外,一味欣欣然于开心娱乐中,有使一代青年流于浅薄之患。

   这样,文内文外,联系比较,不断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思想空间,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让学生不断充实、丰富、发展自我。

三、预设时重视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收获生成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动。“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如此,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教师自己真切独立的解读,将文本激活,带动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接触。

    一篇文,一颗心,阅读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回应。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完成“言”与“文”的把握后,我给学生读了我以压缩改写形式写成的感悟与回应:“每一根窗棂,都记着我扃牖而读的少年容颜;每一个角落,都留着我至爱亲人的历历足迹;每一片日影经过,都会有一个记忆苏醒,却又像夏日午后的长风一般,温暖而寂寥。老屋,伴着半生坎坷,一世情缘,已渗入了我的血液……”感动引发感动,回应接通回应,《项脊轩志》也更清晰地走进了今日学子的心中——“也许我便像那归有光,背负着长辈的希冀,却总是低头自惭,暗自唏嘘。我还能这样吗?我忧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竹帘子挂起来了/我怀念山村的夏日/娘在唤儿归/声声在耳……”感念的深情,淳朴的诗意,种种在其中。此时,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借此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

   2.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情感激荡与心智互动深入有效地展开。

   要让交流互动的教学交往真正形成,需给足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的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尤其是在对文本的解读这一领域。“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阅读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绾结,而细若游丝的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抽理和维护的……这一切,都有可能被热闹所毁损。”(余秋雨语)新课标的“对话”是隐喻性质的,其内在要义是强调一种内省式的阅读。                               

   其实,学生会有许多由文而生的宝贵体验与思考,如果不给其外化、强化的机会,它们通常或处于混沌状态,或自生自灭。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将其唤醒,并搭建平台,使之外化、强化,并让个人情思语言的闪光点通过交流互动而成为集体的精神财富。

    对苏轼的《赤壁赋》,学生近乎是天然的亲近喜爱,于是我把着力点从讲解文本移到了以下三方面:一是联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看到一个备受磨难的人;一是多次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诵带,让学生看到一幅诗意的画,触摸到一颗旷达的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细心体味,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进行小组、班级交流。学生的感想文从内容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可以看出学生是真的在感受、在思考、在表达。语文基础好语言功底好的同学文质具佳,如:“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纵孟德金戈铁马,旷世枭雄,而今同古化。清水徐徐,水波粼粼,留与后人惜。羡宇之无极,恋宙之无穷,托思九天。”阅读面窄表达能力一般的同学也文从字顺,感受真切:“初读此文,第一感觉就是文字优美,特别是在听朗诵时,配上音乐,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我更是为之一震,为作者的乐观豁达而感动。世上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完美的,关键是我们对它所持的态度……”尤其使我惊讶的是理科班有同学居然用旧体诗的形式来书写自己的感受:“扣舷倚歌慕美人,水光江月催人泪。回眸古迹哀须臾,飘然望月江渚上。”“苏子一赋意深沉,后之诵者皆悲叹。吾哀苏子怜其生,今日吟读心转安。”整个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时而啧啧称羡,时而心领神会,时而质疑探究,此时,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

    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投入的参与,文本岂不只是一堆死的文字?如果没有感情交流与心智互动,怎会有充满张力的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四、对生成有所评价,既“长善”也“救失”,否则,宽严皆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评价活动的目的并非为评价而评价,其意义是建设性的,是认识,是反馈,更是导向。

    1.利用错误,疏通思维,提高解读的准确性。

    学生的理解、回答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这很正常,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沿着其思维过程进行疏通,纠偏矫正。一同学在《赤壁赋》的感想文中写到:“……我也喜欢他们的‘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当你不高兴时,不必顾忌别人怎样看你,要勇敢地去发泄,明天依旧会升起太阳,我也将焕然一新。”这其中有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常犯的毛病:只见其“形”,不见其“神”。我先肯定这位同学抒写真情实感的可贵,继而点透造成理解偏差的原因,最后该同学将其改为:“……这是一种寻找到心灵寄托后的超然,是一种清风明月般的洒脱。”这样,一个失误,在使同学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文本的同时,也审视、修正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

   2.点拨指迷,揭示规律,增强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潜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同样,本着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理念,也断不能忽略与文本联系的阅读的另一端。学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后,一同学写道:“桃李站房前,榆柳站屋后,我狂追迷迷糊糊的桃花源,可它却缓缓化作轻烟升空中,忠实可靠的狗在深巷中叫,可我无论走多深也见不到它。”一种焦灼感、茫然感弥漫其中,显然,她是套用了陶诗的外壳,说着自己的话。借此,我向学生介绍了文章解读的两个层面:通过关键词、点睛之笔探清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用意;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和作品提供的有关信息,获取其它的感悟、认识。其中,第一层面是基础,是积累阅读经验、构建阅读策略与技能的重要路径,第二层面是新角度切入,多体现读者的个性化体验。

