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三中

当前位置:社区首页>教学通讯 > 文章详情

教学通讯八—九期

2014-03-21教学通讯作者:云平台驻校浏览:1166次

财  富  论

人啊,有的人一辈子只在追寻物质生活,看金钱是好的东西都去拼了命的抢,拼了命的骗,看到人们都往上爬,就践踏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 他的脚踩在你的头上,你的脚踏在他的额顶,如虫子般密密麻麻,不知道那高处的权利又是何等的重要,散发着恶臭的光芒吸引着他们;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追求着肤浅的名利,当我得到这一切的时候,却又发 现我失去了其他的东西,失去了看透人心的慧眼,失去了对我忠心不二的朋友。耳边总是会想起刺耳的阿谀奉承,渐渐我成为了聋子;眼前总是会出现虚假的事实,渐渐我成为了瞎子……我耻笑自己,这就是你想得到的荣华富贵,渐渐的我又厌烦了这种生活,抛弃了所有想要追求另一种幸福,而却不知道我今天所过得生活是大多数人做都渴求的,这只是我幻想的,但是大多数所谓的成功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孤独

很久以前, 有一位富人在大街上向我炫耀说:瞧,你这个穷鬼,看我是多么的 富有,你一辈子也不会过上我这种奢 华的生活。” 我微微的笑了一下,并不感到生气,抬头反驳到:先生,我是 很贫穷,但是你穷的只剩下钱了。 他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以为我在夸 他。我也笑了,笑他的愚蠢,笑他的 白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大街 上……

我疑惑,他既然有这么多的钱,一定会在成功之路领悟比我还要 多的道理,(o)哦,我明白了,他是骗来的,甚至是抢来的,这个世界上骗子和强盗到处都是,他们触犯了法律么?不是,他们只是给自己找了更更好的借口,更好的理由。以至于他们不受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怀揣一颗狼子野心 说自己是正义的。替魔鬼伸张正义的父母官,拿着 杀猪刀救人的医生……只要有权利, 有金钱的他们就是强大的,他们便有实力害人,便有实力给自己找借口。 当然这个富豪也有实力嘲笑我,也有实力辱骂我,我也不会去一味的追求这些肤浅的富贵,去讽刺他,报复他,哈哈,我只能说他是个可怜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是你的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不该是你的你怎么争取也得不到。仔细的人会发现自己身边的财富,细心的人会发现自己现在的拥有而那些人,只会是一味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心里最重要的财富,他们最后所能得到的只是茫然的死去,不会给生命留下任何意义,我们都是富有的……我想我不会讲故事,只会感慨,只会叹息……

 

作者:倔强的石头 选自散文网)

 

目   录

 

卷首语

财富论                                倔强的石头(1)

理论学习园地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秦和平(4)

教学随笔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李玲梅 (12)

课堂教学研究

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石宝利(20)

语文教学中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王小青(27)

浅议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范世峰(32)

打造有效课堂

浅谈职高数学有效课堂                       李小琴(36)

改变,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毛永涛(40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湖北省仙桃市教科院  秦和平 

(接上期)

二、有效教学与教材解析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钻研。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

(具体内容见《四读教材方能懂》中“按课时细读教材”)

三、有效教学与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应体现的理念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应该有教学目标,但问题是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段话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

课程目标是既定的,但教学的具体目标是生成性的。所谓生成性就是说既定目标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动态变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逐步形成的。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倘若以静止的目标来代替或抑制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以牺牲学生的情思活动为代价,那将是削足适履。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完全正常的,其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取决于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就像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大局”,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时,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对手干扰,不得不调整到“彼”布局,教学亦如是。

(三)确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学段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但学段目标则是应由教师开发。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未来,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扮演主角,教学目标又何以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如果说创新是现代教育模式的灵魂,那么开放性则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交流,要少给结论或不给结论,多给方法和敲门砖,忌给学生设置思维围墙。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方是科学之原则。

4、渐进性原则。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无疑是教学的“纲”,是教学的总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殚精竭虑。但是这样一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堂课中也不能定这么多、这么高的目标,否则是曲高和寡,定了也白定。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笔者认为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机智。

6、激励性原则。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有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曾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报道:一个初始极为一般的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阶段,成绩平平,甚至屡遭挫折,但是他的母亲从未放弃,每一次挫折后这位伟大的母亲都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并予以放大,帮助孩子抛却自卑,捡回自信,最终,在母亲的不断激励中,这孩子考取了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激励教育理论)

