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知
各直属学校,各镇乡(街道)中心学校:
根据《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办法》(诸教2014[75]号)精神,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现将2015年教师双向选择型交流工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请各学校按照诸教2014[75]号文件规定,规范做好教师双向选择型交流工作,关注教师合理需求,确保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教师个人有意愿或需要组织照顾到缺编乡镇(包括店口、阮市、马剑、东和、同山、岭北等)工作的,可申请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人数控制在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以内,超编学校适当放宽(见附件4 市编委办2015年《诸暨市中小学教职工定编情况表》)。
二、申请双向选择型交流的教职工原则上须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3年以上,经所在学校同意并填报《诸暨市教职工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表》(附表1),不必另写报告,凡超比例人数上送的,一律全部退回学校重新办理;报名参加公开竞聘型交流的教师,可同时申请双向选择型交流。同时,各校须填报《诸暨市教职工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汇总表》(附表2)。
三、各校推出报局的重塑型交流对象,必须由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学校负责人找其谈话,明确交流原因,了解其交流意向。由学校负责填报《诸暨市教职工重塑型交流对象申请表》(附表3)。
四、民办学校公派教师要求回原派出学校任教的,需协议期满,填报《诸暨市教职工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表》,并随附公派协议书原件(最后一期)或复印件(复印件须学校审核盖章)。
以上所有表格材料均由镇乡(街道)中心学校或直属学校校长签名加盖公章,由各校校长负责于7月8日前上报局党建室。
诸暨市教育局
2015年6月24日
附件1
诸暨市教职工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表
姓名 |
| 性别 |
| 籍贯 |
| 学历 |
| ||||||||||||||
出生 年月 |
| 参加工作年月 |
| 入党时间 |
| 健康 状况 |
| ||||||||||||||
职务 |
| 职称 |
| 任教学科 |
| 联系 电话 |
| ||||||||||||||
现工作单位 |
| 家庭住址 |
| ||||||||||||||||||
本 人 简 历 |
| ||||||||||||||||||||
交 流 理 由 |
| ||||||||||||||||||||
要求交流到何单位 |
|
|
| 能否服从分配 |
| ||||||||||||||||
爱人 姓名 |
| 职业 |
| 工作单位 |
| ||||||||||||||||
家庭 主要 成员 情况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与职工关系 | 工作单位或住址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校 意见 |
负责人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 市教 育局 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注:“要求交流到何单位”栏请填上三个意向学校。
附件2
诸暨市教职工双向选择型交流申请汇总表
学校(盖章) 校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参加工作时间 | 职称 | 任教学科 | 家庭住址 | 近三年年度考核 | 申请交流到何学校 | ||||
2012 | 2013 | 20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诸暨市教职工重塑型交流对象申请表
学校(盖章) 校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参加工 作时间 | 职称 | 任教学科 | 家庭住址 | 近三年年度考核 | 交流原因及意向 | 联系电话 | ||
2012 | 2013 | 20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