   学生受年龄、阅历及知识基础的局限,在具备了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之后,某些学习的关键部位他们仍无从逼近、把握,教师此时若不能把住方向、揭示规律,就会使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显得飘忽。

    综上所述,预设与生成,一个都不能少。在此理念下,引导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既是新课标“对话”精神落实的基础,也是日常阅读教学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既需要学生主体精神的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既关系到学生基本知识策略的构建,也关系到心灵、语言的成长。在这一领域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任重而道远。

 

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榆次三中      孔月香                                                 

 

要想使一堂课成为有效课堂,关键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我以《排列组合》一堂课为例与同行商讨。

    排列组合作为高中代数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为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教者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还不太适应。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过尝试总结出一些个人的想法跟各位同行交流一下。

   我认为之所以学生“怕”学排列组合,主要还是因为排列组合的抽象性,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可操作性。

    下面我将就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难点通过两个特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1、占位子问题

    例1:将编号为12345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1) 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2) 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

    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 解决问题:这时我在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4) 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5) 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2分组问题

    例2:从135792468两组数中分别选出3个和2个数组成五位数,问这样的五位数有几个?

   (本题我是先让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A×A

(1)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2)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有一位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

    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同学分别去参加晋中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 解决问题:接着我就让同学A来提出选人的方案

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A×A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A×A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A×A)×(A×A)(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A×A。(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蘩)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C×A(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C×A(种)。

(4)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以上是我一节课两个例题的分析过程,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更有效,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教师的角色变化

宫俊娥

教导引导

       教导往往容易变成训斥或灌输,引导则是用爱心去引领和温暖学生的心,让他们亲其师而后则信其道

斥责寄语

       斥责教育把学生当成对面来训斥,容易造成师生间的敌对情绪,寄语则把学生当成朋友来对待,教师是用师爱和真诚去启迪和激励学生,学生不但乐于听,还会把你的寄语当成座右铭。

师长师友

      师长使师生间产生远距离,师友则使师生间变成零距离

传授启迪

      传授知识往往易变成灌水式教学学生成了装水的容器,启迪则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去探究知识和问题,它是教育学生的高超艺术。

燃烧双赢

      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奉献学生,其实,如能在奉献的同时又提升自己,便可获得双赢。

 

调动学生内动力  激发学生潜能

刘红莲

 

开学之初,校长就指出我校现在面对特殊生源状况,要求大幅度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基础内容,习惯养成,控制课堂教学的容量和难度的把握。

我们在教学中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重于知识,学生先于学习,当学生知道教师关心他们时,他们才会关心学习。现在的教学,不是教书先教人,而是教书先“交”人。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小学、初中的基础相当薄弱,学习习惯相当差,学习兴趣几乎为零,虽在开学初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补初中数学的内容,但主动跟着学的人聊聊无几,效果自不必说。这使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除智力外,还要重视驱使学生不断努力的内动力。

通过学校本学期组织的演讲比赛和歌咏比赛中学生所反映出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这些活动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对荣誉的追求。

日前,在读《透视美国教育》一书时也大篇幅地提到了在美国亦同样重视学生内动力的培养,以兰登学校为例。如:

学生委员会主席丹尼尔·斯蒂芬获得了一年一度的校级‘杰出成就奖’,这是由校长布莱德利先生亲自决定的……

莫迪伟与亨特,获得了哈佛大学与达特茅斯学院荣誉少年奖状。这是一项与学生综合素质有关的很有分量的奖。

查普曼获得了“增进协调者奖”。这是一项表彰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的奖。兰登校方认为,能使大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有领导才能的表现,这样的孩子,说不定将来能做大事。

克里斯·莱恩获得了“公民奖”,这是一项表彰社会责任心的奖,与学习成绩无关。

亚当·马尔克斯获得了“活动奖”,这是一项表彰课外活动成绩的奖。

查普曼和弗拉修两人,还共同获得了“道德规范奖”,这是一项与学习成绩无关,只与道德表现有关的奖。哪怕你什么本事都没有,能当个好人,也值得鼓励。

“兰登学校父亲俱乐部公民奖”,是一项鼓励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奖项。

“威廉·哈里森三重奖”,是一项奖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奖。

“哈夫·里德伯格毕业生学术成就奖”,这是为了奖励学习成绩而设的奖,这样的奖项在兰登学校只占少数。

“达特茅斯读书俱乐部奖”,这是专为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而设的奖。

“哈佛大学普利策读书奖”,“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兰登学校设立这项奖,也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多读好书。

“威廉·利姆斯中学运动奖”,设立它,是为了鼓励学生发展体育才能。

“威廉姆斯·维斯低年级运动精神奖”。低年级的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跑不快,跳不高,有的学生胆子还特小。为了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放开胆子,重在参与,特地设立了这样的奖。

……

以上这些,都是学校一级的奖励,获奖者大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以上。如果算上在班级和年级获奖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一定非常大。

学校设立的各种奖项,它多元化的丰富色彩和大比例的覆盖面。而直接指向学业成就的奖项,占得比例却相当小。据说美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