四、有效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归纳,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课标提出这个要求后,按照课标编写的数学教材,几乎每节课的开头安排了情景图,有些练习里也安排了情景,相应地,情景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重要的关键词,但是新的声音又风起云涌:“情景太花里胡哨,繁华的表面失去了数学的本质!情景的生活味太浓厚了,数学味太淡了!”那么新课程究竟需要怎样的数学情景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的基本标准

北京赵震老师在《生活中的负数》所设计的一个情景。

从这个教学情景中我们可以感受虽然没有繁华热闹的外表,也没有新颖好奇的故事和花里胡哨的动画场景。但是很朴实无华,很实用。

1、联系现实生活

2、唤起探究兴趣

3、引出探究问题

4、指明探究方向

(二)创设有效情境的的基本要素

1、目的性。用明确情景中所包含的数学内容是什么,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情景能够学到什么样的首先知识。

2、合理性。情景中的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和事物运动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问题性。能够从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典型性。选择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作为学习情景,所包含的问题最适合知识教学的需要,最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5、有效性。情景的设计要以数学教学有效为出发点,不能有太多的干扰教学目标的因素。

数学教学情景决不能是数学课堂的装饰品,一定是为数学本质而服务,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服务

(三)创设有效情境的的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乃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走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去教,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三八”妇女节那天,小方送给老师一个长方体形插笔筒(出示给学生看)当时她用了好多漂亮的包装纸,你们知道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吗?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孩子们还知道在实际包装的过程中总要比长方体六个面用的纸多一些,所以要用至少来说明我们我们算的是六个面的净面积。

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2、创设故事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材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童话,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来到某地,饥渴难耐,让猪八戒去找吃的,猪八戒费尽辛苦,才找到一个西瓜,心里很想多吃一点,但悟空说:“八戒,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块 。”八戒一听不高兴了,说:“我费那么大劲才找到这个西瓜,只吃一块 ,我不干!”悟空笑着说:“你吃 八分之二块,其余的我们三人分着吃,这样行了吧?”八戒一听,觉得挺划算,本想同意,但又想到悟空太聪明,怕上当,所以很为难。“怎么样,同学们帮帮他如何?”我说道。这样的故事情境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疑问,带着帮助八戒解决问题的一份责任,愉快地去探索、去研究。

3、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如能创设好的游戏情境更能激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设计一个玩纸牌的游戏:片断一

师:同学们咱们做个玩扑克牌的游戏好吗?请同学们拿出其中一张,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长方形 。

师:请你们再拿来5张和第一张叠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1:还是长方形的,只是有一定的厚度。

2:现在是一个长方体。

师:很好。将它放入牌盒中,你发现发了什么?

生:占了盒子的空间。

师:将其余的纸牌全部放入盒内,你又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盒子全满了。说明纸牌占了盒子的空间。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娱乐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意义,还让学生区别了体与面的关系,为学生学习体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4、创设操作情景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探究新知时,创设有效的“动”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模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一个量高的环节就很好。教师教学时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量出你手中圆锥的高?同桌商量商量再动手好吗?结果发现有的学生用两只尺去量;还有的学生把圆锥倒放去量;有个学生居然想到用一根细管从圆锥的顶点处插进去量。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量的自主探究,获取了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挥。

5、创设实践情景

学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用数学。因此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实际生活,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景,让学生及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参与到“粉刷教室的墙壁”的活动中;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一个“看谁最有创意”的活动,评出最佳图案设计奖。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从中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使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未完待续)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李玲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心理学、教学论、逻辑学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美国数学教育家Tam Kieren在他的<<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一书中把数学教育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即数学教育有三个研究方面:课程、教学、学习。

而三角形的中心称为“兴趣中心”,指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三角形“教学—课程”边的中点是教师的作用点,表示教师对课程既要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又要对教法有精良的选择,以组成优化的教学程序。在“学习—课程”边的中点是学生的作用点,表示学生既要对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贮存,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又要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使其认知结构更有序。在“教学--学习”边的中点是知识的作用点,表示知识信息的传输既依赖于教师输出信息的有序性(教法),又依赖于学生信息吸收、加工处理能力(学法)。而这些要素之间的配合都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中心,在教学中我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其中:

1.喜欢数学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化 (有时喜欢,不时不大喜欢)

其中A7.4% B39.2% C52.4

2.你喜欢数学的原因是( )

A.对数学有兴趣 B.老师教学有方 C.迫于无奈(要升学) D.其它原因

其中A5.9 % B1.4% C91.9% D3.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喜欢数学的比例少得可怜。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们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东西,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心理内质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倾心刻磨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层面而发生思维推理的正迁移,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打造“有效课堂”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呢? 