这样奖,那样奖,只要是能推动学生们努力向上的奖,校方都在变着花样地推出来。不论你在哪方面有点小本事,又愿意比别人多努一把力,就总能找到得奖的机会,只要是有价值的才能和行为,总能得到赞赏和激励。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失败体验的孩子,一定少得多,相当多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很棒。

针对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主动学生的人少得可怜,看手机的人大有人在,但看的多是水平不高的网络小说;学生除了基本学习习惯差之外,其他习惯也很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象美国学校学习,在已有的基础上,从校级到班级,设上一连串的奖项。想方设法让那些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孩子们,也能从老师或校长的手中屡次接过那郑重颁发的大红奖状。让全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体会过成功的喜悦和荣耀。这样的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走得更自信,更有光彩。

 

149150班开展数学理解记忆攻关活动

贺有福

 

数学学习经历五个层次:(1)按部就班学会了;(2)观察探究理解了;(3)想方设法记住了;(4)乐学巧学熟练了;(5)深入浅出灵活了。高中数学分为理解记忆关、熟能生巧关、深化灵活关。攻关的目标是通过理解记忆关,高考的分数可超过60%;通过熟能生巧关,高考的分数可超过80%;通过深化灵活关高考的分数可超过90%。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不给压力,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运用中央电视台推荐的“自然学习法”很有可能取得成功。为此,149、150班在3月和5月组织开展了两期数学理解记忆攻关活动。

149班李明豪、郑贤,150班张琳、郝雅蓉基本通过了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的记忆,提前完成本学期末基本熟悉并记住数学公式的任务。下图为149班李明豪、郑贤,150班张琳、郝雅蓉比赛集锦。

 

150班数学理解记忆攻关活动半决赛

郝雅蓉 (第二场) 张琳

 

黑板书写  整齐快速  白纸书写  整洁细心

两位最强的选手提前对决

119比133   张琳艰难胜出

150班数学理解记忆攻关活动决赛

 张琳 VS曹飞飞  

 

 

 

 

 

 

 

 

140比83    巾帼不让须眉

张琳勇夺3月冠军

 

 

 

 

 

 

 

 

 

 

记录员如实记载,监督员认真核对,同学们热情观注。

123比155   李明豪蝉联冠军

 

班主任的幸福感从这里来

榆次三中  要虹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而要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就需要格外用心,用脑。班主任工作繁琐辛苦,很有挑战性,然而它又是一份充满幸福感的工作。只要班主任以真心换童心,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必会收获工作中的幸福点滴。作为班主任,我忙碌于教育岗位上的同时,我也幸福地享受着学生给我的爱的回应,品味着学生谱写的幸福的曲目。

幸福就在举手投足间

有一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发现讲台中央放着一大大的苹果,感到有些奇怪。这时,一位生笑眯眯地走上来对我说: 
  老师,这个苹果是我家果园的树上结的,我挑了个最大的给你尝尝。” 
  哦,真的?我有些激动地问。 
  嗯!生一个劲地点头。 
  那谢谢你啊!我笑着说。 
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意外的同时更是欣慰我想,学生已经学会了分享学生已经懂得了感恩

温情的叮咛 
  最近天气比较寒冷,我在教室里打了两个喷嚏。 
  老师,你应该多穿点衣服。耳边传来温暖的提醒。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班里最调皮最懒惰的同学。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于是,我笑着问他:平时老师经常批评你,你不恨老师吗?” 
  不恨!他边摇头边轻声说,只要我按时到校,完成作业,老师就不会批评我了。” 
  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想不到平时常被我训斥的学生竟懂得这样来关心我。虽然只是学生的一句叮咛,但足以让做班主任的我感到温暖和欣慰。

反弹琵琶让教育无痕

春节期间,成绩好的学生大都会给老师拜年、送祝福,成绩差些的学生却往往有所顾虑。于是,我就主动发短信给他们拜年。一位家长在回复的短信中说:“收到老师的祝福,是我们今年过年最高兴的事,为了你的这个短信,孩子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了。”举手之劳,就能给学生家庭带来如此的快乐,我哪能不欣慰呢?

增强班级凝聚力,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学生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生不失时机地教育。如:“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中我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生获得第二名;广播操比赛中学生团结一心获团体二等奖;五一歌咏比赛师生群策群力获得了一等奖……一张张奖状印证着我们集体团结奋进的足迹。除了学校开展的活动外,我还结合本班实际开展“趣味故事会”“课本剧比赛”“朗读大赛”“相声小品会”“英语对话大赛”……班队活动就像是催化剂,让学生活泼向上,让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摆脱学生沉重的束缚,让他们享受快乐。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展示,讲台上有他们动听的歌声、幽默的故事、夸张的表演。学生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些精心组织的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的激情也振奋着我的热情,有这样一个存满生气、不断进步的集体,班主任老师能不感觉幸福吗?

访客(0)
登陆后访问就可以显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