一、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自己第一印象要好,则自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素质要高,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其他相关的知识,教师对业务的钻研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你。师者,传道 、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老师的品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良好的人格是学生敬佩的基石,因为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教师高尚的品行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行为观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不但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老师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父母,给予了学生思想并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2)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课堂上语言要生动,而且还应配合和谐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一种最为生动吸引人的语言,它能将许多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而激情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而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那么,又怎么去打动学生热爱你所教的这门功课呢?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应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才作为神圣的职责并把爱护学生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

4) 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产生"乐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我们只有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5) 课堂要充满活跃、民主激励的气氛。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允许别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方法较好,则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度。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事实上,那些上课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多是怕说错话了挨老师批评或担心受到同学讥讽,心理没有安全感,信任度 ,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干脆不尝试探索,不问也不答,思维的惰性渐渐形成。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二、动之以情,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状况差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还紧锁心扉,不善言谈,不愿交流。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主动地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便 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会说学生是数学天才,学数学有天赋,精彩、精辟、有创建性,让全班同学为我鼓掌,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人体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情感,精心的数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对学生的认知学习起制导作用,并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三、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结合我校提出的“低起点,慢节奏,重基础,抓落实,快反馈”的要求,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一丝丝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作业批改中肯定学生的有效劳动,不失时机的激励学生。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应善于创造生动和谐的氛围,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写对话式的鼓励性、赞赏性评语;当作业有错误时,教师不必打大大的错号,而是画一条“---”线或“?” ,在学生改正后再打对号。总之教师不能生硬、刻薄地一味强调作业批改的严肃性,而是尽量地营造宽松的、对话式的交互关系,在肯定学生成就的前提下,指出其不足或错误,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作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让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缺陷和错误。当然,也应该注意作业批改的严谨性。

2、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学生予以解答。当学生解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赞扬,使学生感受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肯定、赞扬学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自信、产生兴趣。既是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也应该设法引导其自己予以纠正,以免挫伤其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或伤其自尊。

3、合理把握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在不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失败的挫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非常严重负面影响。在教学实际中,往往是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睡觉、甚至有意捣乱;课后不愿做作业,考试成绩每况愈下,形成“兴趣低----学习差----成绩差----没兴趣----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有意迁就较差学生的得分,以唤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最终达到打造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目的。

 

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石宝利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别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 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得好:“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语文教学中感受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王小青

 

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浅议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范世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1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1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1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1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3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浅谈职高数学有效课堂

 

 李小琴

 

从教十几年,接触职高这一学段也有3-6年了。对于他们,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课堂教学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鼓励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多种学习方式;提倡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等。我们的数学教师对于这些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难以有效地落实。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同样的45分钟,不同的教师所呈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课堂45分种的效率?

一、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他指出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遵循的标准

①教学要有价值,即教学要做值得去做的事情,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②教学要有效果,即教学要做对要做的事情,以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③教学要有效率,即教学要做到尽可能的好,以促成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达成目标;

④教学要有魅力,即教学要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以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

三、实现理想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1.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师一节课上的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及教学水平。以前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然而在今天看来,如果教师的这桶水只是死水的话,就必然要被飞速变化的时代所淘汰。现在我们倡导:教师是一条小河,一条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小河。只有教师主动地专业发展,才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只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高,才有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师角色转变的成功,才有课程改革的成功。

2.切实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好课

1)备课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准备课堂的深度,难度;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案例话题入手,切入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东西。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及时向我们的学生传达最新的科学理念。

2)备课是备教材。一要弄明白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要“吃透”自己所使用的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二要抓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正确理解教材的实质和各项知识内容,并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知识,使教师自己的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与实际知识融会贯通。三是在“熟“字上下功夫,通过钻研教材,做到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疑点,熟练地了解教材对双基的要求,熟练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

3)课堂训练要有梯度性。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知识是循序渐进的,练习也要循序渐进。让不同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从不同的训练中树立信心,从容地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

3.充分发挥课堂的实效性

1)对学生要有要求

职高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自控力差,受社会不良影响严重。在课堂上表现为玩手机,说话,睡觉。我对学生说,“我们做好三件事:管住自己的嘴,不在上课,自习时交头接耳;管住自己的手,不在课堂上拿出手机;管住自己的脑,不在上课时趴下睡觉。”

2)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就能很快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使我们的读者和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思绪走。一节课也是如此,教师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情景,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还游离在课外的心思集中起来,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或学习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设计的导入要有价值。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为了导入而导入,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其次,设计的导入要有实际性。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设计的元素,我们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设计的前提,我们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第三,设计的导入要有新颖性。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新颖、独特,给学生一种常有常新的感觉,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课堂教学中的“理想提问”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而作为数学这样要求精练准确的学科,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力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抓住本节的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提问要注意规律性。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由直观到具体,由形象到抽象,由机械到理解。第三,课堂提问要注意时机性。就是说课堂提问不是“满堂问”,也不是“随时问”,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抓住教学契机,在学生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质疑发问,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课堂提问要注意阶梯性和差异性。就是说对于教学中一些较难的或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科学)的信心。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的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4.“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用评价塑造学生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而即时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特点,正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评价形式多样化,实现全员评价,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实现全员评价,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群体形成性评价和学生所作的个体补偿性评价,同时还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师。内容多元化,实现“全人”评价,把评价的视眼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等领域,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实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体验因素在内的“全人”评价。评价时空多向化,实现全程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研究、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向书本、向社会、向生活索取知识。

教师要抓住师生、生生每一次交流的闪光点,用赏识性的语言是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教师在学生的表现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用肯定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用反思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必须源于有效的课堂教学。任何的教学改革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绝不能因为新课改提倡创新和张扬个性而忽略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改善;只要我们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找到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更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有魅力。

 

改变,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毛永涛

 

随着我校“多元办学”兴校战略的实施,我校迎来了复兴的春风。和风丽日,暖意融融,我校师生上下一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伴随着生源的大力好转,我们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提高成绩困难、职业规划盲目……作为三中人,我们需要的是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立足学生基础,紧紧围绕学情,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一、站在新的高度认识我们的教学

1、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  

高中是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其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高中阶段是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奠基期,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因此,高中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尤其是面对我们的职高生,更应该抛弃成绩的标杆,更加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注重德育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2、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我校自2010年以来,职高生人数不断扩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校社会声誉,进而影响我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归宿。

3、站在教育全面改革的高度

在推行教育全面改革的今天,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走综合化,职业化道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复兴的必然途径。

二、立足学情,落实我们的教学

1、降低教学目标,追求实际  

我们的学情要求我们要切合实际地降低教学目标,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地成功,而是追求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多层次、全方位的最大的进步。

2、降低教学起点,夯实基础

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基础,利用好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实施有效教学。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教师讲过多少,而应该是学生掌握多少,学会多少。

3、降低教学速度,落实知识

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急功近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淡定的心,负责的心,面对我们的学生,落实我们的教学。

三、匠心独具,创新我们的教学

1、多媒体要恰到好处地用

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动态性、针对性、交互性、可重复性和图文并茂等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低调让教师被学生利用

教师为什么会在学生心目中成为“知识的宝库”、“全能的人”,为什么学生会在知识上对教师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无所不知,而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太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了,我们在一举一动中始终标榜着、维护着自己的权威。从《星光大道》的主持人毕福剑身上,我们能否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定位。请低调一点,给学生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星光大道”。

4、不厌其烦地肯定学生

我们的学生经受过中考的失利和长期的“被遗忘”,我们需要的是激励孩子走出心理阴影,重塑学习、人生的自信。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应是学生成长的放大镜,用耐心和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地科学地给予肯定,让他们重获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

5、更加注重生活知识的学习

“生活是知识的母亲,而我们却始发于并落脚于书本,所以我们才会像断奶的孩子一样,营养不良”。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而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与高考考点联系,而脱离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6、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我们常常告诫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那么,换位思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呢?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那就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颗奉献的心,用一颗细腻的心,用一颗负责的心去呵护他们吧。

 

 

访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